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巴松错的那天

 scygtys 2016-07-28

 

巴松错在工布江达境内,昨天没有在工布江达下车,只因八一镇更容易找车,而价格又相差不多。

一清早就有人敲门,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男子,高高的个子,很精干。来人自我介绍是司机,听旅馆的服务员说有人想包车,问我们是不是想包车去巴松错。原来有两个湖南来的游客联系了他的车,但他们已经去过了巴松错,今天想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问司机去不去大峡谷,司机告诉我,他的车只允许跑拉萨到八一镇这段,不能越过八一镇。 

“去巴松错,只有我们俩人,能不能减一些费用?你让让,我也让让,还个价。”

“反正不去也得再找活儿,空车跑可烧着油呢,烧油等于烧钱啊!”司机爽快地答应了。开出租的都是生活在底层的百姓,上有老下有小的,通常能多跑一趟是一趟,别让车放空,就能多挣点。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车在毛毛细雨中开出八一镇,空气清新湿润。我坐在副驾驶员座位上,妻一人在后排座位。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还没吃早饭吧?”我把一包牛奶,两根油条放在驾驶员面前的仪表盘上边。

“还没有,呆会儿吃。谢谢了,大叔。”司机讲。

我点上一支烟,见仪表盘上面放着一盒打开的烟,便也递给他一支。

“贵姓?东北来的?”

“辽宁丹东。叫我小王好了。”小伙子讲话挺干脆。

汽车沿尼洋河谷西行,外边是昨天刚走过的路。

我和小王开始聊了起来。我出门打车很喜欢跟司机聊天,他们就是当地风情的一种体现。碰上能聊的,当地风土人情、实时见闻,谈古论今旁征博引,简直可以做合格的免费导游,让你平添了旅行中的见识。其实对司机来说,一个人在车里,有人陪他聊聊天也正好解闷儿。他们一般也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说说自己,吐吐闷气,大家萍水相逢,有什么说什么,毫无拘束,到地方下车走人,各奔东西。实际上和当地的司机聊天是一个了解地方风土人情的很好的方法,只要不把他们当作是花钱雇的,而是当作一个朋友。同他们交谈是一种乐趣,但要试着理解他们。 

“来西藏都快10年了,刚参加工作时在丹东的一家国营建筑公司当工人,那叫什么活儿啊!整天跟钢筋水泥打交道,干活累不说,主要是挣不上钱。现在是民营的建筑公司太多,竞争力太强。当时东北的国有企业情况都不好,都在改制,不少企业都卖了,哪还有基建的项目干呢?咱小工人也说不上咋回事儿,你说这私人老板能揽上活儿,我们一个堂堂大国营企业怎么就揽不上活儿呢?说是企业包袱重,咱也不知道重在哪儿。建筑行业投不上标,就拿不到活,拿不上活,职工就挣不上钱。再说当时建筑公司即便找点活也是‘狼多肉少’,不够分的,结果大批职工下岗,还说是‘竞争上岗’,你想干点活,找个岗位,还得求头头,下小话、送礼,东北辽宁那地方邪乎,当官的黑老鼻子了,人说如果纪委来查‘挨着抓有冤枉的,隔一个抓有漏网的’,你说是不?你看这些年倒了多少官。噢!再说了,即便有个岗位,你还得背井离乡到大老远的地方去住工棚。我一看就不想在单位呆下去了。你说是不?”

“是这么个理儿。”我说,继续听他讲。

“我瞒着我父亲就从单位跑了。你想我父亲那辈是6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在丹东的一所中学当物理教师,都希望我们好好读书,上个大学什么的,可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小学都没学好。再不,起码在个国营单位有个好工作干干,哪能让我辞了职呢。可把老爷子那个气呀!”

“后来呢?老爷子还气吗?”

“气啥,我跑到沈阳、深圳、广州都干过,后来来到西藏,一下就快10年了。老爷子把积蓄拿出来6万,我几年做小生意、打工也有点,到西藏后就买了辆车,不是这辆,我都换了两辆车了,跑运输、出租,还可以,一年弄个十来万的,我把老爷子的钱早还上了。再看看原来单位里没跑出来的那些人,那可就惨了,还不如我呢。老爷子现在也认为我跑对了。”

“那家里呢,有孩子吗?”

“在丹东,媳妇带着,上学了。”

“出来这么多年,生活上习惯吗?”

