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篇】来电啦~ | 章明:建筑再生,上海南市发电厂的前世今生

 昵称21399464 2016-07-29

世博大学 | 城上讲堂



城市的未来,

取决于现在我们看待过去的态度。


本周,我们与SEA-Hi论坛合作,推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在10月论坛上的演讲摘要,主题为《建筑再生--上海南市发电厂的前世今生》。南市电厂→世博会未来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个历经沧桑的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华丽蜕变,带着它标志性的“温度计”烟囱,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版图上的耀眼明珠。想知道更多?章老师马上告诉你。


“SEA-Hi!”是谁?

“SEA-Hi!”是空间(Space)、娱乐(Entertainment)、艺术(Art)的英文缩写, 论坛译名“思海”,意在给大众带来能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头脑风暴。这个每三个月举办一次的论坛活动,落户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上海设计中心”。它是喜欢上海的人们为城市发展贡献智慧的新型开放式平台,是一个规划建筑领域思想创新与智慧积聚的场所。



章明 博士、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

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主任


(以下是演讲摘要,来自'SEA-Hi')


当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清晰地认识到,建筑的再生,不仅仅是关乎建筑的事情,还是关乎场所的事情,更是关乎城市的事情。城市的未来,取决于现在我们看待过去的态度。

(章明老师先放眼世界,谈了谈理念的发展)

120世纪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与演变

20世纪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受到现代主义的观点和影响,忽视旧建筑存在的价值,“视过去为通向未来的障碍”,主张“与传统毅然决裂”。这阻断了可见的历史绵延,阻断了游子的归家之路。大量的历史建筑遭到人为的“建设性破坏”,甚至“拆”字成为了某一时期的关键词。


图:大量的历史建筑遭到人为的“建设性破坏”

后来,人们开始反思,对待老建筑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一是从静态保护到动态的保护。如果历史建筑拥有未来的话,从根本上说,其未来就在于改变和转换历史建筑自身,以适应新的需求。二是从经典建筑的保护到一般性建筑的保护,“岁月价值”不可能仅仅依赖于一些个别的、经典的历史建筑反映出来,而必须同时借助于大量的、普遍存在的一般性历史建筑的共同作用。


(章明老师再立足本土,说了说阿拉的现状)

2国内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

30多年来,上海城市更新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目前,对“老建筑”有了以下分类:建筑遗产、文物建筑、历史性建筑和既有建筑。其中,既有建筑广义上和“旧建筑”相似,概念宽泛,城市中大量存在的一般性建筑皆为既有建筑,这类建筑有其自身的价值。



图:青浦区建设与交通委员会办公楼改造前后对比

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旧建筑包含的差异性、独特性和真实性要素,形成了巨大的文化资本,这是旧建筑最重要的要素。在建筑保护中,要积极利用文化资本,注入新的功能,同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建筑的空间特征和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


图:新天地,一大会址

如何对旧建筑进行保护改造?最关键的是要通过评估了解建筑的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社会情感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生态环境的价值、科学技术价值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根据价值评估确定不同的改造策略:保护性改造、再生性改造和批判性改造。

组图:原作设计工作室(曾是一家鞋钉厂)



设计单位:同济设计集团原作设计工作室, 设计至完工时间:2013年8月-11月。


(章老师终于进入正题啦,南市电厂来啦)

3上海南市发电厂的前世今生

原上海南市发电厂经过6年的改造,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再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一转变体现了上海城市发展的趋向——从一个注重物质生产的工业重地转变为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中的领跑者,再致力于向注重传承与人文关怀的文化之都的演变。

1897年,清政府上海南市马路工程善后局在十六铺老太平码头创建了供30盏路灯照明的南市电灯厂,于当年除夕建成,并当晚试灯,30盏电灯一起开亮,这是上海创建的首个官办电灯厂。1906年,上海内陆电灯公司成立,电灯厂由官办改为商办。1911年陆伯鸿接办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的内陆电灯公司,由于管理有方,扭亏为盈,数年内南市中国地界的电灯数由原1000余盏激增至7万盏,成为当时上海继英、法经营的电气事业之后第三大发供电公司,1918年改为上海华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同一时期,19124月,陆伯鸿向社会各界集资20万元,设立南市电车厂。次年,华商经办的第一条有轨电车正式通车,南市居民对此引以为自豪,乘客日众。1918年华界电车公司与内陆电灯公司合并。1935年,在南市半淞园兴建新电厂。1955年,电厂转为国营,定名为上海南市发电厂。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日机对南市、闸北狂轰滥炸,华商电气公司遭严重破坏。


1958年在南市发电厂安装的国产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组


1949年初南市电厂恢复发电。建国后,华商电气公司于1954年7月实行公私合营,成立南市电力公司。次年改为国营南市发电厂,之后历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在1958年扩建时还安装使用了国内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2007年,为了配合上海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战略转型,更是出于世博会的建设需要,南市发电厂全部3台机组先后停止运行,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小编注

对南市电厂百年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上海档案信息网的“上海记忆”栏目哦



从左到右依次为:2008.7.4摄建于1985年的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及烟囱,2010.5.11世博会期间的城市未来馆,2012.9.29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城市未来馆在设计之初,曾作为临时建筑,但因其建筑设计规范严格,所达到的安全标准、节能环保标准堪比永久性建筑,且投入成本高,因此建议将其作为永久性建筑来利用。(小编注:改造后的南市电厂获得了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2014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的荣誉,据说还有10大科技亮点哦)



建于1985年的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及烟囱,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造前原貌


世博会闭幕后,城市未来馆该何去何从引起了广泛关注,最终华丽转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也可能是它最好的归宿。首先,从上海美术格局而言,上海已有展示古代艺术的上海博物馆,展示近现代艺术的上海美术馆,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出现填补了上海缺乏展示当代艺术的空间的空白;其次,把工业遗存建筑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这在国际上有先例,且这样的空间架构与当代艺术的气质是吻合的;再者,在区位方面,它所处的位置正好与沿黄浦江两岸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理念相吻合;最后,在设计城市未来馆时候,已经为其发展为当代艺术中心做了很多伏笔。

注意!前方高能组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主入口


总平面图

设计手稿

建筑内交通(“弥漫性路径”)

北部连廊

北面局部立面

七层展厅

二层展厅

左:阳光中庭;右:北中庭

8米标高开放展区

8米标高开放展区


入口大厅

15米标高观景平台

烟囱及辅助建筑

烟囱仰视

烟囱内螺旋展廊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经历了6年的建筑改造历程,采用了有限干预的改造策略,打造触手可及的艺术平台、公平分享的精神家园、融通延展的复合空间和鼓励探索的漫游路径,并使其成为整个设计的基调与线索。有限干预就是在梳理原有的空间架构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把原有空间利用好,把特征元素展现好。“日常性”介入就是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做成一个“内化的城市”,一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艺术中心。它的底楼没有台阶,人们从滨江广场很自然地进入大厅,大厅内阳光从高窗洒落,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内化的城市”中有咖啡馆、餐厅、图书馆、报告厅、展厅,以及室外的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日常生活的可能性。“弥漫性探索”是指希望这个空间充满可探索性,不规定清晰的流线,不是进入博物馆后沿着一条通廊就把艺术品都看完,而是可以在其中漫步,与艺术品更好地交融,在观展的过程中同时体会建筑空间的魅力和城市的魅力。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儿童体验活动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


建筑再生使一个传统的火力发电厂蜕变为一个当代艺术馆,使原南市电厂的周边区域延续了城市发展的记忆链条,使过去成为一个现实的参与者与未来的缔造者。当然也印证了那句话:

“城市的未来取决于现在我们看待过去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