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眼中的印度(11)--印度粉红色之城
2016-07-30 | 阅:  转:  |  分享 
  
这就是所谓的“天文台”,和我们熟知的天文台相去甚远。既没有旋转穹顶,也没有望远镜。参观完天文台,终于来到斋普尔的旧城区——
城市宫殿。这是一个融合了拉贾斯坦和莫卧儿风格的伟大建筑。这座城市皇宫位于斋普尔的旧城区中心,几乎占了旧城1/4的面积。是
拉贾斯坦邦臣服于莫卧儿帝国后于1728年兴建的。城市宫殿,用红、黄分隔为两个宫殿群。黄色建筑是伊斯兰风格的月亮宫殿
,现任斋普尔的国王,也就是郡主---公杰·辛格依然住在里面,所以并不开放参观。红色的是印度风格的太阳宫殿,建筑风格很华美
,也称之为玫瑰宫。宫殿里还有一个非常棒的枪支博物馆,有好多千奇百怪的枪支,可惜里面不许照相,大家一定不要错过。城市皇宫有8个大门
,都很高大,为了方便大象进出!皇宫内的大门都是如此精美皇家学院宫门前的古炮爱之庭,这座爱之庭是1778年沙瓦·布瑞塔普·辛格
造的,是宫廷举行舞会的地方。爱之庭的装饰风格让人赏心悦目,里面还有歌舞表演。庭院内有四座非常漂亮的大门,分别代表
斋普尔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是春之门,孔雀门上方的漂亮阳台。第一个门,代表春天的孔雀门,最漂亮的一个大门!孔雀门有
五只突出的孔雀装饰,不管是雕刻绘画还是结构布局,绝对是皇宫里最华美的大门!第二个门,白莲花门,代表夏季的大门。第三个门,代表
秋季的大门!秋季大门上的绘画繁复美丽至极第四个门,代表冬季的大门。门柱上还分别镶嵌宫廷仕女浮雕大门上的雕刻细腻而又大气门
上的尖刺,既是装饰,更是为了保护皇宫,防止敌人大象冲撞宫门。城市宫殿后期建筑受莫卧儿风格影响非常明显。建于18世纪
初的私人大厅,其内部拱形廊柱不禁让人想起德里的红堡,拉贾德门的拱形凹门犹如清真寺入口。两处的墙面还大量采用了伊斯兰风格的镶嵌装饰。
国王私人大厅里面存放着玛德哈·辛格前往伦敦,参加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登基加冕仪式的时候,携带的两只巨大的银制水罐。
玛德哈为打造这两只银制水罐共融掉了14000枚银币,每只水罐重达300多公斤,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这个银水壶,是用来装恒河的圣水的,因为王公是一位十分虔诚的印度教教徒,为了每天都能用恒河圣水沐浴,专门打制了这两个银壶装满恒河河
水,不远万里地随船运到英国,真是虔诚啊!公众大厅,帕达浦王公兴建于18世纪末。现在已经改建为艺术展厅,门口有大炮镇
守,里面有些大幅的画作和地毯。不过该厅的亮点不是这些作品,而是百年前王公接见大臣和使节时,大厅的陈设原封不动保留了下来。
紧邻公众大厅的是马车博物馆,陈列着王室使用过的各种类马车,包括宗教庆典用双轮马车。印度爷们不同样式的裹头这是城市宫殿的正
门从宫殿正门走进去,一座三栋联体的三层建筑独自耸立在庭院中央,这就是贵宾宫。贵宾宫在外形上再现了当年斋普尔建城遵循的三三
原则,由玛德哈·辛格于19世纪兴建。宫殿现在用于展览王公使用过的服饰和日常用品,及一些传统乐器,还是不准拍照。我眼中的印度(
11)----印度粉红色之城摄影、制作:王旭东音乐:InLamhonKe
DaamanMein部分图文源于网络2015年12月20日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
om这是斋普尔的城市名片和地标建筑----风之宫殿。是当年帕达浦王公下令修建,1799年完工。正面看上去,宫殿颇具
气势,高达5层,一共有大小953扇窗户连缀。从侧面就会发现,实际只是一堵厚墙而已。深闺制度下,不能在外抛头露面的宫
中女眷们,正是站在这些窗户后面窥探外面的世界。这是一座典型的"通透"板式建筑,众多窗户的巧妙设计,宫殿内任何地方皆有风可
吹入。倘若遇上狂风吹袭,只要将窗门全部开启,大风就会对穿前后窗户,而不致将宫殿吹倒。这些镂空成蜂巢式的窗户呈半个八角形,据说,当皓
月当空,整座风宫便闪闪发亮,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月宫"。这个建筑为的是让皇室中的女性成员可以观看城市生活和游行。它的
内部完全不像一个建筑物,他只有一个深陷的空间和一些狭窄的带圆齿的走廊。斋浦尔为印度北方重镇,在新德里西南250公里处,人
口62万,市内的建筑多采用当地盛产的红砂岩石建造,故又称为“粉红城市”。这座古城也是印度北部的珠宝贸易中心,建于1727年,全城以
长方形为主,分为六区。城内建筑物均被城墙环绕,并有八道城门,每条街道都可通往城市宫殿。真正走入粉色之城,街道,尤其是十字路口还是
一如既往的乱。在前往琥珀堡的途中,会经过水之宫殿,就在公路边。水之宫殿原本在水面之上,是斋浦尔旧时王公贵族的避暑宫殿,
