他这一生,不仅没有看见大宋江山的收复,反而目睹了它的日渐颓败。国仇一直未报,人已经老去,只能把宝剑收在匣子里。 ——于丹 ▲ 收听凤凰FM声优录制的本文音频~ ▼▼▼ 陆游,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首先会想起“爱国”二字。他这一生,不仅没有看见大宋江山的收复,反而目睹了它的日渐颓败。国仇一直未报,人已经老去,只能把宝剑收在匣子里。 深夜人难以成寐的时候,宝剑犹自不甘,似乎也在铮铮作响,这是多么让人心惊的意象。 陆游这首《书愤》里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年轻的时候,也有自己的青春意气、报国梦想。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疏狂?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放任?谁不心怀家国天下,自诩可以建功立业?哪知道,世事如此艰难,要耗尽一生的年华,志向却不得实现。 他去过一个一个抗金的前线,“楼船夜雪瓜洲渡”,这时他在镇江,镇江对岸是瓜洲渡,水上的战斗发生在一个雪夜。“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陆地的战斗,发生在宝鸡西南的大山岭。这两句说的是他的中年。 从早年到中年,凭着一腔意气行遍千山。到了晚年的时候,“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的心愿是为祖国扫除边患,自诩有大将之才;今天,我已垂垂老矣,终于知道“年华不待江山老”,对镜自照,衰鬓斑白,而中原还是没有收复。于是他想起当年的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留下来这样一份忧伤吧,留下来这样一个大梦吧,还能如何呢? 【知识点】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两句诗,十四个字,完全是名词的堆砌,是意象的罗列,没有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我们试想一下,同样的意思如果用英语来表达,无论如何都要加上一些冠词和动词,还必须把时态体现出来,然而这样一来,必然会把原句的意境缩窄。 中文的模糊性很强,在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上表现平平,却仿佛天生就是用来写诗的;英文的精确性很强,擅长说明和议论,写诗却局限多多。 到了二十世纪,有一些西方诗人接触到了中国古典诗歌,发现了这个差异,于是试着用英文来写“罗列意象”的诗歌,把诗句写得简洁,尽可能地略掉动词和形容词,渐渐形成了一个叫作“意象派”的新的诗歌流派。 音频支持 | 本期音频由凤凰FM录制 视觉支持 | 本活动插画 由 DRAW TOGETHER 提供 策划顾问 | 彭敏(《诗刊》社编辑、2015中国成语大会总冠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