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后新人类的正确打开方式【商评前瞻】

 昵称29600069 2016-07-28



商评编者按



Z世代生于1995年到2010年之间,成长于网络普及世界的他们不知道没有网络的生活是什么模样。除了众所周知的对技术敏锐以外,研究人员还认为,这代人有社会责任感,受教育程度高,联系广泛,环保意识强。这些特征让他们与“过度自信”和“优越感强烈”的Y一代前辈截然不同。 


从雇主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好事。这代新人不仅有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丰富机会,还能以全球关注的重大议题为中心来规划和开展自己的行动。


多任务同时处理已经成为现实了吗


不只如此。作为人类,不管是哪一代人,我们的注意力系统注定了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因此,虽然很多人认为多任务处理能力是制胜于商界的重要技能,生理上却无法实现。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女性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流较多而男性大脑前后交流较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注意力转移,这常被认为是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人类神经进化缓慢,而技术进步迅速,毫不留情,我们的脑力根本应接不暇,也许Z世代的大脑能够为商界带来福音。由于这代人很早就频繁接触复杂图形等各类元素,视觉皮质发育更成熟,比上几代人更能解读复杂的视觉信息。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快速切换,因而可以迅速解决当下问题,将认知能力解放出来投入下一个问题,这种迅速切换能力已不仅仅是女性大脑的专属。这就意味着,Z世代理论上比过去的人能承担更多工作量,在不同活动之间迅捷地切换,从而能够提高生产力,取得更大成就。


激变还是渐变


注意力转移并不是什么新现象,因而这可能算不上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对女性来说没什么了不起。但在大脑进化和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这是令人激动的进步。杜克大学表观遗传学和基因印记主任兰迪·吉尔托(Randy Jirtle)说:“表观遗传学证明,我们对基因组的完整性负有一定责任。”换句话说,Z世代大脑对持续技术刺激的适应,也许会为未来几代人奠定新的神经基础。


那么,随着婴儿潮一代渐渐告别工作岗位,步入退休生活,这种神经能力对商业会有何影响? 


并不全是好消息


Z世代大脑适应了短平快的学习节奏,能够迅速处理问题,却牺牲了长时间专注的能力,很难对复杂问题进行严肃、详细和认真的分析或评估。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副教授约翰·雷提(John Ratey)博士说,Z世代的大脑被技术重塑,导致了“获得性注意力缺失障碍”。他说,Z世代持续不断地被数字信息轰炸,意味着他们对厌倦的阈值很低。“不管刺激来自网络、电视还是手机,大脑都被绑架了。”


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这对中小学、大学乃至后续教育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不需要耐着性子从大量信息中艰难寻找有意义的内容,加上很少花功夫去建立真正有血有肉的人际关系,而是将大把时间耗费在此时此地的虚拟关系上,Z世代容易视野受限,目光短浅


他们自由穿梭于现代世界触手可及的信息海洋,要求即时得到结果,否则就立刻奔向下一个目标。忠诚度很低,也很短暂,一次交流结束后即刻消失。没有什么是天长地久的,他们也不懂什么叫天长地久。


Z世代的到来对商业世界而言,意味着权力的平衡已经无可挽回地从实实在在的组织环境,转移到一个由云设备、网上交易、虚拟营销和线上创业组成的世界


从教育和人才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一系列严肃而重要的变化。传统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对Z世代来说,这种学习方法枯燥无味,老气横秋,而且一刀切,没有照顾个性化的需求。他们喜欢线上游戏式的学习,有清晰的目标,有做决策的机会,有挑战,有即时奖励,还有连续不断的反馈。


谷歌(Google)和其他一些员工年龄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公司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方向。虽然传统经理人教育对婴儿潮一代人很有帮助,但对Z世代而言,有这些时间还不如用来反思和琢磨更宏大的全球问题。一些走在前面的企业已经开始用各种精巧的话语片段、催人奋进的活动,以及需要短时集中注意力的冲刺性努力来开展员工教育。




