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月明心曦 2016-07-29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2013年的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年度大展的官方宣傳海報.展品來自"玫茵堂". 相片翻拍自雅昌藝術網.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這是手中一件比較少見的無耳方形簋.  鴟鴞, 也就是貓頭鷹, 此鳥在一般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中, 所代表的幾乎全是負面意義, 例如: 不祥, 叛亂,邪惡,  黑暗,甚至是死亡.  但是, 在商代, 它卻頻頻出現在尊貴的青銅器上, 看來,商民族可是挺喜歡鴟鴞的呢!  到網路上搜一搜, 我们可以看到一堆的資料, 史籍記載"天命玄鳥, 降而生商", 這裏的玄鳥, 指的不是黑色的燕子, 也不是鳳鳥, 而是詩經中的鴟鴞; 商的始祖- 契, 就是因為他的母親-簡狄, 吞下了貓頭鷹的卵, 而生下了契(這應該是神話啦! 因為簡狄是帝喾的次妃,那麼照理, 帝喾才是契的父親),  契長大後, 因輔佐夏朝的大禹治水有功, 而被舜任命為司徒, 並封在了商丘, 成了商民族的先祖.  因而, 鴟鴞成了商民族崇拜的圖騰, 這就可以理解了.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對商人來說, 鴟鴞是商民族的生殖神, 農業的保護神(貓頭鷹會吃老鼠這種危害農作物的有害動物)和太陽神.  所以商人把它做為重要的紋飾來裝點青銅器. 看看海內外為數不少的幾件鳥形尊, 幾乎都是以此鳥做為創意發想的原型. 一直到周人滅了商, 周人當然不會再崇拜商族的圖騰, 鴟鴞被醜化, 而周人所喜愛的鳳鳥就取代了鴟鴞的位置.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 鴟鴞變成了不祥的代名詞, 不再被中華民族所喜愛了.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見了許多近乎制式的獸面紋及龍紋, 第一次見到這有著一對大大的圓碌碌的眼睛的貓頭鷹, 馬上就被它"卡哇伊"的造型給迷住了. 它的一張臉蛋成心形 (多討人歡心約!), 圓圓的眼珠四周圍著一圈茸茸的細毛,眼珠圓凸,瞳孔則下陷成一凹洞, 兩眼間擠出一條細窄而低的脊(貓頭鷹應該沒有鼻樑吧?), 近乎立體的尖尖的鳥喙, 則高於器表. 數排細格子紋, 代表它的胸腹, 在腹部的下方則收束成一個桃尖. 身體兩側是舒展的雙翼, 羽翼上是線條繁複的長身鳥紋, 羽翼下方有一個形似躺著的s形雲頭紋, 或許代表著鳥爪? 貓頭鷹的眼珠正上方, 看起來是兩只高高豎起尖端朝外的葉形毛角, 毛角旁各飾一龍紋. 它眼睛的兩側則各飾一尾同樣造型"古錐"的蛇紋; 蛇有著心型的臉, 一對呆的可愛的圓眼, 方折的長條蛇身, 蛇身上一絲不茍的裝飾著雷紋, 尾巴則收尖上舉.  一條棱線從鴟鴞的毛角之間延伸到兩眼間的起脊, 經過鳥喙, 貫穿它的胸腹, 並與圈足上的扉棱聯成一直線.  圈足上, 每一個面都飾有圓眼尖嘴長冠垂尾, 兩兩相對的鳳鳥紋, 其間以扉棱相隔. 另外在方簋腹部的四角位置, 也都飾有起戟的扉稜, 標示出了範塊拼合的位置. 有些地方可以用手摸到微微凸起的範痕. 方簋其中一角, 在兩個面的相接處出現了錯位, 肉眼明顯可見高低不齊的落差. 簋的外底部飾有方格紋. 簋的內底部, 則有一個稍稍低陷的雙手上舉的人形圖像, 這應該是澆鑄出來的. 商代青銅器, 銘文字數原本就少過西周時期, 有的沒有銘文, 而是鑄有代表各個氏族的圖騰, 這個高舉雙手的人形, 應該就是其一吧?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此方簋高度約: 17.5 公分,  簋口寬約: 22.5 公分, 圈足高約: 6 公分.

