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

 花小鼠 2016-07-28

之前本号发过

'劳苦功高”的洪承畴清廷为什么只给了一个芝麻绿豆的爵位

文中就提到,与洪承畴相比,以海澄一县之地投降清朝的黄梧称得上的一个撞了大运的叛将。

海澄因月港成为明朝闭关锁国唯一的通商口岸,使之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港,无比繁荣,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政府析龙溪县之靖海馆及漳浦县部分地置海澄县,有'海疆澄静'之意。治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海澄镇,属漳州府,清带仍属漳州府。1960年与龙溪县合并,改名龙海县。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

从这个意义上,海澄虽然只是一县,其地位的重要性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便于我们理解黄梧的叛卖为何卖出了一个好价钱。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

(黄梧)
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饶智勇,喜任侠'的老百姓黄梧凭他的一身本领变身成了平和县衙的一名差役,这一年的四月,崇祯皇帝就在北京殉国,黄梧也可以说是搭上了明朝公务员的末班车,不过差役本身就是打一份工,所以明清鼎革,也没有影响他的饭碗,在清朝治下的平和县,已过而立之年的黄梧依旧当着一名差役。

不过,'饶智勇,喜任侠'的他终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清顺治三年(1646),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矢志继续反清复明。久有投郑成功之心的黄梧与门役赖升密谋,杀平和知县,往投郑军。郑成功对黄梧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顺治八年(1651),黄梧升迁为英兵营统领。顺治十二年(1655),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即海澄)镇帅。同年八月,黄梧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同被派驻广东揭阳。

这一年,黄梧已经38岁,不到10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的差役变身为郑氏集团中独当一面的大将,各种迹象都显示,他似乎会以一个反清复明的将领的身份留名青史。

不想,这时又发生了一个极大的变故。

顺治十三年(1666),清平南王尚可喜统兵万余回夺揭阳,苦战之余,揭阳失守。同年三月,郑成功论处揭阳丧师之罪,斩苏茂,黄梧被记大过,'戴罪代守海澄'。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如果再次犯错就数罪并罚送了自己的性命,便与副将苏明(苏茂的堂弟)商议,决定向清廷投降。这年六月,二人杀郑将华栋等,率众以海澄作“见面礼”归降清廷。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现在的海澄样貌)

海澄是郑成功的粮仓和军械库,此举致使郑氏损失

粮粟二十五万石、军器、衣甲、铳器及郑军将领私蓄无数。

清朝自然是喜出望外,大将军郑亲王世子济度敕封黄梧为“海澄公”,开府漳州城。

归清后,黄梧不仅屡败郑军,举荐“仇贼甚深,知自知彼”的施琅,还“条列灭贼五策,复请速诛成功父芝龙”。

所说“灭贼五策”,又称“平海五策”,其内容如下:

(一)郑氏在金厦两岛弹丸之区,得以延至今日而抗拒者,实在是由于沿海百姓铤而走险,将粮饷油铁桅船之物供应。为今之计是将沿海省份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四省将沿海三十里的居民全部迁徙入内陆,不允百姓居住在沿海地区,并设立边界布置防守,如此郑成功则不攻自灭也。

(二)将所有船只全部烧毁,寸板不许下海,凡溪河树立椿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杀无赦,如此半年郑氏的海师船只,无可修葺自然朽烂。此所谓不战而坐待其死也。

(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虽然在京受押,但郑成功贿赂商贾,南北兴贩,时通消息,宜速究此辈,严加惩冶货物入官,则交通可绝矣。

(四)成功之祖先坟墓在各处,叛臣贼子罪诛及九族,何况其祖乎?应加以迁毁,慕露殄灭,使其命脉断,则种类不待诛而自灭。

(五)投诚兵官散住各府州县,虚靡钱粮,倘有作祟又贻害地方不浅,可将投诚官移住各省分垦荒地,不但可散其党羽以绝后患,又可屯垦建设。

前两条的“迁界禁海”从军事上固然对郑氏集团打击不小,但沿海居民因此跋涉离乡、颠沛流离,甚至惨遭屠戮,更导致沿海贸易和民生全面倒退。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施琅)

《鹿鼎记》中也提到过这一节:

韦小宝道:“原来如此。他献的又是什么计策?”林兴珠叹了口气,说道:“这位黄大人,害苦的百姓当真多得很了。他这平海五策,第一条是将沿海所有百姓一概迁入内陆,那么金门、厦门和台湾就得不到接济。第二条是将沿海所有船只一概烧毁,今后一寸木板也不许下海。第三条是杀了国姓爷的父亲郑太师。第四条是挖掘国姓爷祖宗的坟墓,坏了他的风水。第五条是将国姓爷旧部投诚的官兵一概迁往内陆各地垦荒,以免又生后患。”

韦小宝道:“嘿,这家伙的计策当真毒得很哪。”

林兴珠道:“可不是么?那时顺治皇爷刚驾崩,皇上接位,年纪幼小,熬拜大权独揽。熬拜这奸贼见到黄梧的平海五策,以为十分有理,下令从辽东经直隶、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广东,沿海三十里内不许有人居住,所有船只尽数烧毁。那时沿海千千万万百姓,无不流离失所,过不了日子。”

