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 ---王安林

 小功架 2016-07-30

一、图解练习说明

  1、练拳方向

  

  传统练拳的方向,是根据练功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早晨练拳要面往东方,有迎太阳之意;中午练拳要面向南方,有敬太阳之意;下午练拳要面对西方,有送太阳之意;晚上练拳要面朝北方,有意接北极星之意,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示范动作中的方向是面南为正前方,身体左侧为左前方,右侧为右前方。
 
  2、旋转方向

  内旋——拇指向手心方向旋转。

  外旋——小指向手心方向旋转。

  3、头趟架的练功时间

  整个头趟架练功时间一般掌握在5分钟左右。初学时,因内劲不畅,意念可先专注动作,练拳时间可相对长一些,主要体会动作间架结构的开与合。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内劲通畅时,要训练意领身随,主要训练上下、左右、内外整体之合,但意念不可过重,要做到本能无意而为。 

  4、头趟架重精不重杂

  整个头趟架动作简练,没有繁多的花样变化,动作多是根据大枪、大刀、弓箭等古代兵器的实用方法而研创。练拳时,应注意体会每个动作的收与发,化与打,体会每一个动作在不同着力点内劲的整体运用。

  5、拳式动作要连贯

  为便于初学者易学,将动作进行了图解分解说明,但学练者在掌握整个动作后,要组合演练,连贯合成,快慢相间,动静分明,以意贯通,刚柔相济,切不可死板的分割练习。要求动作不能回势、回劲,更不能先收再发。要靠合理的身体内外几何间架结构支撑,由下盘根节直接发动,整体催动,并由关节穴窍引意旋动,带动手臂进行小圈或无圈的缠丝螺旋运动,做到化打一体。

  6、初学者松柔是练习的关键

  盘架子、品劲的动作要缓慢,要松柔开活,但松柔不是软,初学者不可过分追求松柔,更不可将软视为柔。开始可将肌肉忘掉,专心练习骨关节组成的间架结构,开活关节,增加骨质密度,延长筋和韧带,不可鼓劲用拙力,在合理的间架结构下将意念贯注到拳法中。在架子盘熟之后发劲时,动作要快,并带有刚坚含弹劲,但刚坚不能硬,要运势为松,刚柔相济,平衡而为。 

  7、步法的移动转换

  步法的移动转换要注重虚实的调整,是意引祖窍穴内收,或会阴穴上提,促使身法整体向前催身或向后退让,要由腰脊牵动四肢,带动全身整体抽换转动,由胯带膝,膝带足,前胯领,后胯催,进行前后移动。前进时,前脚先动;后退时,后脚先退,确保身体的平衡和重心的稳定。

  8、图解中螺旋运动

  示范中螺旋缠丝动作是小圈和无圈运动,初学者为方便练习,弧形螺旋缠丝的幅度可相对加大,旋转时不要在原位置进行旋动,要与身体的内缠微旋动相配合,进行前进或后让运动。要做到由腰脊带动肩胯,肩胯带动肘膝,肘膝带动手足进行整体旋动。

  9、头趟架中各种功法的要求

  头趟架中由多种桩功,品劲、发劲动作组成。桩功是定式动作,要求静、活、松;品劲是动作运行的过程,要求慢、柔、均;而发劲则是瞬问定位前的动作,要求快疾,意念长远,并要在体外中心线延长的远端使全身内劲相交,还要在发劲后进一步放松关节,引意催动穴窍隐形能量之球,促使内劲进一步放远。缓慢地进行品劲,合理地完善自我,使内劲能自然聚合内收、裂变外,还充分体现了文圣拳学的二次呼吸和二次发劲的特点。

  10、头趟架的盘架子形式

  头趟架盘架子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练习自身整体间架结构,训练自身进行上下、左右对拉拔长的整体对称运动。第二种是练习自身的内外合一,体会对称相争内缠微动的品劲和发劲过程。第三种是练习意贯全身穴窍,使之开窍,聚合内气、内劲形成超能量隐形球体,然后引动、滚缠隐形能量球体,催动身体相对应的部位和肢节,在呼吸开合之间进行合理的轨迹运动。

  1l、头趟架基本的捶、掌、肘、步型

  捶:为掐龙卧虎的桃尖捶,是先将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向掌心弯曲,向内握到各自的指根下方,此为掐龙;然后拇指再向捶心握合,顶住中指梢节,并支撑食指和无名指,此为卧虎,中指最长为桃尖。要求捶心内含,不能握得太紧,五指内握时,要有开活外争前顶之意。

  掌:为五指自然舒展分开的扇形掌,掌心内含,五指自然前伸,指骨节前催,手背外争为发劲,手心要虚含内收,为蓄劲。

  肘:是手臂自然弯曲而成,大小臂弯曲的夹角一般要大于90度,易于内劲贯通手臂而达梢端。大臂一般要与身体的侧面中线为一条线;肘是在身体的整体催动下,并由腰胯的转动进行肘击的,不可单依手臂之力进行肘击。

  步型:步型为古代骑马作战的马上步型,它要求松腰圆裆,落胯扣膝,使身体保持平衡;两脚要平踏人地,脚心内含,并要以腿的外侧为前峰。前弓后蹬,膝不过脚尖,后腿不可蹬直。两膝内扣且外分,裆要相合撑圆,如同紧夹在马背上一样,保持重心稳定。此步法灵活自然,易于反弹,跪压,后让引化。

  二、功法图解

  起式

  身体自然站立,面向正前方向,两脚距离略比肩宽,平行站立,足尖向前,膝微屈,与肘上下相合,两足下沉人地,脚跟与脚掌着地,脚趾自然放松落地,脚心内含。两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微屈,腋下留有一定空间,双肩下吊沉垂,肩井穴下沉,两手分别置于大腿外侧,中指尖指向腿外侧中线,目视远方。

