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网约车驾驶员只需两步!约吗?

 mxb08 2016-07-29

昨天,交通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最关键的信息就是一句话:专车合法化、私家车可作网约车。这正式宣告了网约车平台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发展告一段落,并正式纳入合法监管体系。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成为一名网约车驾驶员?
其实,只需两步!!!
↓↓↓ 
第一步:人    通过审核

按照这份《暂行办法》,首先,司机得自己通过审核,拿到一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公安部交管局局长刘钊表示,为了防范“网约车”此前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暂行办法》明确,将对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网约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的信用情况将定期向社会公布。

公安部交管局局长刘钊表示,针对网约车灵活性高、管控难度大等特点,《暂行办法》对网约车驾驶人设定了比较严格的准入条件,出于提供安全驾驶服务的考虑,要求有三年以上驾驶经历,连续三个积分周期内没有积满12分,没有交通肇事犯罪,吸毒,酒后驾车记录的驾驶人。出于保障乘客自身安全的考虑,《暂行办法》将无暴力犯罪记录作为一道红线。


第二步:车    符合标准

其次,还要有一辆符合安全技术标准,能够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它必须是7座及以下乘用车,要求要安装了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同时车辆技术性能还需要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拿到两证,驾驶员就可以和平台根据需要签订多种形式的合同或者协议。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这项规定本身就是为了适应网约车的“兼职”需求。网约车有一些是兼职的、灵活用工的,可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这项规定本身就是为了适应网约车的“兼职”需求。网约车有一些是兼职的、灵活用工的,可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网约车如何管理?


对于这两份可以算是“事关生死”的改革文件,各家约车平台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滴滴用“倍感鼓舞“作为对新政的评价。易到CEO周航的表态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优步政务法务副总裁常玉杰特别提到,中国优步符合暂行办法所有资质要求。而主打自有车辆的神州专车的措辞是,对于暂行办法“表示欢迎”,表示将继续坚持“专业车辆、专业司机”的B2C模式。


虽然语态各有不同,但不难看出各大网络租约车平台对于改革措施的认可。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说,之前有些城市明确禁令网约车,有些城市是若即若离的。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业态,希望通过网约车更好地实现多样化出行服务。合理地放宽网约车平台公司条件限制,不要求自有车辆,符合平台轻量化的要求。


还有,对平台公司经营许可实行“两级工作、一级许可”。线上部分,平台公司在它的注册地省级出租汽车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在全国其他地方都可以用这个。然后到属地进行许可,主要是对线下部分,相应的对车辆、驾驶员、属地的能力要进行审查,这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乘客的利益。


传统出租汽车何去何从?


而作为与网约车“休戚相关”确又矛盾重重的传统出租汽车,在此次改革后,又有哪些变化?


针对被定义为“巡游出租”的传统出租汽车,新发布《指导意见》明确了经营权“无偿使用”和“期限制”等一系列改革思路。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认为,这将逐步解决出租汽车行业长期积累的弊病。很重要的是健全利益分配制度,更好地构建企业驾驶员运营风险共担,利益合理分配。不用高承包金,不用定额(份子钱),从而根据运营的情况来合理的分配各方利益。




从去年开始,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只要“同框”,经常是因为二者间又爆发了激烈冲突。罢运,停运的话题,也不绝于耳,如何解决二者发展中的问题?刘小明表示,必须给予二者公平的竞争环境,平台公司超低补贴扰乱市场的行为不能再进行。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也指出,大的方向,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要往一个更宽松的方向去做。地方在做这些细化规定的时候,必须要保障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有着同样的公平性。

网约车会不会取代传统出租车?


对于“网络预约出租车会不会替代传统巡游出租车”的问题,刘小明回答“只能由乘客选择”。他坦言,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对网约车颁布全国性法规的国家”,未来对如何统筹网约车和巡游车,将是全面发展出租服务的主要任务。

刘小明说,国际上没有对网约车实行定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还实行禁止措施,也在不断探索劳动关系和价格管理。考虑到认识上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还有不少平台依然在高额补贴,这种市场的需求其实是虚高的,很多问题可能还没有暴露出来。另一个大家也注意到,这段时间因为恶劣天气,平台企业加价,所以很多情况还没有完全显现,在实施的过程里进一步跟踪、完善,希望可以不断完善措施。


评论:网约车新政是“开门决策”的胜利



一直以来,“打车难、打车贵”是不少百姓的烦心事。网约车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通过技术手段找到突破口的希望。而昨天(28日),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不仅使网约车站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起点,也展现了中央政府借力新业态带动传统业态改革的决心。

实际上,去年10月新政征求意见稿发布时,不少人给了“差评”。他们认为,“8年车辆报废”、“必须签订劳务合同”等规定,扼杀了共享经济的可能性。在这之后,有两个细节值得重温。

首先,是一个现场。征求意见稿发布5天后,有企业和知名学者在北大召开研讨会,提出反对意见。没想到,交通部官员不请自来、夜探北大,阐述己方观点、直面不同声音。

其次,是一个数字。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足足有5008件。有关部门逐一梳理这些意见建议,并向社会公布,纷杂的民意得以系统化呈现在公众面前。

正是这样的“开门决策”,得出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舆论普遍为新政点赞。

我们注意到,对于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的价格、数量管控,新政都给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的自主权,这无疑为“开门决策”的果实提供了良好的养分,因此,我们更有理由期待这次成功的改革实践,能为我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央广记者杜希萌、庄胜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