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几岁穷的话,可能一辈子都穷

 小确幸yin 2016-07-28


这不是我信口胡说。

是科学家研究的结果。

美国的经济学家们研究了过去二三十年的数据,最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现代社会,想要突破阶层越来越难,职业起点和终点可能都在同一个阶层,也即是说,职业起点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

这个结论看上去挺悲观,至少挺耸人听闻的,对吧?

想一想,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毕竟,在同一个环境下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的人非常之少;大多数人在哪里起步,很可能就慢慢地融入,甚至降低为“泯然众人矣”,成为与他才智才华都不那么匹配的人的情况并不少见。

朋友谈起过他昔日两位非常出色的同学。

一位是天才类型的,15岁高考后进入了少年科技大,如今在美国硅谷工作,风生水起,颇负盛名;

另一位聪慧且刻苦,考进了北大,这当然是鹤立鸡群的一个,多年后同学们仍然惦记着他。

毕业后,觉得留京生存压力大,他应聘到家乡二线城市的一家还算可以的公司,薪水在当时不错,毕竟有北大的金字招牌;

又过了几年,他跟昔日高中同学差距越来越小,也是按揭买房,买一辆普通的车子,也为了孩子的学区房发愁……不但是他自己,其他人也都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他曾经那么优秀出色,工作后反而不尽如人意呢?

最后一次听到他消息,是身陷公司中层的缠斗,精力和时间大受牵扯,不能安心做自己熟悉和突出的科研。更令他自己无法接受的是,自己居然成为这样的人,也因此郁郁寡欢。

想当年他年少气盛,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在科研方面有一番作为的,国内的科学奖至少也得留下点名声吧?怎么到如今,居然要靠算计和钻营才能在一家公司有立足之地?!

……

听着挺可悲的。但这就是现实。

不可否认,年轻时的职业起点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二十几岁的时候,如果能够进入一个工作氛围好、流程规范且有发展空间的公司,对一个年轻人而言,是非常好的起点,这会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既有清醒的认识,又对未来充满信心。

能够扩大眼界,见识到厉害的人,忙不迭地学习和汲取营养,又知道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不至于把心思用在钻营人际关系这种事情上,成为人精,而不是修炼职场力。

我认识不少年轻人,进入事业单位或者是老派单位,二十多岁就开始进入老气横秋的状态,每天过着去打卡上班、喝茶、看报纸、打卡下班的日子。反正大家都在混日子,哪怕你刚进来时信心百倍充满干劲儿,久而久之也会浸淫得浑身“混日子气”,反正多干少干都是这些工资,何不让自己过得舒坦点儿?

许多人抱着这种念头,从二十几岁开始就穷,穷一辈子。

他们在人浮于事的单位混久了,渐渐失去了锐气,更没有可以学习和模仿的目标,同龄人的薪水都涨上去了,他们还是那点儿钱,好像天长日久也只好习惯,所以……到三十岁四十岁乃至退休时仍然这点薪水,渐渐也就认命了。

最可怕的,就是在你还没努力的情况下,就认命。

不少有灵气的年轻人,刚从学校出来时都雄心壮志,但是在公司混一段时间之后,渐渐丢了锐气——周围都是平庸之辈,他们也渐渐不自信起来,认为自己不具备自己曾认为拥有的那种能力和光明前途。

久而久之,不想着改变,不去学习让自己变得强大从而改变现状,他们开始像是变色龙融入这个他们曾经嗤之以鼻的环境,没错,认命。

年轻的时候,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奋斗的勇气,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对自己的期待。

二十几岁,我们都曾经穷过,不能去喜欢的地方旅行,不能买那件漂亮昂贵的裙子,不能吃很好的餐厅;

有人说二十几岁的穷,是可以理直气壮的,毕竟那时候我们两手空空,从头开始。

但二十几岁时,千万不要穷得连理想都可以彻底丢弃,因为它是才是你可能改变人生的唯一武器,它能够激励你努力,不放弃,不断学习和进步,不停地突破自己曾经以为的天花板,不找到更好更棒的目标。

我有个同学,毕业后进入事业单位,有一天突然想,如果自己也要像周围人那样熬一天是一天熬到退休,太可怕了。所以毅然辞职开始奋斗不羁的青春时光,闯荡了几个行当,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进阶,非常值得钦佩……

二十几岁的时候穷过吗?

穷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安于这种穷,这种理想尽失,催眠自己“淡然过一生”的状态。

对吗?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