  全身向下松沉,两手臂内旋向下运动,此为呼气。然后全身微自立,两手臂由根节牵引做外旋微向上运动,此为吸气。这样连续运动三次自然进行了调身、调气、调意,最后两手臂弧形向下松沉做抱球运动。然后两手臂随身体的微直立,自然向前上方缓慢弯曲,弧形运动到小腹前方时,两手自然握捶,然后收至肚脐两侧。这时,捶尖斜向前方,虎口斜向上方,捶心斜相对,两捶距离约同肩宽,两肘仍守护两肋外侧,目视前方。此运动为吸气。

  两小臂在沉肩、坠肘的作用下,自然下垂,将两捶放在两胯外侧,虎口斜向上,此为呼气。两捶继续下沉至起始位置,捶尖斜向前,虎口斜向上,面向正前方,目视远方,此运动为闭气。图1(1—7)

  说明:头要正直,上领百会穴,舌要悬空,有外伸之意,唇微闭,齿轻合,呼吸要自然,心平气和,思想集中,周身放松,对称开活,尾间正中。

  起式动作要缓慢重复进行三次,运动时,要注意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脊椎上拔,两胯相合与身体人位形成整体,扣膝足入地,肩井穴与涌泉穴,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贯通产生纵向对称弹性内劲,使内劲能量归于丹田。
 
  第一式  野马闯槽 

  左脚沿身体中线向正前方弧形迈出一步,身体保持中正自然,然后右脚随之也沿身体中线向前弧形跟进,使两脚平行向对,两脚尖向正前方,距离略比肩宽,上身基本不变。

  在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要领的作用下,由腰胯催动身体,身体催动双臂,将双捶自然转换成双掌向前推出。此时,掌心相对,虎口斜向上,掌指斜向上,面向正前方,双臂同身体前后对称相争,目视双掌前方,此为呼气。然后,双掌在两臂根节内旋的作用下继续缓慢前伸,使双掌掌心向下,虎口相对,掌指向正前方,目视双掌处,此为继续呼气。

  在两腿弧形屈伸带动下,两手臂如同在水中摸一个球体,做向下、向身体处回收再上合的弧形托起运动,使掌心相对,掌指斜向上,此为吸气。然后,屈膝坐胯,催动双掌向前推出,使双掌成斜面立掌,掌心相对,虎口斜向上,掌指斜向前上方。然后,双臂继续内旋前伸,使掌心向下,目视双掌前方。此为呼气。图2(1—8)

  说明:双掌弧形相合内收向上托起时,要与两胯及两腿同时做弧形相合运动。双臂前推时,意念要贯注夹脊穴,上合时要意引会阴穴内收催身,收掌时要意引祖窍内收。

  第二式  野马分鬃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一)王安林

  身体下蹲屈膝,并向右转动。右脚跟抬起,脚掌着地,左脚落地,两腿形成左式预临虚步势;同时,右手臂随身体右转,弧形运动到右膝上方,掌心向正前方,掌指斜向右侧方向,肘低于肩,而手略高于肘部。左手臂也同时平行向左侧弧形运动,小臂弯曲至左胸前,肘部夹角略大于90度,掌心向下。双手外形如同弧形抱球状,头向右转,目视右手食指处,此为吸气。

  右腿向右侧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足尖里扣,全脚落地,左脚随后平行擦地向右脚合进。两脚平行,脚尖均向前方,两脚距离略同肩宽;同时,右手臂做外旋上承运动,运动至肘略比肩高时,再进行以肘部为中心的小臂内旋撑击运动,使右掌略高于头部,掌心斜向前方,虎口斜向上。此时,右臂的劲点在肘部和小臂外沿;而左手臂以肘部为中心也同时做向左下侧的螺旋撑击运动,使左掌略同胯高,掌心斜向下方。此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相合,形成一个大的弧形抱球状,双掌均为半阴半阳掌,目视右手掌。此为呼气。图3(1—3)

  说明:开始做右臂外旋及虚步动作时,要缓慢进行品劲运动,而内旋外撑时,要在运动中由内而外整体发劲撑击;左臂要同时对称相争,沉坠配合。并要旋动腰胯,催动手臂。

  第三式下式独立

  两腿弯曲下蹲,右脚跟抬起,脚掌着地,右膝向右侧弓撑,左腿下蹲,脚全落地,脚尖斜向正前方,两腿圆裆成弧形,为右式预临虚步。两手臂随之向下做弧形运动,右手臂坠肘,弧形向下沉切到右膝上方,臂微屈,肘部低于肩,掌心向正前方,虎口向上,掌指向右侧方向。左手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弧形外撑上提小臂,弯曲至左胸前,肘部夹角要略大于90度,掌心对左胸,掌指向右侧方向,肘尖向左侧方向。头右转,目视右掌食指处,此为吸气。图4(1—2)

  说明:整个动作需缓慢运动,两手臂弧形向下运动时要与圆裆扣膝的虚步相配合,两手臂均要以肩催、肘坠,带动小臂做弧形整体运动,不可先动小臂梢节。

  第四式  单手推碑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一)王安林

  右脚向右侧击出一大步,上身保持中正,脚跟先着地,脚尖要有内扣之意,膝向右侧弯弓,使两腿转换成右趔马步型;同时,右手臂向右侧推击右掌,掌型为立掌,掌心内含向正前方,掌指斜向右侧,掌略高于肩,肘略低于肩,整个手臂尽量外伸;而左手臂也同时以肘为中心,做向左侧斜下方的松沉切击外撑运动,肘略高于左胯,掌略高于膝,掌心斜向下。此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相合,头仍右转,目视右掌食指处,此为呼气。图5(1—2)

  说明:单手推碑要在合理稳固的间架结构下整体向右侧出动,通过左手臂的下切外撑,产生弹性的内在反作用力形成合力,由过肩劲传送到右掌处。此动作要意引会阴穴上提内收催身,以步带身,由身催臂整体发动,不可单用小臂主动的伸屈运动。推击的意念要远要长,有推倒城墙的气势。
 