“早习惯了,不过每年还是回家一两趟,主要是冬季活儿少了,有时候媳妇也来。平常嘛都挺忙,不过忙了好,挣钱嘛。活儿少了、累了就找个地方停下来,歇一歇,打个盹。有时候也会约同行几个朋友到小饭馆去炒几个小菜,聊天解闷,酒是绝对不喝的,出了事,一个月就白干了。丹东老家我也买了房子,到时候自然是要回去的,但现在少说我还得不停地跑上十年吧,还不止吧!没办法的事儿,老百姓柴米油盐过日子嘛,历朝历代都一个样儿。”

 

汽车沿尼洋河经尼西村、更张乡、百巴镇后到巴河镇,过一座公路桥后沿巴河朝北逆流而行。这一带尼洋河就是最大的河流了,沿途支流、沟壑众多,大约每隔几公里就有一条终年流水的沟谷。巴河是尼洋河北岸水流较大的一条支流,也是尼洋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条件最好的一条支流。巴河是宽谷型河流,河谷阶第发育,连续不断。由于地壳处在抬升阶段,河道虽然曲折,但河床固定。从巴松湖至巴河出口,河道平均坡降大。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沿河谷向北行,一边是湍急的溪流在奔腾,卷出层层叠叠的飞瀑和浪花,一边是云雾缭绕的高山,覆盖着青翠茂密的丛林。越往北走海拔越高,植物也越来越丰富,空气更湿润起来。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一路上山高坡陡、水流湍急,显然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这里正在建设一座电站,从路边的标示知道,这是水电五局的一个项目部的施工工地。上世纪70年代水电五局曾在甘肃文县建设过碧口水电站,为甘肃的水电建设做过贡献。多年来不知转战到哪里,没想到在这儿遇上他们,亲切感油然而生。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你如果看地图,就可以发现西藏几乎到处都是水电站。西藏河谷遍布,水利资源丰富,许多河流上都可以修建小型水电站以供应本地用电的需求。

      据介绍西藏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全区大部分县以上城镇基本解决了供电问题。以前西藏打酥油要靠手工,那是很费力的。现在拉萨卖家电的商店里都有电动打酥油机。只要一按电钮,就能喝到香喷喷的酥油茶。电不仅供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的地方还用来转经筒、风铃和点燃烛灯。

      路顺巴河往东延伸,途中在嘎拉附近的峡谷中,矗立着两座碉楼。碉楼为方棱柱形,高约数丈,全用片石砌成。它们面向滔滔河水,如两个卫士虎视眈眈地守护在路旁。山谷两旁群山嵯峨,云雾缭绕,山太高了,云雾只够得到半山,这是西藏林芝一带最经典的景色。

 

山沟里几栋藏式房屋盖得挺漂亮。“这都是政府帮着盖的,给每家5万元,不够了还可以贷款。”小王告诉我说。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天空飘洒着绵绵细雨,沿途山峦叠嶂,满目苍翠,又路过了一两个村子。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你们在林芝地区的山里、村里,不要轻易到人家吃饭、接受敬酒,这地方信奉原始笨教,有的人在饭里、酒里下毒。你们要小心一些。”

以前我在云南听说怒江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下毒的故事。这些民族相信万物皆有灵气,不仅人有灵魂,而且宇宙万物诸如山峰、河流、树林、花草、飞禽、走兽都是有灵魂的,万物之灵既相互关联,又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夺福而下毒的历史十分悠久。干这类事的人既有耐心又有韧性,他们下毒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一旦看准一个人,无论等多长时间都在所不惜,无论冒多大风险也务必达到目的。这回到西藏来,是第一次听说。

“过去,原始笨教在这一带影响很大。信这个教的人认为把有福相的人毒死,这个人的福气就会转移到下毒者身上。过去下毒风气最盛的地区在工布江达县一带,林芝、波密,还有墨脱也有。”小王接着说。

“他们这样做是认为把别人毒死了,这个人的福气、运气会转到他们身上。我看到书上说过”妻也这么说。

“那下什么毒药呢?”我问。

“那我就说不清楚了。听说毒药的配方很复杂,大多为高山植物。林芝地区由于海拔不高,气候温湿,植物种类众多,有毒的植物也很丰富。至于毒药成份是什么,外人就不得而知了,但基本上是慢性毒药,这样如果有人中了毒,短时间是很难发现的。”小王回答说。

“如果有的人家挂黑幡,可记住千万不要进去。这类下毒的,他们一般在自家门上或经幡上有所标志,只不过外人是看不懂的。下毒者有自己的经书,他们每天都要算卦,占卜吉凶。若今日来人吉,哪怕是仇人也可以幸免于难,若今天来人凶,哪怕是亲朋好友也在劫难逃。在前边的巴松错旁边的错高乡,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下毒者盲目听信卦书,竟把自己在外地读书刚回家休假的女儿毒死了。其愚昧、麻木、狂热到了什么地步!有时他们为了不失信于毒神,也给自己家的牲畜下毒。”

