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林美术馆大讲堂】文房四宝

 一杯红酒 2016-07-27


毛笔,是中国的传统的书写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称,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毛笔是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汉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几千年来,它为创造汉族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汉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笔管以竹或其它质料制成。头圆而尖,用于传统的书写和图画。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制作毛笔笔头的原料以羊毛、黄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狸毛为多,猪棕、马尾、牛尾、鸡毛、鼠须、胎发等也广为使用。毛笔杆多用竹管,如青竹(烤红)、紫竹、斑竹(湘妃竹)、罗汉竹等,也有用红木、牛角、骨料、象牙、玉石作杆的,更显华贵。

各类毛笔的制作都须经过选料、除脂、配料、梳洗、顿押、卷头、拣齐、扎头、装头、干修、粘锋、刻字、挂绳等工序。概括起来则俗称“水盆”(在水盆中操作的工序)和“干活”(装头、干修等无水工序)两大工序。水盆工序是决定毛笔用途和质量的关键,笔头要求达到尖、齐、圆、健(史称四德)。尖系指笔锋要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毛铺开后,锋毛平齐,利于吐墨均匀;圆指笔头圆柱体圆润饱满,覆盖毛均匀,书写流利而不开叉;健指笔锋在书写绘画时有弹性,能显现笔力

毛笔的装潢是干活中的后期工序。包括笔杆刻字、刻画、浮雕、漆画、镶嵌、掐丝、加笔头碗、尾头、挂绳等,体现毛笔的富丽典雅,有些附件还起到加固笔杆的作用。



毛笔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 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从彩陶的纹饰花纹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实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笔的样子。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两处战国楚墓里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的那支笔,竹杆粗0.4cm,杆长18.5cm,笔头为兔箭毛制成,长2.5cm,笔头夹在劈开的竹杆头上,用丝线缠捆,外涂一层生漆。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地区看,毛笔在战国时已被广泛使用。只是没有统一的名称。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的记载。




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毛笔还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以便于取笔。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因此毛笔中有其最为著名的一种毛笔,即“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侯笔即侯店毛笔,古称“象笔”。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固守秦朝北部边疆,路经侯店,时值三月三日,始(试)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一封,随后将毛笔赠送给侯店人。后来,侯店人便仿制出“蒙恬精笔”。到了唐代,侯店村毛笔艺人李文魁在北京开设笔店,一名爱好书法的太监同他结为兄弟,经常把他制作的毛笔买进皇宫,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侯店毛笔誉满天下,并被奉为御用之品。所以,每逢三月三日,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而当地制笔之业盛起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所制之笔,驰名遐迩。光绪年间,因制作技艺精湛,亦奉为御用,光绪帝立碑表彰,称之“御笔”。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创了在笔杆上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如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两墓中各出土一支刻有“白马作”和“史虎作”的毛笔;二是出现了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如东汉蔡邕著《笔赋》,这是中国制笔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评述,结束了汉代以前无文字评述的历史;三是出现了“簪白笔”的特殊形式。汉代官员为了奏事之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白马作”毛笔出土时就是在墓主头部左侧。

至元代、明代时,浙江湖州涌现出一批制笔能手,如吴云辉,冯应科、陆文宝、张天锡等,以山羊毛制作羊毫笔风行于世,世称“湖笔”。自清代以来,湖州一直是中国毛笔制作的中心。与此同时,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名牌毛笔陆续出现,其中河南汝阳刘毛笔、上海李鼎和毛笔、江西吴云辉、安徽六安一品斋毛笔都曾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仙林美术馆活动安排:

①书画名家大讲堂

②优秀艺术家推介

③书画名家雅集、展览

④优秀艺术作品拍卖


仙林美术馆通联:

投稿邮箱:704406299@qq.com

联系电话:139520402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