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极关怀与安身立命

 优雅a 2016-07-30
终极关怀与安身立命
2016年06月30日 10: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周全德

  哲学如何才能在帮助人们对付生活的挑战中有所作为?它必须要将终极关怀与安身立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关心个体从何处而来、往哪里而去的精神家园问题,又关心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安身立命问题,帮助人们卓有成效地去对付生活的挑战。哲学原本有两大功能,一是说明世界,即论证和认识的功能,二是改造世界,也即批判和创造的功能。探求生命的本源、世界的本源,无疑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在现当代,人们面临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他们也需要哲学为自己提供一种科学的处世方法。两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关心人,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必须要和其对于实际生活的体验联系起来才能奏效。否则,就只能诱发人们多愁善感的情绪,于人们的安身立命丝毫无补。想当年,老子与庄子的清静无为思想,与工业化社会所带来的人的失落情绪相吻合,一时为一些西方哲人津津乐道。

  诉诸哲学的批判和创造功能,促进主体的自觉参与意识,是将终极关怀与安身立命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唯一途径。深邃的哲学眼光一旦与精巧的科学方法相结合,其发掘事物本质的思维穿透力,就能转化为改造社会和自然的巨大物质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关心生命的本源问题与解决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等重要,它们应当在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同步解决。究竟通过什么去架起连接终极关怀与安身立命的桥梁?唯有通过积极参与生活的实践。生活本身能够说明悲观厌世、无所作为观点的误入歧途;人生活的充实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能实现,但是又并非“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借用古代先哲的一句名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矣。当然,这种“学”是在实践中学。在迎接生活的挑战中体味并把握终极关怀与安身立命的关系,是时代赋予个体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人们关注热点从本体和客体转向方法论和主体的能动性。昔日那种僵化的、凝固不变的本体和客体的概念已被人们的新思维所扬弃。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日益感受着本体和客体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发展,日益不断领悟到只有在动态中去把握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本体和客体,才能真正地理解本体论与方法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统一。

  诚然,哲学既不如文学易懂,也不如经济学实惠。但它凝聚着时代思想的精华;那些目光短浅、迫不及待地想在晕船时把哲学抛进大海的人,到头来势必要受到哲学的惩罚。生命的本源问题、生存的根本意义问题、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建功立业的根本大计,关键在于个体如何将这些问题溶解于自身求生存和谋发展的现实生命活动中,开拓新的视野,并站在更高的精神层次上,去寻求哲学的真谛。终极关怀与安身立命,这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古老的哲学命题常讲常新,它在现时代将以新的表现形式,伴随我们到达生命的终点。我们应当将行动与思索融为一体,自觉地投入它的怀抱。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李秀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