我听着,不禁有毛骨悚然之感。

“过去这种事多有发生,现在少了,反正我到西藏后跑这条路人们都这么说。如果你们和村里人在一起,他们会很热情地请你喝酒,一般情况下没有事,想保险的话可以等他喝一口后再喝。”小王说。

“还是要注意安全,林芝地区在过去是发配犯人的地方,环境艰苦,然而这里又是经商和朝圣的要道,于是有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就干起谋财害命的勾当。尤其像你们要到大峡谷去,最好找同伴包车去,当天去当天回来,花点钱图个平安。我这车不让去那地方,要不然我送你们去。”

 

到巴松错了,路边的木屋就是售票处。售票的藏族姑娘给了我们优惠:两人买了一张票。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车继续前行,过了一钢架桥,看到正在施工的冲久水库大坝。柏油路紧挨着湖边,湖的北面是森林茂密、云雾缭绕的高山,更远处是连绵的雪山,众多的冰川从山上一直延伸下来。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路过扎西岛,小岛位于距岸边百余米的湖心处。

“再往前,到里面看看。”我对小王师傅说。

我们的车一直过了错高乡后才停下来。跟小王商定他把车开回到扎西岛停车场休息、等我们;我和妻绕湖走走,然后从这里步行去扎西岛。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不愿惊动村里的藏族村民,也怕村里有狗,我俩没有进到错高乡村里,而是朝湖边走去。早晨的大雾还没散尽,周围的树林水灵灵的,更显得青翠欲滴。不远处一湾湛蓝的湖水,那就是巴松错。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沿石阶上到湖边一座小山,山坡上青岗树挺立,杜鹃滴绿,松柏溢翠,枝头上的松塔累累,几只淘气的松鼠正在嬉戏。早晨的微风送来松柏和花草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回眸远眺,南边靠山处有一片广阔的高山草场,在蓝天下,深色的山林,浅绿色的草场,闪亮的小河,一幅绝美的图画!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早晨的巴松错有她特殊的美,朝阳从云层中露出,透过层林看山下的湖水,阳光从云层的缝隙间洒下,映在水面,鳞鳞波光,有些晃眼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我们不光是在看,而是置身于景中。身临其境,更觉心旷神怡,妙趣横生。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向东西两个方向望去,群山环抱中,错高湖形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碧绿的新月,水面东西方向辽阔,南北稍窄。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我们站的这里是湖面最宽处,北望湖对岸是高耸着的墨绿色的层层山峰,布满了丰富的原始森林,山峰后显出的冰山白雪皑皑。据介绍在这里湖面海拔3464米。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我和妻朝湖边走去,云渐渐消散,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湖对面的山峰。可能是有鱼游过,平静的湖面上划出一道道白痕,渐渐扩散开来。又一阵微风吹过,美丽如幻的倒影顿时被打碎了,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涟漪象细碎的鳞片闪着亮光。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走到湖边,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自然的恬静。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岸边,绿草如茵,开满了各色小野花,我和妻选择了一块草地坐下,观湖畔晨曦,听水波拍岸,看眼前几只飞禽悄然飞过,落在水面上浮游,十分惬意。散步后一顿野餐,然后躺在绿草上晒晒太阳,真是有如置身世外桃源,难得有这样安逸的环境。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绕湖向西步行,湖南边山谷中是茂密的森林,鸟鸣不断。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几栋木屋散落在山谷,一群藏猪、几头牦牛悠然自得,形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湖对面的雪峰高耸云霄,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峰顶就在眼前,似横空出世,气势磅礴;山谷间的冰川,在阳光照耀下,似一条条银龙飞舞;而在山腰缭绕的云朵,似不甘寂寞,变幻着各种舞姿,把雪山妆点得楚楚动人。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我和妻沿湖边公路朝扎西岛走,一路上时晴时阴,湖水也随着一会儿蓝,一会儿绿。蓝得那么纯净,绿得那么诱人。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湖边水中一些小树在水中柔韧地挺立着。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一路上不见有人,周围没有其它喧嚣的声音,只有路边悬挂的经幡在风中猎猎飘舞。一些经幡历经风雨,已薄若蝉翼,惟有黑色的经文仍未褪去。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继续前进,前面又传来嘎吱嘎吱嘶哑的声音,象是一位藏族老人颂念着六字真经。原来是一股小溪从山坡上流下,利用水力推动经筒不停地转动,真是山不转水转,水转着经筒,四季轮回,法音不停。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快到扎西岛了,隔水相望,岛上一座寺庙掩隐在绿树丛中,整个扎西岛青翠欲滴。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我俩下了山坡,来到登岛的码头上。以前登岛用木排,由一藏族老人手拉固定在两岸的钢索将木排拉到对岸。如今摆渡方式已经改变了,码头边修建了简易的木板浮桥。游人手扶缆索,即可跨过湖水登上小岛。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我和妻过了浮桥,湖边停靠着几艘白色的游艇,少有游人,生意清谈,船家欲拉生意向我们招手。我俩转过弯,沿曲曲折折的林间小路拾阶而上,就到了寺庙,据介绍这座寺庙始建于吐蕃赞普时期,名为“错宗工巴寺”。寺庙没有围墙,伫立在小岛最高处的草地上。寺庙非常简朴,土木结构,较为宽大的北房是白墙金顶,外墙上挂有黑白相间图案的布幡,随风飘动。西边石砌小屋房前屋后花圃里种了不少的花,那是看寺僧人的居室,一位红衣喇嘛正给几个游客讲着什么。庙廊下左右两边摆放着一对粗大的木制男女生殖器,十分逼真,表现了当地藏民对生殖的崇拜和对人类生息繁衍的敬仰。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岛上充满了神奇的传说:沿顺时针方向步行,可以看到格萨尔王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树叶上有自然形成的藏文字母的“字母树”、“求子洞”、以前的水葬台、松藏干布在石上留下的足印、莲花生洗脸的神泉等等......可谓步步有神奇。沿湖边有几棵苍老粗壮的古树,盘根错节,枝岔如蟒蛇蛟龙。人说该岛是一“空心岛”,即岛与湖底不相连而是漂浮在湖水上的,虽然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还是有点神奇,不管是不是真的,我和妻还是跺脚试了试,看岛上是否有空心的感觉。

