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 七月的最后几天,我在桂阳度过。 很多人听到“桂阳”,以为是“贵阳”,其实,是两个地方。一个在湖南,一个在贵州。 桂阳,我是第一次来。 来前,也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就当作一次散心。 只是在深圳呆久了,有段时间没出来,南方卫视潮流假期的楠楠劝我出来放放风,我被说动了,反正他们到的地方,不会让人失望,所以,就来了。 当我,站在翠绿浅蓝的群岚之中,远远近近的风车缓缓旋转,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天蓝得醉人,白云如同大团大团的棉花糖,那样的云,让人错觉是在高原之上,那样的天空,如同水洗过一样,我仰头凝视,有泫然欲泣的冲动。 因为太美。 因为那样诗画一般的情景,超乎了我的想像。 我当然见过很多次风车,在海南,在汕头,然而,眼前无尽的翠色,绵延不绝的山脉,澄净的蓝天,大朵的白云,这样的一种组合,我没有见过。山风拂发,拂过裙裾,有一种既深切又淡然的幸福,从心底向外弥漫。 幸好我来了。 夕阳西下,最后的金光从云层边缘透出来,婆娑竹叶成了黑色的剪影,秀丽中又有庄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站在巨大的风车下,看着它旋转,看着远处的云霞不断变幻,久久不愿离去。 终究还是要离去。 在车上,无意中向左一看,不禁哇一声叫出来,语无伦次地说:“看右边看右边!”一想不对,又说,“看左边看左边!”坐在我身边的素走世界,也发出惊叹声。 夕阳沉落,晚霞满天,这样的火烧云,等闲也看不到一回。 楠楠嘲笑我们,“你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好不好?” 是啊,我们见过很多次日落,在不同的地方见过无数晚霞,然而,还是会惊叹,还是会震动。 因为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庸常。每一天,都充满着惊喜。 意外 每一天,都充满着惊喜,可能还有意外。 就在前天,看着晚霞回城的路上,突然间车子剧烈地晃动一下,司机一个急转,和一个疾驰而来的摩托客擦身而过,车子被刮擦了一下,摩托客幸在没事,气势汹汹地赶上来要理论。司机幸亏是技术好,也幸亏前方没有车子驶来,否则不堪设想,那个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看上去也不像是碰瓷或酒驾,两边倒也没闹起来,可能摩托客觉得不占理,我们这边人又多,所以原本想闹事的也不敢了。 路上,我们也觉得后怕。司机叹气说,要真是前边有车,他不能拿我们的生命冒险,那也只能开过去了。 然而毕竟这不是动物园,毕竟我们是人,就算是对方不守规则,我们也没办法,估计真出了事,还是会受罚——当然谁也不想出事。 旅行在外,是这样的,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昨天下午,我的手机掉进了水里。 (本图摄影:方方) 当时我正在山涧水里行走,赤日炎炎,虽然头顶有树木遮荫,但也还是很晒,走在水中,清凉的水漫过足背,感觉非常舒适,然而此时,放在裤袋里的手机滑落水里,虽然我立刻反应过来,从水中捞起,但手机也湿了。 根据漫步天下的建议,手机关机,擦干水,放在衣袋里自然干——这回可不敢放在裤袋里了,而是放在了摄影马甲的衣袋里,拉上拉链——后来,开机看了一下,正常,不过后来又发现,声音失灵了,完全没有声音,于是又关机,又过了良久才打开,这回声音复原了。 如果害怕,那就不必走出家门,既然出来,也就做好了很多思想准备。 不恐惧,不慌张,事情发生了,就处理事情。虽然也许,有些惊悸要到很久以后才消除,然而终究,不能怕,得面对。 穿过重重意外,我们得以成长。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缺少安全感,之所以忧心忡忡,只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缺少掌控力,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我们既无预防,也不懂得在发生时的应对。 设计 因为有胆气,也就能够设计自己的生活,让一切沿着规划发展。 来桂阳的几天里,除了旅行,也确定了几个合作。玩的同时,赚钱也没耽误。 写书的任务进展得不是多好,不过,回去后就会收心,抓紧进行。 