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洞“大槐树”的祖先记忆

 昵称31209662 2016-07-28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山西洪洞“大槐树”,几乎海内皆知,基本上已经到了一提起洪洞,人们就会想起“大槐树”,影响很大。每年很多人认祖归宗,都要来到“大槐树”祭祖。
在明初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规模、范围、影响在我国历史上都很大,而山西正是这场移民活动的出发地之一。其中山西移民主要迁移到了河北、河南、北京、山东、安徽等地。而洪洞大槐树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当时山西移民历史的一个象征。在这些移民们背井离乡的时候,在远离故土的时刻,曾经经停的一棵大槐树,慢慢口口相传,成为了几代人延续至今的不忘记忆。
元末,山西动乱较少,人口仍在相对较快地繁衍。据统计,洪武十四年,“山西有人口4030454人”,而“河南1891087人”(侯武杰编,《山西历代纪事本末》)。也就是说,山西移民的背景正是基于元末动乱造成的人口大量减少现状,明初中央政府才制定“移民垦荒”政策,《明实录》《明史》《续文献通考》等史料均有提及。实际上,“大槐树”乃至洪洞只是这场历史罕见移民活动的集散地之一。由于洪洞地处晋中南交界地,临汾水,往返平阳、太原皆顺达,地理优越,是以便利官府设局移民。出于这种现实情况,明初和明中期阶段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以“大槐树”为集散地的山西移民活动,全国各地家谱族谱、县志府志等或多或少都有记载,形成了独特的“大槐树”历史记忆。
无独有偶,今洪洞县城北明代大槐树移民遗址内的金代经幢(详见张聚林、范忠义、张宝年、刘中平:《洪洞县金代石经幢》,《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四)》)也见证了这段移民历史。
洪洞经幢原为广济寺遗物,四层十五级,底承石基,厚约十公分,上有八角形基座。幢体呈八角形,各面均雕刻有佛教神祇故事、建筑花纹等。其中第一层幢身上盖石雕筒瓦扇形条石檐,幢身则刻有楷书《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神咒》,后记年款及捐资人姓名,又有康熙十三年重修记;石檐上施六重托座,托座上雕饰力士、伎乐、狮像、莲瓣等图案,上托第二层幢身,幢身有楷书刻就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刻“大金承安五年仲秋日门人僧惠琏建,洪洞吕琢书,龙泉玉本刊”款识。顶为八角形盖顶。上施两层莲花卷云托座,托座之上有小八角形佛龛,龛内已无神像,惟东西两侧线刻二护法神像,皆坐北朝南。龛北侧楷书“奉为文悟大师建立尊胜咒幢”十
二字。龛上有六角形华盖,角处悬六枚铁铎铃。华盖上由莲花托座托出又一小八角形佛龛,坐南向北,内置菩萨坐像一尊,左右线刻菩萨形象。其南侧楷书“释迦文佛多宝如来”八字,又有“万历癸未中秋日,生员赵汝梅施”题记。龛上八角华盖,亦悬铁铎铃,惟存五。刹顶饰火焰宝珠。整座经幢轮廓秀丽,古韵盎然。
通过以上信息可知,该经幢年代至迟为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明万历1591年《洪洞县志》载:“广济寺,唐贞观二年建,后被汾水浸塌。”《重修大槐树古迹碑》曰:“广济寺倾塌已尽,其巍然独存者,惟寺之浮屠也。”《洪洞古大槐树志》载《古碑保障说》曰:“广济寺……,仅留古塔,矗立其间,惟闻风铃而已。”又该书《序二》曰:“所谓古大槐树早已无存,其遗址在村中石塔前,而亭之建,石之立,迁民胜迹得以保垂久远。”浮屠,可能指的就是这尊经幢。古塔、石塔或为经幢之误。另据《平阳府志》,我们知道广济寺中原来确实有此经幢,这对于我们推测这尊经幢与古槐曾经同时存在,提供了一个相对可以借鉴的证据。
尽管《洪洞县志》等地方志并没有记载相关的移民活动,但正如我们上文中所讲的那样,明代以来,山西移民事迹在很多官方史籍中都有记载,这是无可指摘的。关于洪洞“大槐树”的民间记忆在当地县志中没有记载,并不能说明这段历史不存在。况且洪洞只是当时移民集散地之一,这场移民活动也是陆陆续续的,并不是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部迁移,这在当时的史料中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至于“大槐树”的史料未载,我们推测,很有可能是因为在当时它太不值得称道了。试想,一株寺庙外普通的大槐树,又如何会被县志所记载呢?只是看到它的人多了,就记在了这些移民们的心中,慢慢地流传下来。
实际上,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大槐树,还有很多其他民俗的内容。比如“解手”一词,很多人认为,这是在明初山西移民过程中产生的。还有河南一些地区流行的“打锅牛”的认宗习俗,据说也都和洪洞移民有关。甚至一些学者认为,寒食本是山西的一个地方习俗,正是由于移民的影响,才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民间节日习俗。民国时期河北《广宗县志》就这样记载,“广宗人民初多迁自山右,数百年来,食、德、服、畴犹有唐魏之遗风”。人有更替,而乡音难改。作为北方主要方言的晋语,其覆盖范围早已超出了山西一省,晋、冀、鲁、豫、内蒙等很多省份的大部分或者部分地区仍属于晋语方言区域,这也是山西移民存在的一个重要证据,值得我们日后从方言学的角度来深化“大槐树”移民研究的内容。
广济寺金代经幢的存在,或可从考古实物方面佐证“大槐树”是确有其事的,当年世道初定的平阳以及山西其他地区,在官府鼓励政策的刺激或是被迫迁移的情况下,通过当时官府的安排,一批批移民们,经由洪洞等地,远赴当时的北京、彰德、真定、顺德诸地,繁衍生息。广济寺外,歇脚之时,那蓊郁的古槐,也曾或多或少地给予这些远赴他乡的子民以些许清凉。今天,这尊经幢依然默默独立,古朴庄重,述说着往日的祖先记忆。而大槐树,则成了全体山西移民后代的心灵之根,无声地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存在。
洪洞“大槐树”的祖先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