  第五式反拨小掌


  两腿在右趔马步型的基础上,弧形转换为骑马步型,然后继续转换成立马步型,两脚向内略微移动;同时,左手臂向左上方弧形外旋做上承运动,左臂弯曲,肘部夹角要略大于90度,左掌略高于肩,掌心斜向上,掌指向斜上方。右掌转换为捶,向右下侧微内旋,沉肘坠肘外撑,配合左手臂,捶心向正前方,捶尖向右侧方向,虎口向上。头随动作向左侧转动,目视左掌前方,此为吸气。

  两腿由立马步型通过坐胯下蹲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同时,左掌向左侧瞬间推击,掌心向正前方。而右手臂也同时向右侧继续沉撑配合,使捶心向下前方,虎口斜向上,捶尖向右侧。目视左掌食指处,此为呼气。图6(1—4)

  说明:此动作是在步型的转换下,催动身法、手法进行的整体运动。两手臂弧形上承时,做缓慢微外旋运动,而沉切推击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要做微内旋运动。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一)王安林
  
  第六式  盘肘

  两腿向上直立,右脚向左侧移动约半脚距离,脚跟抬起,脚尖着地,身体微向左侧倾斜。左掌随之向左侧上方进行外旋穿击运动,使左掌略高于头部,掌心斜向上,掌指斜向左侧上方。而右侧手臂向右侧同时微外旋撑击。此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保持身体的平衡。目视左掌中指处,此为吸气。

  两腿下蹲,屈膝成半骑马步型,左手臂以肘部为中心,随身法向下向内做弧形半圆弯曲沉切运动,肘部夹角略大于90度。此时,左大臂同身体侧面为一直线,而小臂则伸向身体正前方,掌略低于肘,掌心向右侧,虎口向上,掌指斜向正前方。而右捶要微内旋,向右侧沉坠撑击。目视左肘尖,此为闭气。

  两腿由半骑马步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左臂继续弧形内旋,向左侧撑击,肘部进行盘肘运动,此时,肘部夹角仍大于90度。而右捶则继续配合,做微向右侧的撑击运动。此时,头先转向右捶方向,目视右捶,然后头再向左侧转动,目视左肘前方的同时,撑击左肘。此时,左肘略低于肩,掌略低于肘,掌心向下,掌指向正前方,而右捶仍需微向右撑,捶心向正前方,虎口向上,捶尖向右侧方向,大臂仍同侧面一线,此为呼气。

  两腿转换成立马步型,左手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做外旋弧形回收小臂运动,守护身体左侧中线,而右捶同时做微外旋内收的对称相争运动,此运动为吸气。然后,两腿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左掌向左侧微内旋推击,掌心向正前方向,右手臂继续微内旋松沉外撑配合,目视左掌食指前方,此为呼气运动。图7(1—8)

  说明:盘肘运动一定要配合步型的转换,两胯虚实的变化带动肩肘的转动,并由右手臂的沉切外撑配合,促使左手臂进行微内旋的弧形盘肘运动。其意要松沉下合得劲,上承时要有钩挂之意,下切要有挫击之意。

第七式  云手

  接上式,由左趔马步型转换成右趔马步型,两脚位置基本不变,上身随之向右移动并微有倾斜;同时,左手转换为自然钩手,即手掌向下向内弯钩,手指仍自然分开,斜向下方,手心内含向正前方,虎口向左,掌根部分与手腕角度略大于90度,手臂微屈。此时,右手也随身体的右移做向上、向右肩处回收小臂的弧形运动,肘约同肩高,向右侧外撑,右捶捶心向正前方,捶尖指向头部,虎口斜向下。头左转,目视左手钩手处,此运动为吸气。图8(1—2)

  说明:左手钩挂时,要与身体对称相争相合,而右手臂向右肩上方回收时,要以肘部为中心,在含胸拔背的作用下通过肩催、肘撑收回小臂。

  第八式滚肩下捶

  接上式,在含胸拔背的作用下,背部肌肉微有向上、向右肩处的移动,右肩井穴要下沉配合,促使右肩内旋,右捶里合外旋滚动。然后,右捶随腰部的左转,向下、向左侧做贴胸滚动。当滚动至小腹上方时,捶心向上,捶尖向左侧;同时,左手做向下、向内弧形回收的微运动。头随身微向左转,目视右捶处,此运动为闭气。

  接上式,以腰胯为中心,整个身体继续向左侧转动,两腿也由右趔马步型转换成左趔马步型。身体的正面转向左侧,右捶继续向左侧滚缠钻动前移,捶心向上,捶尖指向左侧方向,虎口向正前方。左钩手配合右捶继续做弧形回收运动,使其同右捶平行向对,面向左侧。目视双手处,此运动为闭气。

  接上式,上身保持中正,两胯相合,促使右腿向左腿方向前移,两脚前后相距约一脚距离,两膝微屈。目视前方,此运动为呼气。图9(1—3)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二)----王安林 
  说明:此动作由腰胯整体转动,右捶要贴胸里扣外旋滚动,左手回收配合。整个动作两手前后对称运动,连贯一致,不可间断停留。右脚前移时,整体要平行前移,注重含胸拨背产生的上下对称弹性内劲,不可单一直接前移右腿。

  第九式  威捶

  接上式,两腿下蹲,左脚掌着地,脚跟抬起,两腿成正面左式虚步,左膝自然向前弯曲,膝不过脚尖。右腿弯曲,脚跟同臀部垂直,左钩手自然变掌;同时,向上弧形承起做微外旋运动,其拇指对眉心处,守护自身中线,手心向正前方,掌指斜向上。右捶微内旋向下切击,使右捶至左肘下方处守护自身中线,捶心向身体左侧,捶尖向前。此时,两手臂上下对称相争相合,目视前方,此运动为吸气。

  接上式,左腿向前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脚尖里扣落地,膝前弓,身体随之前移,使两腿成左趔马步型;同时,两手臂微向前合击,右捶整体向前外旋撞击,捶心向上,捶尖向前,虎口向外,而左手向上承起,掌心向身体右侧。目视右捶处,此运动为闭气。

