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医疗“重构”路 搞慢病的为何醒的最早?

 图灵狗 2016-07-28



作者:汤晨

风向有变,早悟者生。


与以往的意气风发不同,今年有关互联网医疗的一系列主题论坛,“反思”、“等待”“调整”成为主题。不久前结束的reMED大会上,“颠覆”是万万不敢提了,于是“重构医疗生态”成为了大会主题。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用“清理浮筹、等待拉升”形容2016年互联网医疗。


浮筹只能被振荡出局,活着才能等待拉升,如同华为的余承东预测那样:“绝大部分中国手机企业都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未来3至5年,华为必定是全球市场能存活下来的两三家手机厂商之一。”那什么样的互联网医疗项目能成为最后活下来的那几家?


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管理领域可能是其中一个。加速与硬件供应商的合作,着重布局以基层为重点的线下服务,积极寻求买单方成为多家慢病管理平台近期的布局重点。

软硬件结合




与互联网平台以获客为主的KPI不同,糖尿病全程管理平台微糖的创始人冯燕飞透露,今年微糖将主要花精力做两件事。第一是就是实现更好的软硬件结合。第二是打造好线下的糖尿病服务中心。


此前,冯燕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很多的硬件产品还不够成熟,所以微糖选择从软件出发、从院外出发、从单病种出发。但在本月中旬的reMED大会上,冯燕飞的演讲多次提到了“升级”和“重构”。


确实,从2015年腾讯推出糖大夫智能血糖仪后,糖尿病领域软硬件的结合就不再是新鲜事儿。2015年,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自己也参与了糖尿病数据管理平台Glooko1650万美元的C轮融资。


微糖将挑选挑选三类对糖尿病管理有重要作用的家用医疗器械开展软硬件结合的工作,分别是指尖血糖仪、胰岛素泵和一款动态血糖监测装置。 


今年5月,微糖宣布与美敦力携手,在糖尿病移动医疗领域围绕胰岛素泵疗法展开战略合作。与很多签完协议就“无疾而终”的战略协议不同,微糖很快就把这项合作落地。微糖推出了一项“泵享人生”计划。服务包括1年期培训师、医生、护理师的指导跟踪服务;同时还会为用户出具糖尿病并发症检测及并发症风险评估报告。针对胰岛素泵价格不菲的特点,微糖平台还提供胰岛素泵12期/24期的金融分期付款以及胰岛素泵耗材的打包服务,而美敦力胰岛素泵的现有用户则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微糖客户端,获取患教知识。


微糖CMO王奕承认,对于一家创业企业来说,提供类似金融服务需要承担不小的风险。


服务走向线下




今年8月,微糖线下服务中中心将会在上海开业,北京的线下中心也将随后跟进。冯燕飞向健康点记者确认,这两家服务中心还将同步申请诊所牌照。基于互联网的慢病管理,走的是轻快灵的轻资产路线,为何要涉足线下服务中心这样的重资产?


这恐怕与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越来越希望将服务收费化有关。以微糖为例,近日推出一款“全年无忧稳糖服务”,这款产品定价1798元,宣称提供每天14小时的健康管理团队在线咨询,全年54次的控糖报告等服务。微糖的思路是,对于糖尿病并发症而言,比如眼底拍片、糖尿病足这些并发症,即使不需要频繁监测,但是一年至少应该有一次全面检查,并提供一份并发症检测报告,这些服务如果想一站式完成,无疑需要越来越多的线下实体网络进行支撑。冯燕飞认为,全国范围内这类的线下服务中心需要达到300家以上才能满足需求。


将战线延展至线下的不仅仅是微糖。今年6月,另外一家糖尿病管理平台“掌上糖医”与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签署了“同伴”(同样有糖尿病自我管理经验的人群)管理项目的合作协议。项目正式开始后,北京糖协将在项目医生和协会下65所糖尿病教育基地的支持下,逐步选拔和培训“同伴”组长,组建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在内的“同伴”小组。“同伴”小组成员之间借助掌上糖医平台的“同伴”社区,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7月12日,掌上糖医糖尿病社区合作服务中心又在苏州挂牌并投入使用。近日有消息称,掌上糖医已经接近完成B轮融资,不过健康点向掌上糖医方面求证时并未获得正面证实。


2015年已降,互联网医院风潮大起。作为最早开始互联网探索的专科,糖尿病紧跟风潮。今年4月20日,由“掌控糖尿病”提供平台支持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管理中心饮了“头啖汤”,成立了全国首家 “互联网糖尿病医院”。不过,即使是“互联网医院”,最终的服务仍然是指向线下。暨大一附院和掌控糖尿病合作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管理中心”,将通过 WEB、APP、支付宝服务窗、热线等多种手段,面向全院全科室以及分级诊疗下的 “医联体” 1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佩茹副主任表示,从目前糖尿病患就诊情况来看,未来三年内,护理团队基于掌控糖尿病平台,结合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将有 20 万糖尿病患者纳入医院糖尿病管理中心进行规范管理。




虽然已经开始了硬件和线下的努力,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基于线上模式的慢病管理服务。7月27日,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在“慢病管理的挑战和趋势研讨会上”就明确表示了对这一模式的怀疑。他认为用户支付意愿低、效果难以量化、基于体制内医疗资源做出的服务的不确定性将是制约线上平台优化服务质量的瓶颈。


买单方在哪里?




虽然老生常谈,商业模式总是绕不过的话题。冯燕飞的观点是:摸索、等待、共生。何时赚钱?整个行业尚需经过三年左右的摸索;赚谁的钱,保险公司依然是最优先被提到的对象。冯燕飞认为,医疗服务和保险关系就是“饺子馅”和“饺子皮”的关系。今年健康险的发展应该达到6000亿的保费规模,虽然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赔付可能只有区区500亿,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支出接近3万亿,500亿只占不到2%。现在饺子馅太大,保险这张“饺子皮“还远远没有办法覆盖。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移动医疗公司也好、医疗公司也好,最要紧的就是先踏踏实实把服务做好,把真正有价值科技产品带进来,然后等着健康险行业一起发展。


在7月27日慢病管理研讨会上,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表示,面对支付方,选择谁比做什么怎么做更重要。比如如果与保险公司合作,互联网平台的慢病管理产品,首先就得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实现保险产品的控费需求。互联网平台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得主动拿出一些产品“趟趟雷”,慢慢打磨产品。



2015年,丁香园联合众安保险、腾讯,量身定做了“糖小贝”糖尿病并发症保险


基于零售药店的慢病管理也成为新趋势。近年来,药品零售市场销售规模总体呈现增长,但增速放缓。为增强用户黏性、延长服务链,提供医疗服务成为越来越多的连锁零售药店的选择。以CVS、Walgreens为代表的零售药房在美国医疗的大图景中已经从单纯的产品销售方转变为基础医疗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慢病管理无疑是重要的一个选项。




其实,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医疗机构抑或是药店,都无法单独完成慢病管理这一流程长、用户量大的艰巨任务。白云山和黄中药总经理徐科一表示,要做好慢病管理,全产业链的参与方是上策。“我们希望工业、医疗机构、商业零售、媒体一起来参与。比如,工业要把药做好,医疗机构和商业零售要能对症治疗。对已患病的用户,连锁药店、社区医疗机构要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立药学服务,进行跟踪治疗;对亚健康的用户,处于这个产业链上的中医机构,就有必要以治未病的方式尽早介入。”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