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所不知道的涟源】涟水的名称变迁和她的昨日今生

 椰风海韵遍文昌 2016-07-28


 涟水河是涟源人民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新邵观音山,

自西向东,

一路上汇集了涓涓细流,

如孙水、湄江、测水等89条支流。

蜿蜒流经新邵、涟源、娄底、湘乡、双峰、湘潭

6个县市,

在湘潭县河口镇汇入湘江,

全长224公里,

流域面积为7155平方公里。


涟水,

就象母亲,

哺育着一代代涟源人。

涟水的故事,

我们可能如同不记得母亲的名字和生日,

生疏或全然不知,

是涟源人的某种羞耻。



      涟水,娄底的母亲河,湘江的一级支流,源于新邵县观音山,主要支流有孙水、湄江、 测水等。其名始见于书至今已有2000年左右。



      一、连水——涟水


     最早记载“连水”的古籍是晋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罗含(公元292——372年)所著的《湘中记》。此书已佚,其部分内容因被《水经注》、《太平御览》、《后汉书》、《艺文类聚》等史籍所征引而得以流传于世。《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零陵郡”条目: “零陵阳朔山,湘水出。罗含《湘中记》曰:有营水,有洮水,有灌水,有祁水,有宜水,有舂水,有烝水,有耒水,有米水,有渌水,有连水,有浏水,有沩水,有汨水,有资水,皆注湘。”其中的“连水”应该就是涟水。


      罗含二十至三十岁之间,遍游湘中南,《湘中记》所载即来源于这一段游历。据《湘中记》,连水位于湘中且是湘水支流,这与涟水高度吻合。


      “连水”之得名,可能因始置于秦汉的一个县级机构—连道。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时,在行政区划上改秦朝的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的郡国制。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长沙郡更名为长沙国,辖十三县,连道为其中之一。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连道在秦时是否已置不可考,不过西汉很多县置继承于秦,因此连道在秦时已置是有可能的。


西汉长沙国,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连道之置存在五百多年,西晋以后被废。


      东汉班固所撰《汉书》是最早记载“连道”的史籍,然而对其治所位置没有记载。最早记载连道故城位置的古籍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连道)县故城在湘乡县(即今湘乡县)西一百六十里。”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更为具体:“连道城,(湘乡)县西百六十里,汉,县属长沙国,后汉,属长沙郡。亦谓之龙城,唐初尝移湘乡县治龙城,即此。寻还旧治。” “龙山(即今涟源境内龙山),在(湘乡)县西南百八十里,接宝庆府邵阳县界,涟水出其下。” 可见龙城非常靠近龙山,因龙山而得名是非常合理的推断。


湘山之宗、天下药山、植物王国、国家养生基地——涟源龙山

涟水涟源城东段?


      由此看来,连道故城即龙城应在龙山以东二十里,位于今天涟源市杨市镇一带。因此连道的管辖范围主要在娄底是没有疑问的。如果 “连水”确因“连道”而得名,就更加可以肯定“连水”即“涟水”了。


      “涟水”一名最早出现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水经注》是对《水经》所做的注,然而《水经》一书已佚,成书年代无定论,其中是否记载“涟水”亦不可知。

      郦道元比罗含晚出生一百多年,因此“连水”变成“涟水”应发生在晋至北魏的一百多年间。


孙水上游白马镇泉冲村


水洞底孙水龙船赛


孙水河中上游


      二、涟水—杨梓水—孙水,蓝田水—涟水


      孙水是涟水支流。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孙水一直名为 “涟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涟水出连道县西,资水之别。水出邵陵县界,南迳连道县,县故城在湘乡县西一百六十里。控引众流,合成一溪。东入衡阳湘乡县……又屈迳其县东,而入湘南县也。东北过湘南县南,又东北至临湘县西南,东入于湘。”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 “(涟水)有二源,一出龙山(即今涟源境内龙山),一出珍涟山(今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乡境内)” 。


康熙《湘乡县志》称“涟水源出龙山西”。成书于乾隆时的《明史》说“龙山,涟水出焉”。乾隆时人齐召南著的《水道提纲》认为涟水有二源,西南源出宝庆东北境大龙山(疑指今涟源境内龙山),西源出新化县北山。同治《湘乡县志》称 “(涟水)出邵阳县龙山之麓……过杨家滩市”。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与门人熊会贞合著的《水经注疏》引用了《水道提纲》涟水有二源的说法。


      显然,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的古籍所指的涟水,其上游部分就是今天的孙水。一直到民国,一幅1943年的湘乡地图上,孙水仍然被标为“涟水”。


      从古至今,人们对涟水的认识逐渐深入、全面。晋人只知“连水”其名,而清人对其支流已掌握得很全面,康熙《湘乡县志》记载有名字的支流10多条,同治《湘乡县志》记载有名字的支流23条、无名支流44条。但是前人受勘测技术所限,对涟水源头、干流、支流的界定自然和今人不一样。



孙水娄底城区及附近段


流经今天涟源县城(原名“蓝田镇”)、今天涟水上游的一段曾被称为“蓝田水”,同治《湘乡县志》如此记载:“蓝田水源出宝庆邵阳县,经新化、安化东流至新车桥入县界,会温水、湄水、珍琏诸水至犁头嘴东北入于涟”。(同治《湘乡县志》对蓝田水的记载)


      可见,前人认为孙水是干流,蓝田水是支流,而今人观点恰好相反。因此,1951年涟源县建制后,蓝田水改名为涟水,娄星区犁头嘴以上的涟水改名为孙水(改名具体时间不详)。据有关网络资料,孙水之得名是为了纪念在龙山采过药的药王孙思邈。


      在一幅发行于1958年5月的《涟源县行政区划图》上,今天的孙水被标名为“杨梓水”,曾经的蓝田水被标名为“涟水”。由此推断涟源县建制后,娄星区犁头嘴以上的涟水先是改名为“杨梓水”,几年后再改名为孙水。据同治《湘乡县志》,当时的涟水上游有一条支流叫“杨子江”。 “杨梓水”也许因此而得名吧。



涟水涟钢上游3公里,原娄涟收费站旁?


娄底二大桥附近涟水风光带







涟水湘乡段


溪口(水府庙)数条河流汇入涟水,流向湘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