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毅 ? ? 相关摄影论述

 广文书苑 2016-07-28

足局限于他人的审美意识所创造的环境,而是力图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解释生活、表现生活。摄影技术的发展,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从一个方面显示了社会价值。人们美化生活不仅依赖购买作为商品的艺术品,而且可以直接进行艺术创作活动。风光摄影的发展趋势,已经展示了这种参与意识。人们通过实践可以享受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成果,在自身的求新索变中得到反思,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情思神往。

旅游事业的兴起,给人们创造了奔向大自然怀抱的条件,在博大的天地间,开拓了视野,领略了风采,由此产生了对祖国山川风貌的爱恋。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把蕴蓄心底深沉的爱,通过艺术表现,倾注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中间。甚至一丛树林、一磊山石,都体现着爱的神奇力量。就风光摄影而言,爱是产生创作欲望的精髓。爱生活,爱大自然,是应具备的素质。然而,如何使爱的情感通过物象表达出来,并产生美的感染力和情的凝聚力呢?就是我要和朋友们探讨的问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有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至今仍处在这种境况之中,而且有很深的负重感。

为了和朋友们请教和讨论,我分四个章节叙述风光摄影的理论与实践。一、意念与表现;二、意境与悟性;三、构图与形式;四、瞬间与运筹。四个章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整体意识,才能和谐统一。

一、意念与表现:

首先从二种现象说起。大自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色彩纷呈的大千世界,而在风光摄影的过程中,往往带有盲目性。其一,面对自然形态,缺乏表现力,创作灵感茫然,甚至徒有劳顿而无所获。其二、富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摄猎镜头缺少选择,每当冷静思索之后反而觉得乏味。这二种不同形式的盲目性是风光摄影经常发生的现象。经验丰富的摄影家有时也会因产生盲目性而遗憾。尤其是初学者,更感到苦恼。固然有主观和客观,艺术和技术等项原因,主要是缺乏创作意念造成的。

人的思维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在生活中会见到各种现象。比如水的变化:冰雪融化的点点水滴,汇集成涓涓溪流,峰回路转,变成波涛翻腾的大河奔流入海,大量的水气蒸散到空气中形成云体。“云之体聚散不一,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聚而为气。”直观反映的自然现象,最初的瞬间并不产生复杂的情感,在人的头脑思维之前,只是水的运动的感觉现象,还没有形成知觉意念。只有把感觉现象变为知觉意念,才能萌发创作意念的理解性。所谓理解性,是人的主观意念对客观现象可感性的认识。可感性的感觉决定知觉意念。创作意念的萌动,激发表现欲望,并赋予灵性,反映了自我的内心体验,同时,通过物象传达给观众,用艺术的感染力去激发美妙的联想,对乡土风情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向往。由此可见自我感受深刻、创作意念强烈的作品肯定富于感染力和穿透力,而缺乏感受、创作意念平庸的作品,必然显露呆滞洗漠之情。导致作品内含深刻或浮浅的关键是意念。形成意念的因素是多元的组合,从感觉通过物象表达感知、情绪、联想的整体组合过程中、人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审美观念也自然反映在完整性的内涵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