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学”一词究竟指什么

 袁虎帮 2016-07-28

“道学”一词究竟指什么

2016-07-28 武汉长春观道学堂

“道学”不是曾经被讥讽为“假道学”的宋明理学,而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与道教之学。道教之学乃是对道家之学的继承、发展,彼此构成了以“道”为本根,以生命完善为理想的大道文化学。

“道学”实质上统括道家与道教的文化传统。集中反映近现代的道学研究成果,展示道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动向,这是十分必要的。

“道学”名称内涵辨析:宋明理学与大道学说

在历史上,“道学”名称主要有两种涵义,一是指新儒家思想理论——宋明理学;二是指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大道学说。

20世纪以来,一谈起“道学”,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新儒家思想理论。这种认定当然有其理由,因为唐代儒家学者柳宗元于《送从弟谋归江陵序》中即以“道学”来指称儒门之理,谓“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稍后的李翱也说:“吾之道学,孔子者也。”

到了宋代,“道学”名称在儒家学者文集中就很常见了。无论是北宋时期的周敦颐、穆修、张载、程颐、程颢、柳开、胡宿、范仲淹、陈襄、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游酢、杨石、李纲、胡宏、胡寅,还是南宋时期的廖刚、林光朝、朱熹、周必大、李石、吕祖谦、陈傅良、王十朋、楼钥、彭龟年、杨简、杨万里,都在自己的经学论著或诗文中使用“道学”名称。

宋代“新儒家”被冠以“道学家”头衔

鉴于此,元代脱脱在编纂《宋史》时即专门立了《道学传》,他将二程、朱熹等侧重于道德伦理论述的儒家人物包罗其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与朱熹同姓,特别推崇朱子之学。由此衍生开来,程朱理学遂成为官学,被当作科举考试的主体内容,成为文人士子跻身仕途的“敲门砖”。由于皇朝的大力推行,理学勃兴,故而“道学”之名也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与此同时,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因其建立学说的经典依据与程朱理学基本相同,也被作为理学的一个分支。这些新儒家代表人物,极力宣传道德仁义学说,因而被冠以“道学家”的头衔。

本来,在儒家阵营里,“道学”是非常严肃的学术概念。与此相对应,“道学家”也应该是一个颇为光荣的称号。如果荣获了这样的“称号”,那是值得庆贺的。不过,历史往往嘲弄人。当一批新儒家学者相继标榜“道学”的时候,关于“假道学”的批评也随之而起。例如明代弘治、嘉靖年间袁袠所撰《世纬》卷下即称:“假道学之美名,以济其饕餮穷奇之欲;剿圣贤之格言,以文其肤浅缪悠之说。”

明代道学滥用失真成为“假道学”

这里的“假道学”虽然还不具备“假的道学”之涵义,而是说有人假借“道学”来满足贪欲,装扮自己浅薄、虚妄不实的谬论,但却表明“道学”因为被盗用、滥用而失真。稍后于袁袠的顾允成在《小辨斋偶存》卷三中以颇为叹惜的口吻说:“孔子之局变而为假道学,实人心淑慝之关,世道升降之界也。”顾允成这句话无疑是针对宋明理学讲的。顾允成所谓“人心淑慝”就是人心善恶,而“世道升降”则指人间社会的兴衰起落。

在他看来,孔子的学说是真道学,但到了程朱理学,孔子的学说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之衍生出来的程朱理学等新儒学已经沦为“假道学”了。类似批评,在李贽那里表现得更为激烈。他在《初谭集》卷二十辑录了时人讽刺“假道学”的一些故事,并且加以点评,指出:“道学,其名也。故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能起名也。无用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济用也。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在李贽看来,宣扬宋明理学的道学家们虽然把孔子之名及其学说挂在嘴上,但他们讲的道学完全是欺世盗名,所以是“假道学”。

李贽认为老子代表的道家理论才是“真道学”

既然宋明理学被当作“假道学”,那么“真道学”是什么呢?

李贽认为,惟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理论,才是真道学。他说:“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也,岂讲道学者所能学乎?”照此看来,“真道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自然”二字,它意味着没有伪装、没有欺诈,一切出于本真,故而是“真道学”。

清代儒者辩明“道学”与“玄学”

这种“真道学”是那些为了图谋名利而把“道学”挂在嘴上的人所无法学习的。李贽之后,清代许多著名的儒家学者一方面继续批评以程、朱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为“假道学”,另一方面则明确指出“道学”实为道家之学。

例如毛奇龄就说:“惟道家者流,自《鬻子》、《老子》而下,凡书七十八部,合三百二十五卷。虽传布在世,而官不立学,不能群萃州处,朝夕肄业,以成其学事。只私相授受,以阴行其教,谓之‘道学’。道学者,虽曰‘以道为学’,实道家之学也。”毛奇龄是基于揭露程朱理学背离孔孟立场的目的来介绍道家经典文献的,在他心目中,“道学”本来就是道家之学。这种看法得到了惠栋、钱大昕等人的赞同。他们都承认,“道学”本来是道家的术语,《宋史》以《道学传》来介绍儒家人物是不妥的,因此《明史》也不应该设什么《道学传》。

明清两代,众多儒家学者尖锐批评宋明理学,虽然是为了维护“儒家正统”,但其诸多论述却让“道学”名称回归于道家传统,这种情况的发生绝非偶然。早在魏晋时期,学者们在叙说玄学渊源的时候就使用了“道学”的概念。《晋书》卷五十五《夏侯湛传》谓:“夫道学之贵游,闾邑之搢绅,皆髙门之子,世臣之胤。”意思是说,道学中的显贵者,乡里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都是名门望族的子弟。这里的“道学”既指“玄学”,也指精通玄学的名士。

考其溯源,玄学可上溯于黄帝轩辕氏;换一句话来说,“玄学”乃是以黄帝、老子思想为旨归,所以也可以归入“道学”范围。这种思想文化传统,在《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有明确的论述:“自黄帝以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传之其人,世无师说。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

老子道学源远流长 道学当回归道家传统

《隋书·经籍志》这段论述表明,以老子思想为特色的道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从黄帝开始,授受不绝,颇为久远。此等道学虽然不像儒家那样通过官方来确立师说,但也代有传人。汉朝开始,由于曹参的推荐,能够讲授黄老之学的盖公得到汉文帝的尊崇,从此以后,传播道学的人越来越多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思想潮流。考《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著录了《道学传》二十卷,而列于《道学传》前后的则是《列仙传》、《清虚真人裴君内传》、《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君内传》、《宣验记》、《应验记》、《冥祥记》、《感应传》等。可以看出,《隋书》编撰者是把道学与仙学、灵应、志怪看作一个大类来编排当时的书目索引。尽管这个分类不一定十分合理,但却反映了在宋代理学家将自己的学问称作“道学”之前,道家与道教早已使用“道学”这个名称作为其理论学说的总括,其著名人士则列入了《道学传》之中。

事实证明,“道学”虽然曾经被用于指称宋明理学,但在隋唐以前,这个概念则主要是在道家学派与道教中流行。基于尊重历史的考虑,我们并不反对人们继续以“道学”指称宋明理学,因为那是学术自由;但也必须明确本项目关于“道学”的确切涵义。我们所说的“道学”不是曾经被讥讽为“假道学”的宋明理学,而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与道教之学。

作者:詹石窗

扫描二维码,关注武汉长春观公众微信号!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