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先生之《落花诗》八首,载《吴宓诗集》卷九“京国集下”,当作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一日和二日,先生当年六月一日(星期五)日记载:“晴。是日上午至下午,作《落花诗》五首,有序及注。……7-8访陈寅恪,以诗请政。……”; 六月二日(星期六)日记载:“晴。未晓即起,于枕上作《落花诗》三首,即写出之。连前共八首。寄陈寅恪政之(陈君评语另录)。……”、“是日为王静安先生逝世周年之期。宓又作五律一首吊之。而《落花诗》实托兴于王先生临殁为人书扇诗也。”
录先生《落花诗》八首于下:
序曰,古今人所为落花诗,盖皆伤感身世。其所怀抱之理想,爱好之事物,以时衰俗变,悉为潮流卷荡以去,不可复睹。乃假春残花落,致其依恋之情。近读王静安先生临殁书扇诗,由是兴感,遂以成咏,亦自道其志而已。
一、花落人间晚岁诗,如何少壮有悲思。江流世变心难转,衣染尘香素易缁。 婉婉真情惜独抱,绵绵至道系微丝。早知生灭无常态,怨绿啼红枉费辞。 先生自注:此首总起,言世变俗易。我所爱之理想事物,均被潮流淘汰以去。甘为时代之落伍者也。
二、色相庄严上界来,千年灵气孕凡胎。含苞未向春前放,离瓣还从雨后开。 根性岂无磐石固,蕊香不假浪蜂媒。辛勤自了吾生事,瞑目浊尘遍九垓。 先生自注:此首言我之怀抱未足施展,然当强勉奋斗,不计成功之大小,至死而止。
三、无上蓬莱好寄身,云霞岁岁望长春。桑成忽值山河改,葵向难禁日月沦。 铁骑横驰园作径,饥黎转死桂为薪。飘茵堕溷寻常事,痛惜灵光委逝尘。 先生自注:此言我生之时,中国由衰乱而濒于亡。
四、曾到瑶池侍宴游,千年圣果付灵修。故家非是无长物,仙国从来多胜流。 苦炼金丹经九转,偶凭夙慧照深幽。同仁普渡成虚化,瘏口何堪众楚咻。 先生自注:此言我至美洲,学于白璧德师。比较中西文明,悟彻道德之原理。欲救国救世,而新说伪学流行,莫我听也。
五、枝头秾艳最天然,造物何心巧似颠。典则斧柯随手假,情思神理赋形妍。 遥期万古芳菲在,莫并今朝粉黛鲜。绿叶成阴空结子,春归却悔让人先。 先生自注:此言吾有志于文学创造及著述之业,恐终至奄忽而无成也。
六、一夜罡风变古今,千红万紫堕园林。每缘失意成知己。不计缠绵损道心。 鹃血啼干人共笑,蚕丝缚定恨偏深。漫疑轻薄伤春意,白日韬光世已沉。 先生自注:时衰俗变,不重学德,无复感情,故朋友中之贤者多不得志,而某女士之身世亦可伤也。
七、本根离去便天涯,随分飘零感岁华。历劫何人求净乐,寰中无地觅烟霞。 生前已断鸳鸯梦,天上今停河汉槎。渺渺香魂安所止,拼将玉骨委尘沙。 先生自注:宗教信仰已失,无复精神生活。全世皆然,不仅中国。
八、浪蝶游蜂自在狂,春光羡汝为情忙。未容淟涊污真色,耻效风流斗艳妆。 千曲琴心随逝水,三生孽债供迴肠。歌成不为时人听,望里白云是帝乡。 先生自注:新文化家新教育家主领百事,文明世运均操其手。
附:吴宓先生《六月二日作落花诗成复赋此律时为王静安先生投身昆明湖一周年之期也》五律于下:
按王静安先生(国维)于民国十六年六月二日,即阴历丁卯年五月三日自沉。予闻耗即恭撰挽联云:离宫犹是前朝,主辱臣忧,汩罗异代沉屈子;浩劫正逢此日,人亡国瘁,海宇同声哭郑君。
心事落花寄,谁能识此情?非关思绮靡,终是意凄清。 叹凤嗟尼父,投湘吊屈平。滔滔流世运,凄断杜鹃声。
原帖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