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德报怨是狡狯的诈术

 方远图书馆 2016-07-29
  【1】

  如果你喜欢看中国电影,尤其是武侠、功夫片,你会发现这样魔幻的场景……

  大反派无恶不作,主人公处处留情,而且对他进行良知教育,但大反派就是死不悔改。后来,大反派可能觉得主人公絮絮叨叨的令人作呕,于是就残忍地宰了主人公的亲人或者是好朋友。

  最后,主人公和大反派进行高潮决斗。当然,如你所知,主人公击败了大反派。这个时候,可能有主人公的亲人或朋友被大反派打死的凄惨画面出现,映衬着主人公背负的深仇大恨。

  就在把大反派打的面目全非,只剩一口气时,主人公突然停下来,饶了大反派一命。

  然后自然是主人公的一番演讲和感悟。这些演讲和感悟千篇一律,主旨就是,我们中华文化是讲慈悲的,人应该大度,不记仇,冤冤相报何时了也!

  我之所以说这样的场景很魔幻,就是因为它违背了人性,已经滑向了是非不分、恩怨不明的畜牲心态。

  【2】

  战国时期魏人范雎,才华横溢,但很受排挤,不但受同僚的排挤,甚至受到上级的排挤。某次,他和上级须贾去齐国,齐人对范雎特别看重,对须贾带搭不理。

  须贾回国后,就对宰相魏齐说,范雎可能要投靠齐国。

  魏齐大怒,把范雎抓起来,严刑拷打。范雎被打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干脆装死。

  魏齐余怒未消,让人把范雎抬到野外喂野狗,还让人在他身上撒尿。

  范雎咬紧牙关,终于逃脱升天,跑到秦国。很快,他就和秦国国王见面,抛出了中国外交史上的重磅炸弹——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让范雎摇身一变而为秦国宰相,在这种政策的实施下,秦国很快让东方六国疲软,魏国离秦国最近,迫于压力,只好派使者来和谈。

  来的人正是须贾,范雎就在自己的宰相府中节俭他,然后喂他吃马料,用尽各种方式侮辱他,搞的须贾非常懊恼自己为什么要来人间。

  最后,范雎对须贾说,回去告诉魏王,如果他不把魏齐杀掉,我就让秦王灭掉魏国。

  魏王只能同意,魏齐虽然跑出了魏国,但最终还是被逼无奈而自杀。

  范雎大仇得报。

  在范雎复仇过程中,他的一位幕僚看不下去,对范雎说,您已经是人上人,不要再记仇了,更不要复仇。好鞋不踩臭狗屎。

  范雎冷笑道,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些惨痛没发生在你身上,你当然可以唧唧歪歪的说做人要大度,不要记仇。睚眦必报,天理循环如此,你怎么可以违背天理。一个人连仇恨都不记下,那他和死人有什么区别。

  【3】

  刘彻(汉武帝)准备对匈奴全面开战前,朝廷大臣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应该战,一派极力反对。

  刘彻告诉他们,我不是无缘故向匈奴开战,我祖先(刘邦)曾被匈奴围困数日,此等奇耻大辱怎能忘记,我是在复仇。

  反对派说,咱们泱泱大国,应该有君子之风,要大度,不记仇,高祖(刘邦)离我们已经很远,这仇恨早就烟消云散,怎可再报?世人会说咱们小心眼。

  刘彻大怒,说,当初纪国人诬陷齐哀公,齐哀公被周王活活煮死。九世以后,齐襄公向纪国复仇,灭掉纪国,由此成为佳话。九世的仇,齐国人都记得,何况我们才过了几世?

  于是,大汉帝国全面向匈奴开战。

  当时刘彻问主战派:“九世复仇,可乎?”

  主战派发出人类最高尚的声音:“只要有仇,就是过了百世也要复!”

  【4】

  有人对孔子说,老子这人真是神人也,大度而慈悲。你看他提的“以德报怨”,实乃人类的大智慧。

  孔子说,狗屁,以德抱怨,那么拿什么报德?

  以德报怨,是中华文化的口头上的精华。它绝对不可能也不应该被付诸实践,倘若真的有人将其付诸实践了,那这人要么是白痴,要么就别有用心。

  口口声声不记仇,别有用心的人多,白痴也不少。

  不记仇是一种病,而且这病还不轻。做人必须要恩怨分明,如果你懂得感恩,你肯定就要记得仇恨。

  人世间一切,都是回应。对你有恩,你必须要回应报恩;对你有仇,你也必须要回应复仇。人家给了你东西,你不回应,这不但没有礼貌,而且就是一种大疾病。

  记仇,重要一点是有能力复仇,没有能力复仇的记仇,只能是自我折磨。复仇天经地义,但必须遵守一定的限度,人家砍了你一根手指,你砍他一根手指,这是复仇;人家砍了你一根手指,你却想要人家两根手指,这不是复仇,而是故意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