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百科:关于对焦,你应该了解的一些事

 柳灞牧笛 2016-07-30


提起对焦,很多人都一头雾水,有人搞不清对焦和测光的区别;有人不明白那几种对焦模式的用途;还有人连对焦点怎么用都不太清楚。有介于此,我觉得是时候给大家扫扫盲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对焦,指的是调整相机镜头的对焦机组,使被摄体清晰的过程。


做个简单的试验你就明白:首先,把你的手机举到眼前,看你的手机,你会发现这个时候手机是清楚的,手机后面的景物都是模糊的;然后你身体不动,视线后移,这个时候你又会发现远处清楚了,眼前的手机是模糊的。这就是对焦的整个过程。


相机对焦道理一样,就是你的对焦点移动到哪儿,合焦之后哪儿就清楚。对,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那可能有人要说了:



对于这位朋友,我要说:


既然说对焦是个过程,那么结果理应有多样性。像近视眼看远处不合焦这种情况,就叫做失焦。相机也经常有不合焦的情况,这个我们放到后面去说。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对焦点合焦之后不是只有这一个点是清晰的,而是整个焦平面都是清楚的,看完下面的这个视频你可能会更清晰的认识焦平面这个概念:


可以看到,视频里有一条清晰的“面”在随着我的对焦位置不断下移,这条清晰的面就是“焦平面”,所以你明白了吧——焦点合焦之后清楚的是整个焦平面,而不单单只有一个点。


而焦平面清晰的范围其实就是景深。


景深的概念我们之前就已经讲过了,不了解的可以点击→_→【摄影百科:什么是景深?】进行了解。


所以,当你的景深范围足够大,大到容纳了你所有拍摄元素的时候,你对哪儿对焦其实都是一样的。



 
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        


相机对焦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两种: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

自动对焦就是你选择好焦点,按下快门之后相机会迅速的驱动镜头进行自动对焦;

手动对焦就是你需要一点儿一点儿的调节对焦环进行对焦,直到画面中你选择的焦点位置清晰才算完成。

镜头上的自动对焦/手动对焦的调节钮



尼康机身上也有对焦档位的选项,只有当镜头与机身的对焦档位都是AF的时候才是自动对焦模式,只要有一项是在MF档位的时候就是手动对焦


早期的相机镜头都是手动对焦,而现在的相机镜头大多都可以自动对焦。有了自动对焦之后,手动对焦用的就很少了,只有在一些自动对焦无法完成工作的情况下才必须要使用到手动对焦。


而这些只能用手动对焦的情景就是使你们总是怀疑自己相机出故障的元凶...



 
为啥我的镜头不对焦了?        



我曾接过无数类似的咨询:大志老师,我的镜头好像是坏了,有时候不能对焦了,时灵时不灵的,你帮我看看...



自动对焦失灵的情景有如下三种:


1)被摄体反差极小——比如拍摄白纸、蓝天,被摄体没有反差,相机就找不到对焦点,所以你拍摄的时候就感觉镜头总是在进行对焦,却又总是对不上焦。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要么你去找一个反差物进行对焦,比如蓝天上的一朵云。如果你说不,我就要拍蓝天不要云,那么你只能用手动对焦对到清晰为止了;



2)弱光环境——光线昏暗的情景里极难进行自动对焦,比如拍摄夜空中的星,或者黑屋子里面的一个静物。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如果拍摄的是近景还好,直接打光进行对焦就可,如果拍摄夜空,那就只能用手动对焦了。



3)超过镜头本身的最近对焦距离——首先我们要知道,每支镜头都有一个硬指标性参数叫做“最近对焦距离”,超出镜头本身的最近对焦距离,镜头是无法完成合焦的。这个参数在你镜头的说明书里都有,大多数镜头在镜身上也都有标注,有些镜头标注在了一个小视窗的位置:


佳能16-35,最近对焦距离0.28m


有些镜头标注在了镜身下方的某个位置:

佳能50/1.8stm,最近对焦距离0.35m


还有一些镜头标注在了特有的数标尺上:


蔡司15/2.8,最近对焦距离0.25m


如果是拍摄距离已经超过了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那肯定是对不上焦的,怎么办?退一步呗,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还有哪些情况要用到手动对焦?        



