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美的校园是哪里?请大声说出她的名字(欢迎评论区补充)

 汉青的马甲 2016-07-30


每日正午十二点,和站长说一句:“设计说”三个字,站长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或文字,或图片,或声音。感受设计的力量,体会生命的艺术,365天,365句经典,我们相约每日正午时分,不见不散。


From:某设计大师的私人助理(ID:mousheji6688)



先看看这段美院同学记下的日记

视频有个好听的名字-《美院的一天》

拍摄使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移轴摄影



没错,这里就是中国美术学院!


她是最早实施设计学的高等学府

是中国最早的艺术革命团体发祥地

中国唯一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

......


但是!

今天我们不讲历史,不谈学术

我们只要跟着摄影师一起

邂逅这场“最美的校园”


杭州西湖南岸,

南山路的法国梧桐,

一张张宽大的叶子,

掩映出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剪影。

时光辗转,

现在象山校区的现代之美惊艳了世界。




山水相望,人文相守。

美丽的校园里,一栋栋建筑,一幅幅即景,

一片瓦、一面墙,每一处线条与色块,

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是精心布局谋划。

走进去,臣服于它的匠心独运,

也大概窥见了中国美院的人文传统。




山北,

合院式的群落,隆起的高台,

向着山麓呈开合之势,两条长廊深向山体,

引领人们向着青山、向着四季瞻望。



山南,

重院与爬屋相叠,如卧如行,

几条土坝筑起与山岚相望的格局,

清渠与绿池在倒影中牵动相互映照的回想。

这样的景致

比任何文字都更有说服力地向世人阐明了象山校区的建筑理念:

“自然重于建筑实体”。




所有的建筑都以这座 “象山” 为最重要的思考与观看的对象。

每个建筑都如同一个中国字,

它们都呈现出面对象山的某种指向性,

而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同样重要,

是人们在漫游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青山的位置。




环境纹理和形状是设计的侧重点,

与山水的亲近感也第一次如此之强烈。

这样的景致比任何文字

都更有说服力地阐明了象山校区的建筑理念:

“自然重于建筑实体”。





瓦山旅社则是三期工程的第一座建筑,

这座长屋顶是整个设计的中心,

不论具体物质上还是概念上都是。

不论你站在建筑的哪个角落,

这座屋顶都仿佛无所不在,

显示着他那由木头支杆组成的复杂纹理。

超越了使用风景作为框架建立庇护的思路



在瓦山旅社中,

这个特点得到了物质化的体现——

建筑的外表仿佛是山水风景中滑出的一小块。





而隈研吾所打造的民艺馆贯彻了他的“负建筑”理念,

这座建筑有机地融入了原有的山水。



“不去动山的斜面,

而是就着斜面去建造建筑。

顺着这个方向研究,

最终涌现在我脑海中的是菱形纹样,

让水平线产生了变化,

制造出了流动的展示空间……”




墙面钢窗上的外檐叠着黑瓦片。

走廊铁架上扎着竹篾片。

围墙用原石垒就、外墙用旧砖建成。

建筑内走廊上的窗是巨大的不规则图形,

从里往外看,窗外的风景别有洞天。





建筑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

屋顶平台、树下、田间、河边等

多样性的教学交流空间,

在这里,

学院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自由。




校区中有各种不同形状与色调的院落。

图中是建筑学院的一个院子,

鲜艳的红色木料模糊了各层之间的界限。


更有趣的是校园里的各种动植物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象山新校园或许是中国传统与现实

激烈冲突中诞生的另一种“乌托邦”

30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

中国南方平缓的山水之间,这里流动着

5000个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