充分发挥Z世代的作用


这样看来,为了用好这批即将到来的劳动力,组织也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成功模式,在公司范围内复制出虚拟世界的精彩与个性化趣味。但这操作起来可能有困难,因为管理者肯定不如手下的Z世代那样,对最潮的交互技术驾轻就熟。


另外,Z世代对技术的依赖(有人认为是过度依赖)也许会阻碍他们培养以业务为基础的长期关系,因为他们更喜欢泡在社交网站上,通过精心塑造的虚拟人物,与志同道合的小组全球互联。很多关于这代人的形象资料都显示,他们哪怕是面对面站着,也更愿意用虚拟手段进行交流。这就可能带来问题,毕竟上几代的人,包括Y世代,还是更喜欢通过握握手或吃吃饭来建立关系。


然而,神经系统的功能有一个重要之处值得我们关注。大脑纵有各种局限,却也给了我们从直觉上立刻感知他人感受的能力。我们复杂的镜像系统让我们可以解读他人的面部表情,进而理解其所暗示的情感因素。熟能生巧,我们越善于解读面部表情,我们的镜像系统就越活跃和准确。


而虚拟世界并不能提供合适的条件让镜像神经细胞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虽然大脑的视觉系统取得了进步,镜像系统却可能发育不足,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情感钝化,缺乏“看见”真实反应的能力,更无法做出适当的回应。


将Z世代与未来商业需求匹配


因此,需要回答的问题就变成了:未来商业社会需要哪些技能,Z世代能否满足这些需求?


近年来全球危机频发,企业和社群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感油然而生,人们比过去更加希望从所熟悉的人和事中寻找慰藉。业务发展仍然取决于关系,特别是在某些地区,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真实的、精心培养起来的相互信任感,正是这种相互信任才使得很多商业交易变为可能。


Z世代生活在真实与虚拟之间,要他们培养这种关系,说好听点非常费时间,说难听点,已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大脑永远在不停地“跟上”周围环境,当然也不可否认,当我们的感官被持续不断的数据流冲击得不堪重负时,能够迅速切换注意力也是一种优势,但面对面注视另一个大活人的眼睛,培养真实深刻的关系而非虚拟交流,也是至为宝贵的


速度乃现代生活一大标志,Z世代的大脑无疑为企业带来了可贵的快速和敏捷。快速决策尽管存在认知上的偏见和谬误,但仍被认为是一种亟需的商业技能,重要的不是决策对不对,而是下一个决策能不能赶紧做出来。任何需要对数据做出复杂整合与分析的角色——哪怕是对数据可靠性进行评估——都会遇到问题,因为这种工作可能不适合一个总是快速跳转寻求速解和捷径的大脑。决策要进入实施阶段,还得要让负责实施的人信服才行。


和Z世代一样,各类组织也处于一个中间地带,一边是以社会交往为主的世界,一边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世界。由此而产生了两种对立需求,任何一代人都不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随着新生代逐渐开始接班,他们可能一方面发现眼前这个世界非常适合他们进化后的大脑,另一方面又发现,还是需要投入时间去参与一些不那么简单直接、易于管理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关系。


重视专注力、深思熟虑做决策的老一代领导者也许会面临一个令人沮丧的困境:如果有些员工从神经学上来说不能满足工作的某些核心要求,那么该如何管理好他们?


没有简单的答案


大脑的可塑性意味着大脑可以调整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Z世代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和尊重前辈的优良传统,在继续发挥功不可没的大脑作用基础上,再培养一些新的技能,开拓新的视角,比如适当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代新人对过去或多或少都有所厌弃,想要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但最终还是要回归一个简单的事实: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生理特征,我们未来的继续生存还将有赖于与他人的互动。随着Z世代与现有工作需求发生冲撞,社会也许将不得不更关注早期情感与认知发展,确保未来的人们既能从无情的技术进步中获益,又能更自觉地早一点投入资源来培养情感体系和架构。二者结合威力无穷。


本文原载于Dialogue,经LID出版公司授权刊登。


作者简介:海伦娜·博斯基(Helena Boschi),专注于职场应用神经学的心理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