施琅摇头道:“黄梧这条计策,也实在太过份了些。直到今上亲政,韦大人拿了熬拜,禁海令方才取消。可是沿海七省的百姓,已然受尽荼毒。当时朝廷严令,凡是犯界的百姓,捉到了立刻斩首。许多贫民过不了日子,到海边捉鱼,不知被杀了多少。郑太师也是那时被杀的。熬拜特地派遣兵部尚书苏纳海,到福建泉州南安县,去挖了郑家的祖坟。”

黄梧的计策可以说是凡事做绝,”忠心不二“,把自己的退路也断得干干净净。

清廷十分满意,诰赠黄梧祖上三代光禄大夫,嫡妻皆授“一品夫人”,并赐金在家乡霄岭兴建宗祠,同时赐金匾“勋高九锡”。黄梧宗祠建好后,不想于康熙十四年被郑成功长子郑经夷为平地。两年后,康熙帝又赐金以高规格重新修建——所以《鹿鼎记》中韦小宝所说的:“皇上爱惜百姓,黄梧的计策倘若呈到了皇上手里,非砍了他脑袋不可。”和施琅所说的:”正是。黄梧死得早,算是他运气。“其实也不过是金庸为小玄子贴金,于史无据。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

(中厅正中高悬“勋高九锡”,左右两边为“带励贞风”和“天南屏捍”,都是朝廷赐匾)

黄梧宗祠的规模、占地与一般民间祠堂相比并无差异,但内有龙柱、凤柱各一对,而且为“三殿式”,——门厅、中厅和顶厅在同一基线上渐次增高——远比民间常例的“三进式”规格高得多。这个高规格宗祠是顺治十四年由顺治帝特许并拨款兴建,康熙十四年该庙被郑经从台湾反攻大陆时夷平,康熙十六年康熙帝又拨款重新修建。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黄梧宗祠中厅的两支凤柱和顶厅的一对龙柱双柱是另一处在一般宗祠中是不可能出现的高规格亮点,龙凤柱被村民焊制的铁架围住,是为了防盗)

黄梧于康熙十三年(1674)病死于漳州,时年五十七岁。

郑成功之子郑经攻取漳州后,把黄梧坟墓掘开、其子黄芳度投井后的尸首拖出毁尸泄愤,并杀黄氏十余口,之后还不解气,派兵至霄岭欲灭其族。黄氏族人凭借当初黄梧建造的三十四间房子组成的月牙形生土楼(门楣上有青石雕刻着四个大字“霄岭藩垣”)据守,坚守到援兵驰援至而免遭灭顶之灾。黄氏祠堂被郑军夷平,这才有了前文提到的两年后康熙帝赐恤得以重修。

康熙三年(1664),黄梧上疏陈词

自海上归诚,十二年中,先后招抚文武吏二百馀、兵数万人,有蒙赐封侯伯且世袭者。臣公爵未定何等及承袭次数,乞敕部覈议

原来,黄梧的海澄公是当初清廷欣喜之余临阵授予,在整个清朝封爵体系中当时授予降将的各种封爵多少有点凌乱无序,此时的黄梧吃不准自己这个海澄公到底值多少钱,觍颜要求给个说法。

史书记载,康熙帝定封其“海澄公”为“一等”、世袭十二次,其实这时清廷中枢拿主意的还是辅政四大臣,并非康熙帝本人,这次确认,对黄梧来说还是很优厚的;不过,几年后兵部裁汰兵额,黄梧标下仅被额定一千二百官兵,其余调往河南,说到底,鳌拜等人对黄梧其实还是不信任的。

这位叛将掘了郑成功祖坟,施琅与之相比也相形见绌

(靖海侯施琅第六子施世骠巡台图)

黄梧的这个海澄公传了十代,某种意义上算是和清朝相始终了,相比施琅不过是靖海侯,他这一宝算是押对了。不过,黄梧虽然作为一个追逐个人功名利禄的投机者可以算是逆袭成功,但是,即使相比与郑成功有杀父屠弟之仇但攻克台湾却不对郑家进行报复的施琅,黄梧与郑家本无私人恩怨,却将双方的公仇变成不死不休的私仇 ,互相挖坟,甚至传说在闽南自此郑黄不通婚,这不能不说是因为黄梧本人是一个反复无常、利欲熏心的阴狠小人所导致的。

黄梧宗祠虽于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单位,但有名无实。当地政府因财政困难,迄今未拨过款供维修。该宗祠现无人居住,堂内杂草丛生,门楼有朽塌迹象。黄梧后裔普遍认为,世人对黄梧的负面评价导致与其有关的学术研究和遗迹保护工作得不到支持。早在1988年,漳州市方志办、文管会等单位筹备在黄梧诞辰370周年之际举办学术研讨会。结果送审时却被一句'研讨什么,不就是一名汉奸嘛'给否决了。不过截至2014年底,三古驿站黄梧家庙基础施工完成,成了漳州打造宜居环境和特色景观走廊的重点建设项目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