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心:高三生患抑郁症,爸妈却说她在装

 一本草书生 2016-07-28
现象:
  ASEO近来了解到,最近一个月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咨询科189张病床天天满员,病人平均需等候3~7天才能入院。据统计,住院病人近五成为12~18岁中学生。其中以高三生尤多,最让人唏嘘的是,有些学生向家长坦承有抑郁症,明言“想自杀”“活着没意思”,家长却不肯相信,认为孩子是“意志薄弱”,闹自杀是在装病,以逃避学习压力。
  上周的一天,一对夫妇带着18岁的高三女儿走进精神心理咨询科的诊室。父亲一脸无奈地对大夫说:“我们说她没有抑郁症,她不相信。请专家帮我们开导开导她,不要再装病啦。”原来,高三女生小文最近情绪波动较大,在高考倒计时分秒必争之际,在备战的关键时刻,她却无心学习。小文的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家人对她有很高期许,希望她能够全力以赴,积极备战,但开口相劝时,小文却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用的,我有抑郁症,我想死”。
 
 
  “年纪轻轻,怎么会有抑郁症?”父母认为女儿的表现是临场畏战,意志不够坚强,希望借助医生之口告诉小文她“不是抑郁症”。
  然而,大夫跟小文细聊之下才知道,她并非在吓唬家人。前几天,她曾爬到天台,试图自杀。“她说,站在天台边,一只脚已经迈了出去,只是在最后一刻,突然想起父母中年丧女,晚年无人照顾会很悲惨,才把脚收回来。”经过心理咨询,小文依旧有自杀的念头,符合中度抑郁症的诊断,需要尽快入院治疗。然而,家长还在犹豫,不愿相信孩子得了抑郁症,也担心治疗会影响孩子参加高考。
  
 
  ASEO带你来思考:
  高考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孰轻孰重?是否一生幸福都只是一个高考分数所能够决定的?高考和上大学都是为了未来的生活幸福奠定基础,倘若要以牺牲个人身体乃至心理健康为代价换取一个高分数和一个名牌大学通知书,将是杀鸡取卵、本末倒置的做法。
  君不见,北大优等生冷血弑母的新闻刚刚冷却,神童被退学的案例才下热搜,我们的家长和教育却还是急不可待地投入到了“分数唯上论”的漩涡中。悲剧不分大小,总是一脉相承的。谁来关注一下那原本应当年轻饱满充满活力却在现实的重压下日益萎缩的心灵呢?谁来把目光放得长远些,关注到孩子的一生,真正地做到“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呢? ASEO向家长们呼吁,多关注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和想法,走进他们的心灵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