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蛤蚧

 迷途的蜗牛3403 2016-07-28

药材名称:蛤蚧
别名:对蛤蚧、蛤蚧于、仙蟾、蛤解、蛤蟹、蚧蛇、大壁虎
采收加工:每年5-9月捕捉,捕后将其击昏,挖去眼球,除去内脏,用竹片撑开胸腹壁,用纱布擦干血液。然后用2条扁竹条将四肢平行撑起,再用长于蛤蚧全身1/2的扁竹条将头尾轻轻撑直,用文火烘干,将大小相同的2只合成1对,用线扎好。
药用部位:去内脏的全体
产地: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科:壁虎科
原植物:蛤蚧




为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全长30cm左右,体长与尾长略相等或尾略长。头宽大,略呈三角形,吻端圆凸;耳孔椭圆形,约为眼径之半;上唇鳞12-14,第1枚入鼻孔。





眼大,突出;口中有许多小齿。通身被覆细小粒鳞,其间杂以较大疣鳞,缀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呈六角形,四肢指、趾膨大,成扁平状,其下方具单列皮肤褶裂,除第1指趾外,均具小爪,指间及趾间仅有蹼迹。
有肛前窝20余个,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躯干及四肢背面砖灰色,密布橘黄色及蓝灰色斑点;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白色而粉红色斑。








蛤蚧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吻部半圆形,吻鳞不节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中间被额鳞隔开,上唇鳞12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密集成不显着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除前足第1支趾外,其余均有钩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显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有橙红色斑点,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散有紫褐色疣鳞,腹部鳞片方形,镶嵌排列气腥,味微咸。









优等品以体大、体壮、尾全,不破碎者为佳。


蛤蚧【伪品】











蛤蚧药性:'味咸,气平,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敛血止嗽,利水助阳。
蛤蚧收降肺气,疏通水府,治喘嗽吐血、消渴癃淋,通经行血,起痿壮阳,破损折伤,肺痈肺痿、虚劳羸弱之病。
去头、眼、鳞、爪,酒浸,酥炙黄色,研细,口含少许,奔驰百步不喘,止喘宁嗽,功力甚捷。
其毒在头,其功在尾。莫损其尾,勿用其头。
【各家论述】 
1.《纲目》: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2.《本草经疏》:蛤蚧,其主久肺劳咳嗽、淋沥者,皆肺肾为病,劳极则肺肾虚而生热,故外邪易侵,内证兼发也。蛤蚧属阴,能补水之上源,则肺肾皆得所养,而劳热咳嗽自除;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气清,故淋沥水道自通也。
3.《海药本草》:疗折伤,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
4.《日华子本草》: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
5.《开宝本草》:主久肺劳,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
6.《本草衍义》:补肺虚劳嗽。
7.《纲目》: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
8.《本草再新》:温中益肾,固精助阳,通淋,行血。蛤蚧尾能治疝。'


【炮制】 蛤蚧:除去鳞片及头足,切成小块。
酒蛤蚧:取蛤蚧块,用黄酒浸润后,烘干。
【性味】 咸,平。
【归经】 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萎遗精。
【用法用量】 3~6g,多入丸散或酒剂。
【贮藏】 用木箱严密封装,常用花椒拌存,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注意】 外感风寒喘嗽忌服。
①《本草经疏》:''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附方】
①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②治肺劳咳嗽:蛤蚧一对(用醋少许涂,炙令亦色),白羊肺一两(分为三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款冬花一分,胡黄连一分。上药除羊肺外,捣细罗为散,先将羊肺一分,于沙盆内细研如膏,以无灰酒一中盏,暖令鱼眼沸,下羊肺,后入药末三钱,搅令匀,令患者卧,去枕,用衣簟腰,仰面徐徐而咽,勿太急。(《圣惠方》蛤蚧散)
③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
④蛤蚧一对连尾,涂以蜜、酒,放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蜂蜜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两次,治咳嗽面浮,老人肺虚咳喘。
⑤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治久咳肺痨。
⑥人参蛤蚧酒:蛤蚧一对连尾,放火上烤熟,人参(或红参)10-20克,同浸于2000克米酒中,七日后开始饮用,每日酌量饮20-50毫升。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失眠健忘,阳痿早泄,肺虚咳喘,夜多小便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