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医生的任务,是扶持生命对抗疾病 生病吃药,不生病的就不应该吃药。你发热的时候吃药,热退了还吃这些药,就错了;再吃不仅无用,还有害。 许多起于微生物侵犯的病,吃不吃药都会好,而不吃药让它自然痊愈,不仅不需要承担解除药物毒性的消耗,并且也是一种自身防御功能活动的「锻炼」 —— 用进废退,人体自身的功能需要经常使用,不用则废。 许多消炎西药都会损害肝肾功能,为了治疗感冒而损害肝肾功能,实在得不偿失。原来肝肾功能不好的人,吃了这些无用的药,后果更不好;它们蓄积在人体的肝肾里,有的马上发生疾病,有的则必然造成日后的疑难病。 西医把感冒分为病毒性、细菌性两类,或者又有肠胃型、神经型、呼吸道型的分类法,这些分类好像很专业,但在治疗中的意义实则不是很大。因为,所有的西医对被称为感冒,以发热为主的治疗方法,基本上都采用退热消炎,没有多大的变化。 而中医的处方配药的变化则极大,例如:发热有高低,有无汗出、有无恶风;鼻塞有否兼头痛,鼻水的色与形;咳嗽要听声音,咯痰要看色形以及咯的难易;咽喉要看部位的颜色,扁桃腺有否肿大;更要关照体质方面气血阴阳之所虚,各各不同……;所有证候组合的不同,就要开不同的药方。 长期的临床经验证明:由于生病的个体生命各自不同,同样的病本来就不应该用同样的药;因为人体的抗病能力不同,表现也不同 —— 中医用药是针对病人的;西医用药却是针对疾病的。若你问我:治疗感冒是西医快,还是中医快?我的答覆是:中医快! 中医治「证」(即抗病的表现)不治病。根据中医学原理,每个人由于抵抗力的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证」,例如发热、鼻塞、咳嗽,有人发热无汗怕冷、有人发热有汗怕风,也有人发热有风反而感到舒服;有人鼻塞流鼻水、有人鼻塞流浓涕、有人鼻塞还感到干燥疼痛;有人咳嗽痰如清水、有人咳嗽痰绿稠,有人咳嗽痰难咯、有人咳嗽无痰 —— 这些「证」都在反应人的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中医用药物来帮助抗病,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这就叫「辨证论治」 —— 病人表现是热性的,就用寒凉药退热;病人表现是寒性的,就用温热药退热;病人表现阴虚,就用滋阴药退热;病人表现血虚的,就用养血退热;病人表现气虚的,就用补气退热;病人表现阳虚的,就用助阳退热……。单说退热,就可运用许多不同的方法,这样根据体质来治病,就可以避免退了热却伤害身体,提早治愈时间,又不会留下祸根。许多人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在治疗感冒这个问题上,做西医的也都承认是中医好。其原因就在于西医只把感冒看做病毒传染对待,而把攻击方向放在消灭病毒上,但又没有一种药物能真正消灭病毒。 中医把治病放在人体本身,认为不管什么病,人的生命都有抗病的能力;把生病看作一场战争,是人的生命与病毒打仗,医生的任务就是帮助生命抵抗疾病,缺什么就帮什么 —— 生命是主体,病毒是客体。主体缺「兵源」,医生就给主体派部队;缺「粮食」,医生就给主体运谷米;绝不能帮反了,这是生命的问题,开不得半点玩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