以上三种情况是在自动对焦档位下无法自主完成对焦的,这三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镜头本身的设计和对焦原理上的短板造成的,无可避免。但除了这三种情况之外,还有一些情景也是会影响到自动对焦的效率和准确性,比如:


1)主体前面有遮挡物影响——比如说笼子里的鸟,比如说花丛里的人,比如说一个纵列队伍里面的一个人,拍摄这些场景的时候相机的对焦系统无法确认哪一个才是你想拍摄的主体,所以极有可能它对焦成功的主体不是你想拍摄的主体;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调节对焦点位置或者干脆通过手动对焦来完成拍摄。


2)被摄主体运动速度过快——比如你拍摄赛车、动物,它们运动的速度完全超过了你的反应速度,反应慢一拍,你的对焦也就跟不上了,所以你拍摄出来的画面经常是虚的。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要么先有一个预判,在它必经之路提前对焦,这就是陷阱对焦的原理。要么就只能调整到手动对焦,省却自动对焦的过程来争取时间,成功率可能会有所提升;



3)拍摄微距题材——当你拍摄微距题材的时候,因为超近的拍摄距离,你的景深范围势必会非常的浅,这个时候如果你选择自动对焦那你的镜头就又会开始拉风箱了,选择手动对焦的方式效率会更高一些;




 
关于对焦模式        



对于对焦部分的知识来讲,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要数 “对焦模式” 了。索尼和尼康还好点儿,描述的还算清楚,无非就是:


AF-S - 单次伺服对焦

AF-C - 连续伺服对焦

AF-A - 自动伺服对焦


而佳能的描述则让我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恶意:

ONE SHOT - 单次自动对焦  

(这个还OK了,清晰易懂,和其他家一样)


AI SERVO - 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

(人工智能伺服???我表示只看懂了后四个字)


AI FOCUS - 人工智能自动对焦 

(什么鬼,这个和上一个有什么区别?少了一个伺服???)


基本上当时我的内心戏是这样的:


事后搞明白之后才觉得,不就是一句话能写明白的事儿么,干嘛要说那么晕乎...


所以呢,为了大家少被这些名词绕晕,我这儿给大家梳理一下:


手动对焦(MF—— 这个就不用再多说了,所有厂家叫法都一样。而且关于什么样的拍摄情景需要用手动对焦昨天也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有没看的赶紧补课去;


单次对焦(AF-S / ONE SHOT —— 这个模式最容易理解,就是半按一次快门,对一次焦,重新选择焦点的话就需要再半按一次快门,进行一次对焦;拍摄非运动题材的照片的时候,这个模式使用起来是非常顺手的;


连续对焦(AF-C / AI SERVO—— 意思是只要你一直半按快门,相机就会一直进行对焦,直到你按下快门为止;非常适合拍摄运动题材;


自动选择对焦(AF-A / AI FOCUS—— 调到这个档位之后,对焦模式就相当于交于相机自主选择,当它认为你在拍摄运动题材的时候就会自动切换到 “连续自动对焦” 模式;当它认为你在拍摄非运动题材的时候就会切换到 “单次自动对焦” ,看起来还是非常智能的,但实际上它并不比摄影师自主选择来的更牢靠一些。


所以建议大家平时拍摄,根据你的拍摄题材选择【AF-S  单次自动对焦】或【AF-S 连续自动对焦】即可,特殊的几种情况选择 MF 手动对焦。




 
关于对焦模式        



看清楚哈,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 “对焦点” 模式,不是对焦模式。


对焦点模式主要有四种:单点对焦、区域自动对焦、扩展自动对焦、全自动对焦。不同品牌的叫法不同,但殊途同归,原理都是一样的。


佳能7D II 对焦点选择界面


单点对焦(上图1、2) —— 只能以一个点进行对焦就叫做单点对焦。但单点对焦又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 “定点自动对焦” ,意思是只锁定在中心对焦点可以进行对焦,无法移动焦点,使用起来局限性极大,不建议使用;另一种可以随便移动单独的一个对焦点,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 “自由单点对焦” ,这第二种单点对焦模式用的是最多的。