出门,本来也是学习和成长。 在桂阳,吃了这边的名产坛子肉,吃了酸萝卜烧鱼、白辣椒,这都是以前从未吃过的味道。桂阳血鸭也很出名,不过和以前吃过的血鸭差不多。后面的几餐,我们以素为主,大家吃得很开心,有机农庄的青菜,特别鲜甜。 在欧阳海大坝,我们获准进入大坝内部参观,这才知道大坝的运行原理,长了很多知识。 在荷叶镇,我们站在巨大的红豆杉下,惊奇地看着雨丝飘落下来,外面并没有下雨,只有树下,有银丝般的雨洒落,我们不清楚原理,乡民们也说不清楚,只说一直就是如此。 (本图摄影:英雄) 红豆杉树形优美,树皮有珍贵价值,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非常珍稀,而荷叶镇有一万多株红豆杉,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有960年历史。 为了保护这些树木,有专门的保护单位和警察,我问一位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的感受如何?他说,我们到的当天,刚刚通了高压电,此前,这里是用小水电发电,不能上网,和外界的沟通非常少。那是位年轻人,我想问他的生活是否枯燥,一想,还是不要问的好。 山里山外,是两个世界。 山中岁月,仿佛静止。 阳山古村,庙下古村,人们彼此认识,或者一起闲话,或者聚在一起打牌,自得其乐。 在雷氏大宅,我们看到两位老人,老爷爷78岁,老奶奶80岁,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他们自己生活在祖宅里。不是子女不孝顺,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乡里乡亲的在一起,熟悉亲切,到了城里,反而不适应。 ![]() 宁静的村落,荷花静静开放。 ![]() 我们不过是一程过客,并走不进他们的生活,然而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走进自己的生活? 我们是不是,一直浮在生活的表层? ![]() 沉潜 如果我们只是生活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那么,我们就了无所得。 生活,是他人安排和驱使,无关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热切的渴望,也许有,然而被压制住了,于是,就随波逐流,把日子过得庸常,觉得也不是自己的责任。 “家里人希望我这样。” 介绍某种新事物,他们是拒绝的,“我爸妈习惯了这样……” 他们没有考虑过,时代变了。 对于生活,我是一个沉潜的人,不断地下沉、下沉。 就好像我们在桂阳宝山,沿着矿洞,进入地心。 一路上,会经过黑暗的隧道,然后,到达有光的所在,然后,又穿越黑暗。 在弃置的矿洞里,空气稀薄,阴冷潮湿,而这,是很多工人的日常工作之地。 我们的光明、水、食物……是很多人提供了,我们才能有,它们不是凭空而生,有些人以为,有钱就可以买,也是错觉,如果不珍惜,会有一天,有钱也买不到。 ![]() 我是以珍惜眼前的一山一水。 在辉山,喝完了一罐王老吉,我用山泉水,把罐子洗净,然后,放进马甲后面的袋子,直到出了山,才扔进垃圾筒。 我不可以把任何垃圾留在山里。 就仿佛我只愿意为生活添加美好,而尽量少些破坏。 因为我们的角色,本来就应该是创造者,而非破坏者。 ![]() 我们在辉山跋涉,经过一处水域时,有人在烧烤,烟气蒸腾。我问乡长,这里可以烧烤吗?他无奈地说,是不允许的,然而总有人不听。那些人看上去是几家人一起来的,有大人有小孩,地上有烧黑的痕迹。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很会享受生活。 然而享受,不应该是基于对规则的破坏——我再次想起老虎。 ![]() 如果我们满足于生活的表层,无疑的,也可以多些快乐,无知无识的快乐,不求甚解,浅尝即止。 在往下探究的过程中,因为思考、因为探究,往往会引发很多痛苦。 可是即使如此,还是愿意往下沉潜。 能够盛纳多少痛苦,也就能够体会多少幸福。 这样的幸福感,不是浮于生活表层的人所能体会的。 归途中又见晚霞,还是惊呼,这样的感觉,不会磨钝,新鲜如初。 ![]() 我一路行走,一路拍摄和写作,是我不断深溯的过程,如果你愿意,请跟我走,我们一起走向,生命的深层。 那里有大美,大美不言,然而它会引起你我内心深层的震动,绚烂、平静,经久不息,贯穿整个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