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家秘奥》、《慎柔五书》杂谈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6-07-30

    近得友人之推荐,遂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今年初春所发行的两本一套的中医学名著《医家秘奥》与《慎柔五书》。两本书专业性很强,没有中医药基础看起来会比较吃力。前者一半讲脉象,一半讲临床经验;后者则是内科经典,以肺结核病的论述为主兼以其它病症。

《医家秘奥》、《慎柔五书》杂谈
   不读死书,则开卷有益。这套中医药丛书对于我这个及其业余的中医药学爱好者而言,竟然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说书中许多有趣的医案,单是一些理论的阐述,就让人觉得真的是万法自然,所谓医有医道,武有武道,茶有茶道,商有商道,虽然行业不同,但中间的一条大道却是相通,不独单单只存在于医道之中。比如《医家秘奥》124页:‘用药之妙,须从虚处着力,一落在实处,再难长进。头痛医头,此医家之大忌。’看得似懂非懂?不要紧,下面看看当代名医任启松对此的注解:‘用药须通观,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症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要先其所因,伏其所主,即从虚处着力。不能仅仅是直接对着症状用药,头痛去医头,脚痛去医脚,即所谓落在实处,这样是治不好病的。’这段文字让我想到日常生活中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应该抱着“须通观”的态度来寻找解决之道,这样才是比较客观、理性的。比如企业出现了问题,不经通观思考,立马做出处理,往往会出现更大的问题;一款茶得冲泡,经过从茶性、水性、泡法的通观思考后,才可能泡出一泡好茶;一个家庭出现婚姻危机,不从当事人双方通观思考,只片面的把问题全部推到其中一方,更是加速了危机的发展。所以中医的“通观”之道可谓大道了,因为一旦掌握了“通观”之法,通途则将现矣。

    我发现此套丛书虽然专业术语很多,但如果耐住性子看将下去,却发现许多地方都有任启松老医师对这些专业术语的精彩注解。比如任老在《医家秘奥》3页对于“阴阳”的解释:‘何谓阳?上升、发散、出使、卫外而固为阳;何谓阴?下降、敛聚、守定、藏精起亟为阴。阳是一个过程,阴也是一个过程,都是一气运行的象,因而阳不是气,是一气化散而似气。阴不是水,是一气聚敛而似水。’对于有一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朋友而言,真个是通俗易懂了!书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甲乙、相火等等,就不一一例举了,因此看任老的注解,时常觉得是种享受。由此个人认为此套中医学丛书不仅对于专业中医药学者是很好的教科书外,对于中医药爱好者也是非常好的医学范本。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两书的作者同属明末之时,虽为大家,而且对后世中医有深远影响,但毕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如本套丛书校者黄小龙在《医家秘奥》的点校说明第十条所述:‘原本文中有些观点,希望读者能够批判性的继承。如“可见一脉如意,即关一生受用”即涉及宿命论,读者不可全信。其他诸如此类,不另出注。’而在《慎柔五书》的点校说明中却并没有出现。原因即是慎柔佛家出身,博通经史儒学,先从师周慎斋的高徒査了吾,后又经査了吾的介绍而深造于周慎斋,因此际遇而于医学得以圆融,由此看来胡慎柔的造诣当在周慎斋之上了。另外有意思的是两位医者的名讳之中皆有一个‘慎’字,看书中的论述及任老的注解也处处体现了一个‘慎’字,我想这即是名医之所以能成为名医的原因之一吧。医家之事事关人身性命,非同儿戏,因‘是药三分毒’,又因不同阶段患者病情皆有变化,用药也一定是根据病情变化而不断加减变化,稍有疏忽,都变成了拿人性命开玩笑的事了,中医如此,西医又何尝不是呢?不‘慎’不足以为医也……

    值得一提的是《慎柔五书》的撰述者胡慎柔学成回乡,与最底层百姓为伍,乐善好施,一生都用在了悬壶济世之上,所以终生清贫。这应该是其著作侧重论述‘结核病’也就是‘肺痨’的主要原因之一。临终之时将平生所学授予弟子石震,在清顺治三年由胡慎柔生前好友顾元交与石震共同将其编辑成册,即后来的《慎柔五书》,时隔365年的今日,还在利益众生,可谓“佛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