扩展对焦 (上图3、4)—— 这个模式下你可以选择一片对焦点为你服务了,在你选择的这一片对焦点范围内,多个对焦点同时执行完成对焦;这个模式一般也有两种,一种是看着像十字形的,一种是叫周围,一共有9个点围成一圈;这种对焦模式适合拍摄主体在画面占比比较大的情景;


区域对焦 (上图5、6)—— 区域对焦指的是在你选择的区域范围之内,随着被摄体的移动你的焦点也会进行连续自动对焦;这个模式必须要搭配 AF-C 模式才可以真正发挥作用;非常适合拍摄运动题材的照片;现在新款的佳能7D II搭载了两种区域对焦模式,区别在于对焦范围的大小,其他机型大多只有一种区域对焦模式;


全自动对焦 (上图7)—— 这个对焦点模式有点儿全绿档的意思了,它会用全部的对焦点来进行自动对焦,然后当你的对焦模式是 AF-S 的时候,去拍摄非运动题材的照片,它会自动选择它认为重要的点进行对焦,这个搭配组合最容易失控,所以不建议使用这个组合;而当你在  AF-C 的模式下,它会对你画面中运动的物体进行连续跟焦,直至你按下快门;而比之【区域对焦】的不足在于它的对焦点工作面积太大,所以对于动态捕捉的反应速度要不如区域对焦的一小块,所以拍摄动态题材的时候还是建议使用【区域对焦】模式。


所以,最后推荐大家使用的搭配组合为:


1.  AF-S + 单点对焦 / 扩展对焦;

2.  AF-C + 区域对焦。



 
先构图后对焦还是先对焦后构图?


先构图后对焦还是先对焦后构图?谈到这个话题,其实首先要说清楚的是:为什么要先对焦后构图?


理论上来讲,正确的拍摄流程肯定是先构图,然后对你构图中的重点进行对焦。但是我们实际拍摄中却会发现这一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



慢...



在实际拍摄中,为了保证我们对焦的精度,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使用的都是单点对焦,所以最终的对焦结果经常是这样的↓↓↓ 



但是有更多的时候,我们拍摄的重点不在构图画面的中心,比如这些↓↓↓


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如果是先构图,再慢吞吞的去调整焦点的位置,那很可能就会错过最佳拍摄时机,尤其是拍摄动态或者新闻纪实类的题材。



慢,是第一个问题。其次,很多型号的相机都不具备“点测联动”的功能(关于点测联动请点击→_→ 【 什么是测光?),只有中心点才可以测光。很多时候为了测光数据的准确性,不得不先对焦,然后才开始构图。


所以,综合以上问题,先对焦后构图的拍摄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那先对焦后构图到底是怎么个拍法儿呢?


例如↓↓↓


拍摄时,首先把相机调到单次单点对焦,然后用中心点对着模特的眼镜进行对焦,半按快门听到合焦成功的“滴滴”声后保持不动进行锁定焦点,然后相机右移,把模特放到你画面的左侧,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先对焦后构图这一模式有效的解决了拍摄速度及部分机器的测光问题,但是,取巧毕竟是取巧,这个模式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小景深拍摄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对焦不准的情况,这种现象叫做——



余 弦 误 差



 
什么是余弦误差?



余弦误差,听上去就不明觉厉,其实道理非常简单,看一张图就知道了↓↓↓

蓝色线条是第一次对焦的合焦情况,橙色线条是移动机位之后的变化


先对焦后构图的时候,你的合焦面随着你相机的位移是会产生一定误差的,这个时候,原本合焦的位置就会出现失焦的现象。相机位移产生的这种误差就叫做余弦误差。


看到这里,可能你又蒙了:那这么说也不能先对焦后构图了呗?


不,上面也说了,只有在景深特别小的时候余弦误差的作用才会被放的越大。当你用大景深拍摄的时候,基本不受余弦误差的影响,因为大景深的时候清晰范围很大的,即便你机位位移产生了误差,也依然是在景深范围之内,所以就没关系了。


(不明白景深概念的,请点击→_→【 什么是景深?】)


那么,关于到底是先构图后对焦还是先对焦后构图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已经得出结论了:如果你的景深范围足够,即便产生余弦误差也能保证原本对焦位置清晰的话,放开了去用“先对焦后构图”的方式;如果你必须要用小景深拍摄,那还是乖乖的构好图再进行对焦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