  接上式,腰胯向左侧转动,带动右捶向前,进行钻头似的内旋钻击运动,使手臂与身体保持前后一线,手臂微屈,捶心向下,虎口向身体左侧,捶尖向前方;而左手臂继续由肩催动,以肘为中心做向后平行的撑击运动,小臂自然弯曲,手心向下。此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其步型转换为交错步型,面部仍向前方,目视右捶前方,此运动为呼气。图10(1—4)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二)----王安林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二)----王安林 
  说明:进步撞击时,要由身法整体微外旋,催动右捶,然后,随腰部的左转再进行向前的内旋出击成捶。此动作定位时为交错步型,运动中要劲意相连,整体发动,不可单动右臂。

  第十式  合大枪

  接上式,在上式交错步的基础上,右脚沿中线后退约半脚距离,身体后坐,重心移向右腿;同时,左掌在左肋处向前、向右捶处做外旋的弧形合击运动,守护自身中线,其掌指斜向前方,掌心向原正前方。右捶由肩部带动向后回收做外旋弧形运动,守护自身中线,并微有向前合击之意,捶心向上,虎口向身体右侧,捶尖向前。此时,两手臂平行相对,目视双手处。此运动为吸气。

  接上式,腰胯向右转动,使两腿转换成骑马步型,两胯相合下落,保持上身中正,右手臂向身体右侧后下方抽拉撑击右捶,捶尖斜向下,捶心向身后方向;同时,左手向下沉切,并向左侧撑击做弧形运动,掌心向正前方向,掌指向左侧。此时,双手如同握大抢的中平枪式,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头左转,目视左掌食指处,此运动为呼气。图111—2)

  说明:合大枪式要一气呵成。双手意要连,劲要送。定位时,要周身下合,配合两手臂进行对拉拔长运动。意想自身强大无比,无坚不摧,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第十一式缠丝枪

  接上式,两腿在骑马步型的基础上,转换劲力形成右趔马步型;同时,两手臂前后对称相争相合,并随步法的转换向右侧方向做后移让枪的外旋运动,右肘要向右侧外旋撑击,右捶心转动到上方,捶尖仍指向左侧方向。左手臂在肩部的带动下,也同时向后侧抽让做外旋运动,左手心斜向上,虎口斜向身后,指尖向左侧方向。头左转,目视左手食指,此运动为吸气。

  两腿由右趔马步型转换为左趔马步型,动作要舒缓,不可过快,整体要向左侧进行内旋运动,右手臂向右下方进行下沉外撑的内旋运动,使右捶与右胯同高,捶心向后,捶尖斜向下;同时,左手臂在肩催、肘坠的作用下,向左侧前方进行松沉内旋钻击运动,掌心斜向正前方,掌指向左侧。头仍左转,目视左掌食指处,此运动为呼气。图12(1—4)

  说明: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要做微内旋运动。后让时,手臂要有钩挂承起之意,向前内旋撞枪推掌时,要有沉切、挫击之意,不可单动手臂。

  1、两手要有合大枪的意念,双臂不可前后单独用力而破坏整体。手臂要如同钻头一样,充分体现吞肩转轴定乾坤的技术要点。

  2、此动作要由两胯的虚实转换带动周身运动,特别要注重两腿的步型转换,要做到形不乱,劲不断,意不丢。
  第十二式  回头望月

  接上式,身体直立,两腿转换为立马步型,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腰部微向左旋动。左手臂由腰脊牵动向后做弧形的微外旋运动,使其运动至与肩同高,手心斜向上,掌指向左侧前方;同时,右手臂向内弧形回收小臂,将右捶回收至右胸前方,捶心向下,捶尖向左侧方向。头左转,目视左手前方,此运动为吸气。

  在腰胯带动下,身体向右侧转动,促使左脚跟落地。身体下蹲,使两腿转换为骑马步型;同时,左手臂随身体的右移向右,向下,再向左侧弧形内旋做横踏掌撑击运动,掌心斜向左侧方向,虎口斜向下,掌指斜向正前方,劲点在掌根处。右捶也同时向左,向内,再向右侧做弧形内旋运动,捶尖向左侧,捶心向下。头仍左转,目视左掌中指处,此运动为呼气。图13(1—2)

  说明:整个身体由腰胯带动传送劲力,左手臂既要有弧形外旋的上承得劲之意,也要有弧形圈绕内旋的沉切挫击之意。右手臂配合左臂做弧形内旋的后撑圈绕运动,要分别以腰、肩和肘为中心进行左右对称的弧形整体运动。 

  第十三式下式独立

  接上式,两腿弯曲下蹲,右脚跟抬起,脚掌着地,右膝向右侧弓撑,左腿下蹲,脚全落地,脚尖斜向正前方,两腿圆裆成弧形,为右式虚步预临步型;同时,两手臂随之向下做弧形运动,右手臂坠肘弧形向下沉切到右膝上方,臂微屈,肘部低于肩,捶心向正前方,虎口向上,捶峰向右侧方向。左手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并弧形外撑上提小臂,弯曲至左胸前,肘部夹角要略大于90度,掌心对左胸,掌指向右侧方向,肘尖向左侧方向。头右转,目视右捶,此运动为吸气。图14(1—2)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二)----王安林
  说明:整个动作需缓慢运动,两手臂弧形向下运动时,要与圆裆扣膝的虚步相配合,两手臂均要以肩催、肘坠带动小臂做弧形整体运动,不可先动小臂梢节。


  第十四式海底针捶

  接上式,两胯劲力转换,意引会阴穴上提内收催身,促使右脚向右侧击出一步,上身保持中正,脚跟先着地,脚尖要有内扣之意,膝向右侧弯弓,使两腿转换成右趔马步型;同时,右手臂向右侧寸击右捶,其捶型为立捶,捶心内含,向正前方,捶尖向右侧,捶略高于胯,整个手臂微屈外伸。而左手臂也同时以肘为中心,向左侧斜下方做切击外撑运动,肘略高于左胯,掌略高于膝,掌心斜向下。此时,两手臂左右一线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头仍右转,目视右掌食指处,此运动为呼气。图15(1—3)

