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钣金制作的新认识

 张光操 2016-07-31

201411月,我走访了四家钣金制作设备企业和一家冲压设备制造公司,对钣金制作,特别是中国钣金制作行业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钣金制作的概念大概出现在50多年前,那时的概念更加侧重于制作的概念,通俗地讲,当时的钣金制作多理解为“敲敲打打”的制作,归类于手工的板材制作类或板材加工手工作业类,长期被冲压概念掩盖。随着工业的发展,板材制作加工技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加工机器或设备,手工作业为主的钣金制作具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近三十年来,特别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大发展,将钣金制作彻底从板材成形的冲压概念掩埋中脱颖而出,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用当前大家比较公认的一句话概括钣金制作,那就是“不用复杂模具就可以完成的板材成形方法就称作为钣金制作”。板材成形的冲压与钣金制作的区别犹如锻造的模锻与自有锻的区别一样,钣金制作类似于自由锻,冲压类似于模锻。

当前,钣金制作行业出现了如下现象:

钣金制作的高、中、低档生产逐步分明。一般认为,高档生产约占15%,中档生产约占30%,而60%的钣金制作仍然处于低档次。初步估计,每年约有15%20%的中档生产转化为高档生产,而20%30%的低档生产转向中档生产,中档生产正在扩大。这里说的高、中和低不是指企业级别,而是指工艺水平、工艺能力和应用效果。

当前中国钣金制作行业所涉及的板材范围没有一个定论,依据了解的情况,日本包括中厚板成形,中国一般指厚度为6mm以下的板材的加工为钣金制作。我认为,中国的钣金制作也应包括各种厚度的板材钣金成形,以及小直径的管材成形。

从中国市场的规模而言,中国钣金制作行业较大,这个概念的认识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从业人员有不同的定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概念使许多中国钣金企业在“大”概念影响下追求一种规格产品的大批量,而发达国家已经从追求“单品种大批量”向“多规格小批量”发展。一般认为,多规格小批量是钣金制作工艺在板材生产中的优势之一。

从国际市场发展看,钣金制作件可以代替机加工件是一个方向或努力的方面之一。钣金制作件、钣金制作工艺的开发,思考的不仅仅是板材成形单一思维,也要思考替代铸件与锻件的可能市场,特别是思考如何减少焊接工艺的应用。

劳动成本上升仅仅是企业进行现代技术改造的动力之一,不是全部。分析起来钣金制作企业的现代化技术改造的原因更有产品质量升级、产品多样化、生产效率提高等的市场压力。因为钣金制作件不仅仅在强调尺寸和型位精度,也在考虑配合和板材表面的“质感”。

钣金制作执行自动化,首先考虑柔性自动化,而目前影响中国柔性自动化发展的原因除了经济价格外,还有就是与自动化的认识、企业主的观念、技术人员的思想和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的素质有关。

钣金制作行业在中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没有形成教育、科研和生产完整的一体化认识,没有基础理论到实践理论的完整体系。这需要付出努力,因为这不仅仅影响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也正在严重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些具有远见的设备制造商已经从钣金制作工艺咨询、车间布局起为钣金制作企业提供服务,他们已经将服务的软实力与设备制造供应进行结合,而令人头痛的事情是我国大部分钣金制作企业存在着观念落后和高素质劳动者乏匿的窘境。

持续的恶性价格竞争,让钣金制作企业的支付能力逐年下降,资金流动性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这是拖垮所有行业的现象,但在我们中小型钣金制作企业表象更为突出。

钣金制作行业的设计理论知识、设计人员观念都较为陈旧,严重影响整体行业的发展。竞争也处于无序状态,价格竞争愈演愈烈,价格的透明化,不但阻碍了差异化,而且打击了发明创新的积极性,让钣金制作设计理论知识进步和观念更新雪上加霜。

总之,钣金制作行业需要建立自有的独立的理论和科学体系的同时,需要当前钣金制作行业的从业者持续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钣金制作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