建于1728年,由于地基下沉,现在一半已没入水中。站在湖边向前望去,只见水光闪烁,微波轻泛,若大的湖面上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水宫。
长方形的水宫静卧在湖中,两层宫殿露出水面,宫殿四角有四座小圆顶六角亭塔楼,宫顶平台上种着八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每一面的
正中位置都有一座椭圆顶的门楼。宫殿底层已没入了水中,宫墙上拱门方窗密布,四面通风,想必在炎热的夏季里这儿一定很凉爽。印度人对水的
崇拜随处可见。这是教民们向水中的鱼抛赠食物,以求赐福。这位可爱的小男孩,年纪轻轻就出来摆摊,耍那种猜摋子的小把戏,到
也手法娴熟,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观看之中,不防被他小小耍了一把,乐的大家哈哈大笑。视频附加在本片最后。斋浦尔,是印度的一
座旅游古城,1727年始建,市街按棋盘方格式设计,高大、古老粉红色的建筑表现出印度建筑艺术的优美,有“印度粉红色之城”之称。
置身于斋浦尔的街头,环顾四周,一座座建筑整齐排列,粉红色的墙,粉红色的窗,粉红色的穹顶,就连街边小店、小摊,甚至厕所也都
涂成了粉红色。尤其是在傍晚时分,残阳如血,彩霞满天,在既不剌眼又让人能看清轮廓的日照之下,整个斋浦尔就是一个粉红色的梦。
斋浦尔城的粉红基调来自后来的萨瓦伊·罗摩·辛格,为欢迎当时还是威尔士王子爱德华七世,王公下令将城中所有房子面街的一面髹成粉红
色,在号称王公之子和印度战士民族的拉其普特人的色彩语言中,粉红代表着好客。不远处就是斋普尔旧城的“新门”我们来到了简
塔·曼塔天文台,它是印度最重要、最全面、保存也最完好的古天文台,201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天文台
的入口处。斋浦尔城建造者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于1728年设计建造了这座露天天文台,是当年的星象家用来观测天象、预测事务的场所。
它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被错过的绝美建筑。这个天文台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天文台,石头仪器分别用于测量时间、预测日食、跟踪轨
道上的星体、测量行星的偏转角、确定天体的高度以及相关的数据。它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天文台,各种观测仪器至今还能为天文学家所用。
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这位三百年前的那位天才王公,作为莫卧尔王朝最重要的庭臣,不仅是那个年代伟大的政治家、武士、梵文
和波斯文学者,还是伟大的天文学家和建筑师。简塔·曼塔天文台为用肉眼进行天文观测而设计,它是印度最重要、最全面、保存
也最完好的古天文台,展现了印度莫卧儿时代末期对宇宙的认知以及探究天文学的能力。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他们很早就具有了观测天文的
科学知识,并创立了自己的阴阳历。这是用于测量天体的地平纬度,和观察日月食。两面大锣也是天文仪器,挂着的着两面金属板,上面刻有星
座的位置和印度历的日期。最常见的圆盘日晷仪。不过斋普尔人将这种日晷仪竖立了起来,而不像世界各国人民通常那样平放。这导致必须
要两面刻度盘,一面向南,用于每年5月21日—9月21日期间的报时;另一面向北,用于一年中的其余时间。根据阳光的阴影可以确定时间,
我们根据上面的刻度和实际时间对照了一下,1分钟也不差。世界上最大的日晷仪,高27米,根据其三角形墙面在阳光下的巨大阴影
来报时,能精确到2秒以内。三角顶部正对斋普尔所在的北纬27度,其上一座穹顶小亭用于雨季的预告。7、8月间,满月之夜,圆月刚好出现在
亭中央位置的夜空。顺着这个斜坡,可以准确地看到北极星。这里可以观测天体,大碗内被分成6块大理石板,上面有
时间标记和十二黄道的标志。吊在中间的金属环代表太阳,阳光在不同时间会投射不同位置的阴影,根据这些阴影可以准确进行天文运算。用于测量天体的地平经度(又称“方向角”,天球地平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之一)。正中铁柱所在位置是测量原点,既太阳地平纬度(又称地平高度或高度角,地平坐标系的坐标值之一)为零的位置。院内12个三角形的小建筑,代表12个星座,每个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着各自的星座,很准确、科学,至今还被用于研究占星学。
献花(0)
+1
(本文系英涛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