遥眺远山,近视绿水,景色的确美,这种美是一种自然纯朴的,人见人爱让人心动不已的美,是让人不能忘怀的圣洁的美!听说巴松措作为宁玛派著名的神湖,每年来转湖的人非常多,尤其是藏历四月十五日。虔诚的藏民们绕湖转一圈一般需要两三天。我们真想能再有几个朋友相约,绕湖转一圈,在这里小住几天,野营野炊,那才更能领略到巴松措的幽静和美丽。

巴松错——背着背包走西藏9 - 一片羽毛 - 一片羽毛的博客

 

  已经快15:00了,从扎西岛回到岸边码头,上坡到停车场,找到小王师傅的车。

“看你们俩老人玩的!我原来就合计着把父母接到西藏住些日子,我带他们到林芝这边海拔低的地方玩玩。这下我可下了决心了,让父母来趟西藏。他们身体还好,给我姐帮着带孩子呢。”小王见到我们说。

 

两个小时以后我们回到了八一镇。车在客运站停下,我们同小王师傅告别后,进入候车大厅打听这里发车的情况。已经是下午了,发的车不多,大多是刚到的班车和明天早晨待发的班车。

“有到派镇的车吗?”我从售票处的小窗口往里面问道。

“没有!” 一位身穿制服的女子回答。

“哪里有发往派镇的车?”

“不知道!”干巴巴的口吻。

“那到昌都有车吗?”

“你去问那个人。”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地回答说。

 

  候车大厅中间站着一位五十四、五岁的男人,身着半旧的皱皱巴巴的制服,正在给一个背着大包的年轻人讲着什么。

“你得先到芒康,然后再转车才能到云南德钦......”一口四川话。

那小伙子是想走滇藏线去香格里拉的。

“老师傅,有去派镇的车吗?”

“这里没有,要到桥那边找,有私人的车。”

“那到昌都呢?直达吗?”

“有,明天早晨就有,好几趟呢。第一天先到八宿,晚上住八宿,不跑夜路,这样安全,第二天再到昌都。你们到哪里去?”

“想去成都或西宁......”我试探着说。

“那你们先去昌都,然后再看,那里到成都和玉树都有车。”

也许是同时代的人,我们聊了好一阵。他对西藏、青海、川西的交通路线都很熟,给我详细介绍了沿路的情况。

“在这些路线上跑了快四十年了。”他自豪地说。

 

  我到候车大厅外,一大排车停在停车场,一辆车似乎刚到,司机还在车上。

“从八一能到朗县吗?” 我走过去问司机。

“这车就是。”司机回答说,一口四川话。

“路上好走吗,从朗县到泽当通车吗?以前听说这边的车只能到米林,从山南那边来的车只到加查。”

“到朗县后有去山南的车,正在修路,时间长一些,但能走。朗县去山南的车属于山南地区管,我的车是林芝地区的,只能到朗县,不能跑那一段。”

“到米林这一路要边防证吗?”

“不用,现在有人去拉萨就这么走的。”司机告诉我说。

我和妻走出车站。决定明天先去林芝县、大柏树,然后从林芝县去米瑞,到派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