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 首先声明一下: 一、一晃从保险入行进入金融圈已经将近八年时间了,区区八年的经验和学习也不敢自认是神马专家,但毕竟还是有些心得和体会,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我所分享的观念等只针对于非专业的投资人士,不适于像基金经理等靠投资吃饭的人。当然如果您认为您够专业或者有不同意见也欢迎砸砖。 投资是什么? 一、广义来讲就是钱生钱,存银行吃利息、出资创建公司赚钱都算投资。我们要谈的投资简单定义,就是通过金融工具用钱去赚钱的一种行为。 二、投资目的:投资和理财是两个概念,理财的目的是实现财务目标,而投资的目的就是盈利。同样买一支基金可以是理财也可以是投资,区别在于是否与目标挂钩。 三、投资的初衷:有人认为就是贪心,想不劳而获;有人认为是善用金钱资源创造更多资源,发挥金钱资源的更大效能。这个没什么对错,只是想法不一样行为就不一样:前者大多都是甩手掌柜,而后者多半会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研究如何投资或者认真选择理财顾问。而不一样的行为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前者遭遇风险和巨大损失的概率会高于后者,时间越长越明显。 投资环境 一、成熟的市场:永远没有绝对成熟完善的市场,成熟是相对的概念,欧美等国际主流的市场就是相对成熟的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健全,投资者相对比较理性。长期来看,收益与风险成正比。 二、发展中的市场:我们所处的中国的市场环境就是发展中的市场。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按常理出牌的事件比比皆是,钻法律空子甚至欺骗坑投资者钱的事也经常发生。投资工具较少,人们成为投资者的时候对金融和投资知识了解较少。投资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通常要么零风险,要么风险远大于收益,而因为所谓的“刚性兑付”,投资者很多都在追求零风险的高收益。当然,机会和收益的空间也比成熟市场大很多,譬如之前的股市房市连年大涨中,很多人都资产翻倍或者赚到第一桶金。 三、中国市场当前环境: 1、无数的资金池都在断裂的边缘,各种债权信贷等投资渠道的违约和不兑付风险日益增高,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的违约元年,回复“违约”查看相关信息。 2、国家正在打破刚性兑付,打破之后,零风险将不复存在,回复“刚性兑付”查看相关信息。 3、中央不再救助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很多地方政府背景的投资产品风险一下子攀升,输入“地方债”查看相关信息。 4、银监会正在加紧出台银行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制度,即银行可以破产了,国家也不管了,输入“银行”查看相关信息。 总之,种种迹象都表明即使市场不稳定中国也正在加速向自由成熟的市场转变中,转变的进程中必然有人财富翻倍有人血本无归,有人欢喜有人忧,这将伴随一场财富的洗礼。 适合投资的人群 一、有观点认为:只有钱不够多的人才需要冒风险博收益,如果钱足够多,何必去冒险呢?那么,如果您的钱不够安排未来生活不够达成未来财务目标,也没有能力去赚更多的钱创造更多财富,不妨在投资上博一博,但如果输了,那将是雪上加霜的处境。我觉得这样的人花钱投资还不如花钱提升自己的收入能力更靠谱些。显然,钱不够多的人不适合去投资。 二、如果钱已经够多了,适合做投资吗?如果未来生活甚至子孙生活都无忧,最好做好安排之后剩余的钱再去投资,就算全亏光了也没什么影响,而如果赚了还能提升生活品质。切忌拿全部资金去投资,切忌不先安排未来就去投资,尽量避免投资失败对已经积累起来的财富产生影响。 三、富人,对于财富积累到一定量级的人就不是简单的投资问题了,更多考虑的是资产的配置,而配置中肯定会有一定的比例用来创造更多财富,会通过各种渠道综合投资。 四、如果你觉得以上三种人你都不是,而且也有闲置的资金可以去做投资。那么我们可以用理财规划目标导向的方法去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就很容易明确是否该去投资和该去投资什么了。首先,把未来目标分类,责任目标和欲望目标:责任目标的特点就是时间不能拖后,规模不能缩小,责任不能放弃,简单讲就是这辈子必须得做的事或者不做就会有遗憾,此类目标不能冒险,不建议用投资的方式去规划,譬如养老规划、教育金储备或者和人生梦想等相关的目标都属于责任目标;而欲望目标顾名思义就是满足我们欲望的,譬如买车买房旅游等,可以根据目标的时间选择投资产品,因为赚钱了就买个大点的房子亏钱了就买个差点的车,全亏了嘛劝劝自己无欲则刚,对人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目标分类之后对所有目标排个优先级,按优先级以及现有的资源(钱)去规划,排到欲望目标如果还有盈余的钱就尽管去投资吧。 如何投资 先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收益率的期望以及对于灵活性的要求再去找投资产品,比不停筛选投资产品要容易很多。另外,了解一个投资产品一定要看合同看公司实力看人员资质,了解资金最终去向以及风险控制的机制。关于如何投资真的要做很多功课,无奈我们大多时间精力都花在自身专业或者享受生活上了,的确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了解投资和理财,如果这样不如找个值得信赖的理财顾问或者投资专家吧。回复“理财顾问”看看美国人对于是否聘用理财顾问的讨论。 投资风险的案例 |
|
来自: 昵称32701411 >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