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副对联争国格 ——许世英任驻日大使侧记

 雲泉 2016-07-31

半副对联争国格 ——许世英任驻日大使侧记

许世英先生(1872-1964),字静仁,安徽省秋浦县(今至德县)中乡兆吉山许村人,于光绪二十三年考取拔贡,在满清政府中曾任臬台及布政使,民国年间曾任总理,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等职。

1936年,中日关系恶化,时年64岁的许世英临危受命,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驻日大使。许大使以春秋战国时的晏子、蔺相如自许,赋诗明志:

遥指扶桑路,初登行李车。

出齐思晏子,归赵忆相如。

老去身还健,平生道不虚。

桃花潭水意,珍重尺鱼书。

到任之初,日方竟然在使馆院内派驻“警卫班”加以“保护”。许大使对此提出严正交涉,日方不得不撤出“警卫班”,移驻使馆大门外。

南京沦陷后,右翼势力在日本比谷公园组织反华示威,日政府通知中国驻日使馆关闭大门,以防不测。许大使命人答复日方:“馆门锁钥,关闭以时……我在任一日,决不以驻在国之意旨而变更馆务措施也。”对此,日本示威者未敢冒然造次,只派代表入院,“鞠躬陈献其决议案”。许大使此举不仅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同时也深得日方有识之士的赞佩。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日本记者先讲了一通贵邦素称东方文明古国,而中华诗词对联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云云,随之摇头晃脑地吟起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

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

诗吟至此,嘎然而止,佯作思索状,乜视许大使说:“鄙人竟忘了此诗颔联的下联,许大使素来精通国学,敢请代为续吟。”按原诗颔联下联为“一片降幡出石头”,很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此人意不在吟诗,在于讽刺南京政府腐败无能,势必重蹈三国时代东吴孙皓的覆辙。

许大使胸有成竹,瞟了一眼这个面露黠笑的记者,把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的诗句来一个移花接木,高声说:“先生何健忘若此!让我为先生接续此联:‘千寻铁索沉江底,万国衣冠拜冕旒……’”。

半副对联争国格 ——许世英任驻日大使侧记

两句不同出处的诗连接在一起,不但押韵,而且对仗亦工稳,几乎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许大使泱泱大国的风度,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满座喝彩。不知唐诗者称赞许大使有惊人的“记忆力”,而深谙其道者对于许大使如此神速的应变能力,无不感到十分惊奇,击掌叫绝,佩服得五体投地。

出现如此戏剧性的结局,是这个别有用心的“鄙人”始料未及的。他一时语塞,自讨没趣,差一点无地自容。

然而,许大使的博学睿智,终究难以挽回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南京政府也终究无法逃脱“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覆亡命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才真正赢得了今天“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令人鼓舞的强盛时代。有诗为证:

接木移花为国酬,片言只字写春秋。

胸中丘壑藏韬略,熠熠灵光射斗牛。

半副对联争国格 ——许世英任驻日大使侧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