  说明:此动作为整体发动,瞬间进击,由步带身,由身催臂,是在良好的上下弹性内劲基础上产生的整体弹性内劲,是打击对手中下盘的最佳捶法。 

  第十五式  反拨小掌

  接上式、,两腿在右趔马步型的基础上,弧形转换为骑马步型,然后继续转换成立马步型,两脚向内略微移动;同时,左手臂向左上方弧形外旋做上承运动,左臂弯曲,肘部夹角要略大于90度,左掌略高于肩,掌心斜向上,掌指向斜上方。右掌转换为捶,向右下侧微内旋沉肘坠肘外撑配合左手臂,捶心向正前方,捶尖向右侧方向,虎口向上。头随动作向左侧转动,目视左掌前方,此运动为吸气。

  两腿由立马步型通过落胯下蹲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同时,左掌向左侧瞬间推击,掌心向正前方。而右手臂也同时向右侧继续沉撑配合,使捶心向下前方,虎口斜向上,捶尖向右侧。目视左掌食指处,此运动为呼气。图16(1—48)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二)----王安林


  说明:此动作是在步型的转换下,催动身法、手法进行的整体运动。两手臂弧形上承时,做缓慢微外旋运动,而沉切推击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要做微内旋运动。


第十六式  盘肘

  两腿向上直立,右脚向左侧移动约半脚距离,脚跟抬起,脚尖着地,身体微向左侧倾斜。左掌随之向左侧上方进行外旋穿击运动,使左掌略高于头部,掌心斜向上,掌指斜向左侧上方。而右侧手臂向右侧同时微外旋撑击。此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保持身体的平衡。目视左掌中指处,此运动为吸气。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三)----王安林 
  两腿下蹲屈膝成半骑马步型,左手臂以肘部为中心,随身法弧形向下向内做半圆弯曲沉切运动,肘部夹角略大于90度。此时,左大臂同身体侧面为一直线,而小臂则伸向身体正前方,掌略低于肘,掌心向右侧,虎口向上,掌指斜向正前方,捶要微内旋向右侧沉坠撑击。目视左肘尖,此运动为闭气。

  两腿由半骑马步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左臂继续弧形内旋,向左侧撑击肘部进行盘肘运动,此时,肘部夹角仍大于90度。而右捶则继续配合,做微向右侧的撑击运动。此时,头先转向右捶方向,目视右捶,然后头再向左侧转动,目视左肘前方,继续向左侧同时撑击左肘。此时,左肘略低于肩,掌略低于肘,掌心向下,掌指向正前方,而右捶仍向右微撑,捶心向正前方,虎口向上,捶尖向右侧方向,大臂仍同侧面一线,此运动为呼气。

  两腿转换成立马步型,左手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做外旋弧形回收小臂运动,守护身体左侧中线,而右捶同时做微外旋内收的对称相争运动,此运动为吸气。然后,两腿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左掌向左侧微内旋推击,掌心向正前方向,右手臂继续微内旋松沉外撑配合,目视左掌食指前方,此运动为呼气。图17(1-8)

  说明:盘肘运动一定要配合步型的转换,两胯虚实的变化带动肩肘的转动,并由右手臂的沉切外撑配合,促使左手臂进行微内旋的弧形盘肘运动。其意要松沉下合得劲,上承时要有钩挂之意,下切要有挫击之意。

  第十七式  搬弓捶

  两腿在趔马步型的基础上转换成立马步型,上身保持中正,腰下塌;同时,两手臂分别向两侧做向上微托起的弧形外旋伸展运动,动作幅度不可过大。此时,两手略高于肩,手心均向上,掌指向各自的外侧方向,虎口向后,头上领。目视前方,两眼余光视双手处,此运动为吸气。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三)----王安林
  右手臂在肩部的催动下,以肘为中心点,向肩部上方弧形弯曲小臂,当右手掌弯曲到右肩上方时,转换成桃尖捶,捶尖向头部方向,虎口斜向下,捶心向前,肘尖向右侧外撑;同时,左掌也转换成捶,手臂弧形外撑。然后,两腿由立马步型转换成骑马步型;同时,两肩分别里扣内旋,带动两手臂分别向两侧对称做弧形内旋运动。右手臂以肘为中心旋转手臂,肘部向右侧外撑,如同手握弓弦向外拉弓一样。左手臂也同时向右,向下,再向左侧做弧形内旋运动。此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互相对称相争如同搬弓状,右捶捶心向下,捶尖向左侧,虎口向后,左捶捶心向下,捶尖斜向前方。头向左转,目视左捶尖处,此运动为呼气。图18(1-3)

  说明:两手臂要对称旋转外撑,相互联系,劲力相争。意念要如同搬弓、开弓一样,动作不可过高,要通过肩背转送劲力,定位时要周身下沉外撑劲力。

  第十八式  抖弓捶

  两腿在骑马步的基础上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同时,左手臂弧形弯曲小臂,弯曲到与左肩平行相对的位置,左捶心向下,捶尖向右,肘部夹角略大于90度,肘略低于肩,并向左侧外撑。右手臂也同时由肩催动,以肘为中心,向右下侧做弧形微外旋运动,肘部沉坠,手臂微屈,捶心向上,捶尖向右侧方向。此时,头随身体向右侧转动,目视右捶,此运动为吸气。图19(1-2)