 

p.s.: 2013年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聞, 是世界知名的收藏家"玫茵堂"堂主(一對出生在菲律賓的瑞士收藏家)所擁有的精美中國青銅器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 是該館的年度大展.  網路上的這則新聞, 配上了幾張正在展出的青銅器高清相片,  其中一張居然就是這一件鴟鴞紋方簋.  我看了挺開心, 拿給親愛的老公看, 又遭到他的白眼. 真是的! 下面是我從"新聞國際再線"的網頁上複製下來的相片.  看起來還真跟我手中的方簋有著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似度喔! 可惜相片因為打的光太強了, 所以紋飾細節看不太清楚, 但是那中央的心型臉和大眼睛, 以及臉部上方的尖毛角, 還是挺好認的.  器型也幾乎是一模一樣.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圈足上的小型鳳鳥紋樣.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同樣吸引人眼球的蛇紋.  這樣可愛的蛇, 看起來一點都不讓人害怕. 鴟鴞的軀幹, 做成一粒粒骰子似的小方格.  這小方格讓我聯想起的是, 小時候最愛的巧克力品牌 - 大波露.  身為五年級生(出生在民國50年代)的我, 成長的時代物資匱乏.  哪有機會看到外國的巧克力?  大波露是道地的本土品牌, 他所生產的巧克力長成一條手掌大的長方形, 表面是三排突出的小方格狀, 每條裝在印刷的透明膠袋中, 底下還襯著一張硬紙卡.  那是年幼時的我心中的夢幻甜品.  過年時節, 媽媽偶爾奢侈的給我們這四個嘴饞的小鬼買一包大波露, 讓我們分著吃.  我一直要到小學的畢業旅行, 才享受到一個人獨吃一包大波露的特權.  大波露在我心中如此重要, 所以, 到現在我還會偶爾買個一包來嚐嚐. 它的售價長久以來都維持在十塊錢台幣(兩塊錢人民幣),  不過這兩年也漲價啦!  但是我還是覺得它物美價廉, 香甜可口.  比起那些天價的比利時巧克力, 它的口味或許稍遜;  但是, 它所代表的意義, 卻難以美味與否來加以衡量.  喔! 天哪! 能從青銅器說到巧克力, 也只有我這樣的貪吃鬼有此能耐吧? 哈!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另一只方簋, 被我用水清洗過表面; 然後用刷皮鞋的軟毛刷刷了幾天.  器表的氧化層包漿經過摩擦, 出現了晶亮如同上蠟般的效果.  這種晶亮的感覺在近距離的燈光下, 更是明顯.  鴟鴞的鳥喙尖端看起來受到侵蝕, 表面呈現出很自然的凹凸不平.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眼珠周邊的銹層, 薄而堅固, 不易脫落.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出現在蛇身上的單色的銹層.  原本並不特別喜歡這種整片的銹層, 因為看起來有點假. 後來在圖錄上見到有藏品也是類似的銹層, 才比較沒那麼在意了.

鴟鴞紋方簋和玫茵堂

刷的晶亮的小蛇.  它那完美的心型臉龐, 真的是可愛到不行! 因為是純手工工藝, 看的出來, 線條紋路並不是十分的工整完美, 輪廓時粗時細;  兩眼也不是百分百尺寸均等, 線條對稱的. 這樣的不完美也出現在襯地的雲雷紋中, 線條時有斷筆, 表面也並不平整, 但是轉折處卻很圓潤流暢,  這些細微處的觀察, 都讓我覺得非常的舒服又自然.  這就是手工讓人傾倒的地方, 不是嗎? 既使如此, 還是有人要跟我說,  這種紋筆是電腦刻出來的, 理由是這紋飾太過精美.  唉! 專家, 您又在忽悠我書讀得不夠多嗎? 這些脫了胎的青銅, 只剩表面薄薄的一層是平滑的, 內裡全都變得質地鬆脆猶如脆餅, 哪還能經得起用電腦刀具來雕刻喔? 要刻也只能刻那些還保有金屬特性的銅質吧? 刀刻與澆鑄兩種不同的製程, 也會造成紋筆外觀存在差異.  像是刀刻會出現捲邊或崩芢, 字底呈V型, 字底小, 字口大等現象. 而澆鑄的紋筆, 則線條圓潤, 字底大, 字口小, 字底是U型.  我應該沒有說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