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说|上一所好中学,对孩子到底重要么,有多重要?这位老师的经历或许能给你启发

 黄晓东高考志愿 2016-07-29




按照往年的安排,这几天各个高中已经开始公布各自的录取分数线,家长们已经拿到了录取结果。

    

而今年的政策变化,除了部分提前批次的家长已经收到好消息,多数家长还在焦灼地等待。
    

之所以对于高中的关注这么高,是因为家长们被灌输了一个理念——中学对孩子很重要:
    

好的初中关系着好高中,好高中关联着能不能考上心仪的大学,而名校毕业生关系着体面的工作……
    

那么,中学阶段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孩子的成绩抑或说未来真的决定在中学么?
    

这位老师的说法或许能揭开部分家长的误区。



同一小学的四位学生,他们的中学截然不同,但他们都算成功的学生


王茹是郑州的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老师,也是一名妈妈,经常通过对学生的细致贯彻观察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这是她博客里一篇文章的一段话,我觉得,这段话对各位家长借鉴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孩子身处小学阶段的。
    

她教过的第一届学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有四个大家看起来不分伯仲的孩子,都很优秀,但是他们的中学阶段走了不同的路。
  

小升初时两个去了外国语,一个去了划片的郑州34中,另外一个去了八中。
    

在六年后,升入外国语的两个男孩子:一个在高二时就被送到新加坡交流,并要求毕业后加入世界银行,一个去了清华;去了34中的男孩子,依旧出类拔萃考上了北大;去八中的是个女孩子,初中时就经常去国外交流学习,高中就直接交流去了美国。
    

事实上那四个孩子后来的学校是截然不同的,虽然路走得不同,但最后相对同龄人来说,都很出类拔萃。
    

原因何在?
    

小学时候就可以看出端倪,这四个孩子,没有一个死学的孩子,玩玩得痛快,学学得踏实,最关键的是有着强大的自控力,当时就被称为小博士。
    

他们的成功不在于他们去了好的大学,而在于他们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名校秉承的信念,而且他们和同学相处也很是和谐,遇到别人请教,肯定会毫不吝啬地传授经验。


真正的名校,让我们敬佩什么?


同样是她,这位可爱细心的女老师,看到了身处某名校的外甥女在朋友圈里传递着这样一个调查:
    

调查的主题是关于最困惑的理综专题的调查,针对面对新高三理科生调查的前言写着,我们是某校高三应届毕业生,我们都受到过往届学长学姐的帮助,现在希望把这种帮助传递下去,所以我们不久以后会举办经验分享、学法分享交流会,因此我们急切想知道新高三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上最困惑的地方,这样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你们。

 
看了后,王茹非常吃惊。
    

许多家长一直在为孩子的成长选择名校,看中的是什么呢?多数家长的原因是:名校的高升学率,名校的师资力量,名校的同学圈将来会成为孩子的人脉圈,名校良好的学习氛围……
    

王茹认为这都不是让普通学校最难以匹敌的,他们最可怕的是理念的传承。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及一本录取的学生和其他分数线孩子的区别:名校的学生虽自信,却不忘拼搏。
    

那篇文章的作者是名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她总结说:如果你在二本或者其他院校内,能达到一本院校学生对自己要求的平均水平,你就会成功。
    

这句话我特别赞成,很多人都认为那些名校的孩子得天独厚地获得太多的家庭资源和国家社会资源,其实他们最大的资源是从小养成了严格要求自我的习惯以及端正积极的态度。
    

她建议各位家长,无论孩子能否进入名校,我们先为他们输入这些理念,培养他们的品质,一样可以成为栋梁之材。


小学比中学更重要: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影响孩子所有的学习阶段


作为家长,我们经常告诉自己和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上幼儿园要挑选,上小学更要努力上名校,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可是你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么?
    

考学君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教育圈人士,去年她的孩子上小学,也算是附近区域内的名校吧。
    

家长们关注的一直是孩子的成绩、老师是否关注孩子、年级排名等等。
    

而且家长们喜欢“帮忙”:安排好写作业的时间,收拾书包、制定假期行程……
    

而她呢,一直和班主任沟通的都是儿子上课的专注程度,独立完成作业、习题的能力、安排自己时间的能力、控制自己玩电脑等欲望的能力……
  

 “小学前三年甚至五年,我只关注儿子有没有养成自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强大的内驱力会让他自己把学习搞好,不用家长操心。”
    

确实,一位资深校长曾告诉考学君:可能会有许多家长听过学渣逆袭的故事,寄希望于孩子的觉醒。
    

但在真实的班级内,一个孩子的学业成就基本上从小学中高年级就固定了,好的会一直好下去,或者更好,中等学生可能一直中等;差的基本上就一直差到毕业了。
    

“真正能够认真努力在中学逆袭成功的,一个年级几百人中也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他认为是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好。“重视每一天的学习,踏实走好每一步,学习时用120分的努力,该玩的时候也尽情的玩。
     

作为父母,重要的不是在小学低年级时放任孩子玩耍,到了中学只会督促孩子。
    

孩子的成绩好坏,决定权早父母,你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就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成绩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