  说明:两手臂的转动变化由腰脊牵动,要与腿的步型转换一致,意要相连,劲不可断。定位时,要周身下沉,两臂前后对称相争并向外有抖发之意。

  第十九式  崩弹射弓捶


  意引会阴穴内收向上催身,由左胯催动,右胯领带,将右腿向右侧方向击出一步。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脚时,脚尖有内扣入地之意;同时,右手握捶,随势向右侧进行撞击,手臂捶型不变,左肘也同时配合向左撑击。头仍右转,目视右捶,此动作为闭气。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三)----王安林
  左腿在右脚落地时,向右脚处擦地跟进半步,两脚距离略同肩宽,两腿直立微屈;同时,右手臂向右侧进行崩弹内旋钻击运动,使右捶略同肩高,捶心向下,虎口向正前方向,手臂保持微曲,尽量外伸。左手臂继续微内旋,向左撑击肘部,并打开小臂,使肘部夹角略大于90度,手臂略低于肩部。此时,左捶转换为掌,掌心向下,虎口向右,掌尖向前方。头仍右转,目视右捶,此运动为呼气。图20(1-2)

  说明:整个动作假想大气空间为弓身(弓背、弓弦),手臂如箭尖,自身如箭身,而右手如同握弦向后拉箭一样,通过微内旋整体运动向前方将自身崩弹射出。劲要穿透放远。

  第二十式  乌龙摆尾

  右胯向左侧进行旋转,腰脊向上旋拔带动右手臂向上,做弧形外旋钻击运动,整个右手臂如同乌龙摆尾一样,使右捶高举过头,捶心向左侧,捶尖斜向上,肘略高于肩;同时,左手臂以肘为中心进行弧形外旋转动回收小臂,使手臂同身体侧面为左右一线,做到肘不离肋,不贴肋,手略高于肘,掌心向正前方。此时,左胯上合人位到腰,带动左脚跟微微抬起,脚掌落地,配合整个动作做整体运动。头左转,目视左侧前方,此运动为吸气。图21(1-2)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三)----王安林 
  说明:右手臂向右上方钻击时,捶的摆动不可过大,自身要有高大入云的感觉。左手臂的下沉内收和左脚跟抬起左胯上合入位到腰,均是配合右捶的钻击运动,促使内劲节节向上通贯。

  第二十一式  穿心掌 

  两腿弯曲下蹲,左脚跟抬起,脚掌落地,成预临低势虚步。下蹲时要上下一致,下蹲的同时,右手臂做向右下侧切击的外撑微内旋运动,捶心向前,虎口向上,捶尖向右侧方向,略高于胯,整个手臂同侧身为前后一线。左手型基本不变,也同时微下沉向左侧撑移。目视左侧方向,此运动为闭气。

  左腿向左侧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脚尖里扣落地,两腿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同时,右手臂继续向右侧做下沉外撑运动,以协助左手出击。而左手随步法的移动也同时向左侧推出左掌,手臂微屈,手掌略高于肩部,掌指向右侧方向,掌心向正前方向,虎口斜向上。头左转,目视左掌食指处,此运动为呼气。图22(1-2)

  说明:出击时要步带身、身带臂、臂催掌。下蹲时,不能停留过长,要做到意不断、劲不丢,两手臂对称运动相争相合。

  第二十二式 盘肘

  两腿向上直立,右脚向左侧移动约半脚距离,脚跟抬起,脚尖着地,身体微向左侧倾斜。左掌随之向左侧上方进行外旋穿击运动,使左掌略高于头部,掌心斜向上,掌指斜向左侧上方。而右侧手臂向右侧同时微外旋撑击。此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保持身体的平衡。目视左掌中指处,此运动为吸气。

  

  两腿下蹲屈膝成半骑马步型,左手臂以肘部为中心,随身法弧形向下向内做半圆弯曲沉切运动,肘部夹角略大于90度。此时,左大臂同身体侧面为一直线,而小臂则伸向身体正前方,掌略低于肘,掌心向右侧,虎口向上,掌指斜向正前方。而右捶要微内旋向右侧沉坠撑击。目视左肘尖,此运动为闭气。

  两腿由半骑马步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左臂继续弧形内旋,向左侧撑击肘部进行盘肘运动,此时,肘部夹角仍大于90度。而右捶则继续配合,做微向右侧的撑击运动。此时,头先转向右捶方向目视右捶,然后头再向左侧转动,日视左肘前方,继续向左侧同时撑击左肘。此时,左肘略低于肩,掌略低于肘,掌心向下,掌指向正前方,而右捶仍需微向右撑,捶心向正前方,虎口向上,捶尖向右侧方向,大臂仍同侧面一线,此运动为呼气。

  两腿转换成立马步型,左手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做外旋弧形回收小臂运动,守护身体左侧中线,而右捶同时做微外旋内收的对称相争运动,此运动为吸气。然后,两腿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左掌向左侧微内旋推击,掌心向正前方向,右手臂继续微内旋松沉外撑配合,日视左掌食指前方,此运动为呼气。图23(1-8)

  

  说明:盘肘运动一定要配合步型的转换,两胯虚实的变化带动肩肘的转动,并由右手臂的沉切外撑配合,促使左手臂进行微内旋的弧形盘肘运动。其意要松沉下合得劲,上承时要有钩挂之意,下切要有挫击之意。

  第二十三式  上大掌

  右腿向左脚处移动半步,使两脚距离略比肩宽,然后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右脚全落地,两腿成预临虚步;同时,右手臂向身体右侧肋部弯曲小臂,将右捶弧形运动到右胯上方,捶尖斜向下,虎口向左侧,捶心向后。左手臂也同时做沉坠肘部、守护侧身中线的运动。此时,左右两手如同握大枪一样,左手端枪,右手握枪。头左转,目视左侧前方,此运动为吸气。

  

  两腿圆裆弯曲下蹲,保持身体中正,周身向下沉坠,并微外撑手臂,然后左腿向左侧迈出一大步,脚跟先着地,脚尖里扣落地,两腿转换成左趔马步型;同时,左手臂顺势向左侧推击左掌,掌指斜向上,掌心向正前方,虎口向上,掌略高于肘,肘略低于肩。而右手臂也同时向右下方撑击右捶,捶心向后,虎口向左侧,捶尖向斜下方,手臂成向下的弧形状。头仍左转,目视左掌食指处,此运动为呼气。图24(1-4)

  说明:双手以膻中穴为中心前后对称运动相互联系如同手握大枪,合胯下蹲时不可停留,要圆裆蓄劲,迅速向左侧击步推掌。推掌时,意念要长要远,有气吞山河之势,做到发即刨根,出手即得势、得劲。

  第二十四  迎面捶

  两腿转换成骑马步型,腰向左转动,右手握捶由腰间向左侧做缓慢的弧形钻击运动,左手臂内旋做向下、向内的回收运动,掌心斜向正前方,掌指向左侧;同时,右捶旋转至小腹处,捶心向上,捶尖向左侧。日视左掌,此运动为吸气。

  右脚向左脚处移动半步距离,左手臂继续内旋做松沉向下、向身体处做回收运动,将左掌回收到左胯上方,守护裆部,掌心斜向裆部,掌指斜向下;同时,右捶随腰胯的转动,向身体中线斜上方做外旋弧形钻击运动,其高度略与鼻尖同高,捶心向上,捶尖斜向身体前方。目视捶尖,此运动为闭气。

  右腿继续向左腿处前移,催动右手臂向前做直线内旋的钻击运动,捶心向下,捶尖向前,虎口向左侧,手臂尽量伸展与肩同高;同时,左手继续微向下内旋沉切配合,头正直上领。目视右捶,此运动为呼气。图25(1-4)

  说明:整个迎面捶动作要连贯缓慢,两手上下左右要对称相争相合,通过腰胯的旋转,由身法整体带动右捶从右向左,从下向上进行螺旋钻击。


  第二十五式  下势独立

  接上式,两腿弯曲下蹲,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膝前弓,不过脚尖;右脚全落地,腿弯曲下蹲,身体保持中正;同时,左手向上微外旋做弧形上承运动,将手臂上承到自身中线位置,手掌与眉心同高,掌指斜向上,虎口向上,掌心向原正前方。右手握捶随下蹲动作也同时向下切击做内旋运动,将右肘下切到肚脐处。此时,右捶在左肘下方,捶心斜向左,捶尖向前。目视前方,此运动为吸气。

  

  接上式,身体由腰胯带动向右转动,两腿随势转换劲力,左脚跟落地;同时,左掌向左侧做弧形内旋撑击运动,掌心斜向左侧,虎口斜向下,指尖斜向前方,手臂尽量以弧形外撑,肘低于肩,手低于肘。右手臂也同时将右肘内旋撑击至右侧方向,右捶曲臂撑肘后,正对右肩下方,捶心向下,捶尖向左,虎口斜对自身,头左转。目视左手处,此运动为呼气。

  接上式,两腿继续弯曲下蹲,右脚跟抬起,成下势虚步;同时,右臂以肘为中心做向下、向右侧弧形的切击运动,肘略高于胯部,捶心向正前方,捶尖向右侧。左手也同时以肘部为中心,将左手平行弯曲到左肩前下方,肘部向左侧撑击,掌心向下,掌指向右侧方向,虎口对自身方向,头右转。目视右捶捶尖处,此运动为吸气。图26(1-3)

  说明:整个动作要连贯,两手臂上下对称运动时,两手要有撕布的感觉。下蹲时,要通过拨背,合胯圆裆进行下蹲。两次下蹲定位时,均要有蓄劲预临待发的意念。


第二十六式 膛子捶

  右腿向右侧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脚尖里扣落地,两腿转换成右趔马步;同时,右手臂随势向右侧撞击,整个手形不变,如同海底针捶一样。左手臂也同时以肘为中心,由肩催动肘部,斜向正前方弧形外旋推击整个小臂。头右转,目视右捶,此运动为闭气。

  右手臂在劲不丢的情况下,顺势以肘为中心,向右侧偏后方向内旋蹚击右捶,劲点在肘部及右捶处。此时,右臂成弧形,捶心斜向下,捶尖斜向前方,左手臂继续以肘为中心催动肘部外撑。此时,肘部夹角略大于90度,如同扇形一样,掌心斜向右侧,掌指斜向正前方向,虎口向上,头仍右转,目视右捶,此运动为呼气。图27(1-2)

  

  说明:击步撞击右捶时,要有刨根、撞活,夺取对方重心、中心之意。蹚击时,要同撞击运动一气而成,不可断劲。两手臂进行对称相争运动时,是最有过肩劲特点的动作。

  第二十七式  回身盘肘

  左腿向右侧微移,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同时向上直立,身体要向左侧微转。此时,左手臂顺势向左侧上方做弧形外旋上承运动,使左手上承到略高于头顶处,掌指向左侧上方,掌心斜向上;同时,右手臂向右侧撑击,保持身体平衡。此时,右臂尽量向右伸展,肘略低于肩,捶略低于肘,捶心斜向上,捶尖向右侧,虎口斜向上方,头左转。目视左手掌,此运动为吸气。

  左脚跟落地,两腿下蹲屈膝成半骑马步,左手臂以肘部为中心,随身法下蹲弧形向下,向内做弯曲沉切运动,肘部夹角略大于90度。此时,左大臂同身体侧面为一直线,而小臂则伸向身体正前方,掌略低于肘,掌心向右侧,虎口向上,掌指斜向正前方。而右捶也要同时微内旋向右侧沉坠撑击。目视左肘尖,此运动为闭气。

  两腿由半骑马步转换成左趔马步,左臂继续弧形内旋,向左侧撑击肘部进行盘肘运动,肘部夹角仍大于90度。而右捶则继续配合,做微向右侧的撑击运动。此时,头先转向右捶方向目视右捶,然后头再向左侧转动,目视左肘前方;同时,左臂继续向左侧撑击左肘。此时,左肘略低于肩,掌略低于肘,掌心向下,掌指向正前方,而右捶仍需微向右撑,捶心向正前方,虎口向上,捶尖向右侧方向,大臂仍同侧面一线。目视左肘前方,此运动为呼气。

  两腿转换成立马步,左手臂以肘关节为中心做外旋弧形回收小臂运动,守护身体左侧中线;同时,右捶做微外旋内收的对称相争运动,此运动为吸气。然后两腿转换成左趔马步,左掌向左侧微内旋推击,掌心向正前方向,右手臂继续微内旋松沉外撑配合,目视左掌食指前方,此运动为呼气。图28(1-8)

  

  说明:盘肘运动一定要配合步形的转换,两胯虚实的变化带动肩肘的转动,并由右手臂的沉切外撑配合,促使左手臂进行微内旋的弧形盘肘运动。其意要松沉、得劲,上承要有钩挂之意,下切要有挫击之意。

  第二十八式  托刀式

  两腿转换成立马步的同时,两手臂向身体两侧进行对称弧形伸展,两手臂要有上承托刀之意,肘略低于肩,手略高于肩,两手心均向上,头正直上领。目视前方,两眼余光视两手中指处,此运动为吸气。

  两腿弯曲下蹲转换成骑马步形的同时,两手臂顺势向下切击,沉坠肘部,并微向外内旋撑击手臂,下切后,两手臂要同身体侧面为一线左右对称,肘低于肩,手略高于肘,两掌心均向正前方,掌指向各自的外侧,头正直上领。目视前方,余光视两手处,此运动为呼气。图29(1-4)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四)----王安林
  说明:两手臂弧形上承时要有钩挂之意,而弧形下切时要有挫击之意。上身要中正自然,整个运动要由腿形的转换来带动。

  第二十九式  立刀式

  两腿合胯直立,左脚向右脚处平行擦地合移,脚尖向正前方,两脚距离略比肩宽;同时,左手臂以肘为中心,做弧形微外旋的下切内收运动,将左手臂回收至左侧中线位置,掌略同肩高,掌心向正前方,掌指向左侧,虎口向上。右掌也同时向右上方做内旋穿击运动,右手臂如同一把单刀高举过头,掌心斜向左侧,掌指斜向上。此时,两手臂如竖立的大刀,左胯微微上合人位到腰,脚跟抬起,脚掌着地成高式预临步状,头向左转。目视前方,此运动为吸气。图30(1-2)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四)----王安林
  说明:整个动作意要连,劲要通,突出腰背的劲力,加强两胯的相合人位意念。两手臂要上下对称运动相争相合。


  第三十式  十字揞

  腰胯牵动身体左转下蹲,左脚掌着地,脚跟抬起,右腿屈膝下蹲,脚全落地,两腿成虚步;同时,两手臂分别沿身体中线,由上至下进行弧形圈绕沉切劈斩运动。并在腰胯左转的带动下,左手臂随势向下,向左,再向前上方做弧形劈截运动。定位后,掌心斜向右,掌指斜向前,虎口向上。右手臂也同时向前,向下做弧形沉肘切击运动,将小臂截劈到胸前,肘略同肚脐高,夹角略大于90度,头转动到定位后的前方,并要有上领之意。目视前方,此运动为闭气。

  文圣拳学头趟母架(四)----王安林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使两腿成交错步形,身体相随左转,将身法转换成右肩与左胯,左肩与右胯上下垂直位置;同时,右手掌由腰胯催动向前推击,如同大刀般拦腰斩截前方之敌;而左手掌也同时向上弧形外旋做上承运动,然后再向后弧形劈截。此时,两手臂以膻中穴为中心对称相争,两掌心均向起式的后方,头向左后方转动。目视左手掌,此运动为呼气。图31(1-3)

  说明:整个动作的劲力以腰胯背部的力量为主。进刀推掌时,气要下沉,两肋肌肉要向小腹处运动,协助扭转腰胯将内劲传送到两手掌,此动作是上下、前后对称相争的腰截进刀式。

  第三十一式 回身托式

  右脚抬起,向右后方移动半步,整个身体随势向右扭转,将两腿转换成骑马步,面向原正前方;同时,右手臂向下,向右侧后方做弧形撑击运动。左手臂由后向上,向前,向左做弧形下劈撑击运动。然后,两手臂分别向各自外侧做对称内旋的伸展运动。此过程是慢运动,为一吸一呼。然后,两腿继续转换成立马步;同时,两手臂做微外旋的弧形上承运动,两手掌略高于肩,此时为吸气。然后两胯下坐,转换成骑马步;同时,两手臂微内旋沉坠肘部并向两侧撑击。定位时,掌心均向正前方,虎口均向上,掌指向各自的外侧。目视前方,余光视双手处,此时为呼气。图32(1-3)

  说明:右腿后移时,两手臂弧形运动配合,不可直线进行。螺旋运动中要有钩挂、挫击之意。

  第三十二式  怀中抱月

  两腿内合转换成半骑马步,上身随两腿的转换将两手臂向怀中做弧形抱球状运动,缓慢收至小腹处。然后,两手臂再弧形向前缓慢地做伸臂运动,使全身进一步放松静心。然后,两手再弧形向小腹处做内收运动,两手自然握捶,捶尖相对,捶心向小腹,虎口向上。此时,头正直上领,身体松活,两肘守护两肋处。目视远方,此运动为吸气收意。

  说明:此动作为收气,有纳劲聚合能量之势,意要内收。回收两臂时,要加强上拨大脊椎、头顶悬的意念。收势定位时,不可散开问架,要周身开活松沉,慢慢呼吸静心收功。

  收  

  两腿合拢成立马步,身体直立,自然放松,其间架动作不变,然后右腿向后弧形退一步,恢复到起势位置处。左腿随后也弧形退一步,两脚略比肩宽,脚尖向正前方,两捶在小腹处旋转,配合调息进一步放松,再将所练所得之能量,引意回收,归位于小腹丹田处,然后双手变掌缓慢地放至两腿外侧中线位置。此动作,退步时为吸气,两手下放时为呼气,目视远方。图34(1-2)

  说明:身体自然松活,心平气和,平静如水,有回归自然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