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推荐丨宗致远先生书法作品

 大龙2010 2016-07-31


宗致远艺术简历:

   宗致远,黄河水利学院教授。《书法导报》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建开封书画院名誉院长,开封市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书法导报》编辑,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特聘鉴定师,清华大学美院高研班导师。


 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三、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全国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提名奖,“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一等奖,“第二届正书大展”优秀奖, “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铜奖。作品被中南海和文博单位等多处收藏。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部辞书。论文入选全国第四、六届书法理论研讨会,隶书论文获全国首届隶书学术研讨会三等奖。论文发表数十篇,著作十余种。

       宗致远的书法创作以碑体行草书见长。如果我们联系到北碑书风在清中晚期的开始复兴,并风靡于近现代,直到当代书坛最近几年,由于“激活唐楷”、“回归二王”的帖学重振等书坛主流时风、北碑书派复又沉寂的现实状况下,可以说,孙伯翔、王澄、张锡良以及宗致远等对北碑的坚守是多么可贵!梳理碑派创作,自最初之刻意描摹点画之圭角、颤掣之抖擞,至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大家之逐步丰富和完善,这条有别于帖派创作的路子并不平坦。但其终于形成一股创作大潮,拓展、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艺术表现范围和审美价值。就宗致远书法而言,他有着碑体的扎实基础,其行草书复将撝叔之“若无其事”(沙孟海语)与于右任之大度雍容相结合,将碑之厚重森严,以轻松利落之笔出之,轻灵、洒脱,却又不失碑之力度与坚劲。学习碑书最大益处有二:一是点画、线条质地得以保障;二是构字生动、自然、丰富之变化。此二者,致远均收益匪浅。概括起来,宗书功力扎实,积累丰厚,挥运时举重若轻,率意自然,不刻意而方笔峻拔,无描画而精到势足。其行笔劲健沉稳而又灵动洒脱,结字千姿百态,自然生动,奇趣迭出。故此,其挥运之时自然生成多变跌宕之韵律和节奏,使人观之,品味咀嚼,不由击节以和,尽得碑派书法创作之独特之美。

       难能可贵的是,数十年来,宗致远以对艺术的独立审美追求,避开世俗的干扰和名利的诱惑,坚持自己的碑派独立思想和探索,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书艺发展之路。

  由于受家庭熏陶,使得宗致远早年即在父亲严谨的手书馆阁体中得到书法启蒙。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初学书法时,因喜妍媚书,所以对赵子昂、鲜于枢的书法比较喜欢,尔后又临习唐楷,隋《龙藏寺碑》以及《王羲之草诀歌》等包括其他古代草书。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宗致远为了写好字,历尽艰辛。他曾回忆,每次临完一遍《历代名人草字汇》,总是发现前面临写得不好,总是从头再来,“一天不练就睡不着觉”,他说。就这样每天以七八个小时的惊人毅力,竟把一套5本线装《名人草字汇》临写了三遍,以至于连指头都写得变形了,冬去春来,其间充满的辛酸苦辣可想而知;不过,这里可能有着常人不太理解的乐趣。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宗致远又把习书的视角,转向北碑和汉碑,此间虽然有不少作品获奖,但他却觉得懵懵懂懂,不知书法为何物。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不断提高,他在对于右任、赵之谦、谢无量等清代及民国诸位名家研习的同时,又一次对王羲之、王献之、钟繇、怀素、王铎等历代著名书家的法帖进行了梳理似的学习。

  在他看来,当由技而艺,由艺而道,若不广博约取,于技则不能游刃有余;若不明书论妙理,于艺则不能通达。他说∶“不以深厚的学养作支撑,则不能上升为‘道’ ;只有真正的书坛学人才有望达到书法艺术的至高至深境界。”

  近年来,宗致远的作品在高手如林、名家芸萃的中原书坛,以潇散简远的风格和极强的辨识度,丰富的信息量彰显出中原书风的本质精神和审美价值,受到书坛的关注和较高的评价。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颇有建树的书法名家,却有着非常谦逊的胸怀。他说,于书法虽研习了数十年之久,但书法之道愈学愈觉其难,愈学愈觉其深奥。他觉得,每每创作,总难有满意之作,或一时满意,过些日子,便觉难以入目。因为他深知,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形象,以笔墨为语言,以阴阳为统领,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宗致远之所以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丰硕的成就,正是因为他的作品,融技法与学养于一炉,书法路径和脉络清晰而又丰富;对技术的娴熟把握和挥运中精神意态的自如、优游流露。

  作为典型的书法个案研究,知名杂志《中国书法》执行总编李义兴先生曾认为,宗致远的创作风格属于“精”与“逸”的综合范围,所谓“精”就是精到、精致、精雅;所谓“逸”乃宕逸、放逸、超逸。看其小楷、隶书、行草皆能筑基于精到而又逸气提升。

  宗致远不论楷书、行书,或者是隶书均风格突出,尤其是他的楷书写得十分精到。书法家王澄,对宗氏楷书更是推崇备至,他说∶“我最喜欢致远的小行楷书,写得洒脱自若又点画精致,姿态万千又完美无缺,娟秀俊逸又不乏拙朴,真所谓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者也……难得的是他能把诸家都统一在自己的笔下,糅合得天衣无缝,且能把大字写小,又能小中见大。这需要长期的修炼以及良好的感觉和悟性。”所以他的楷书作品就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书法大展上多次入展和获奖。

  宗致远的碑体行书,以北碑为基础,谨守法度。由于他临帖较多,习碑又广,所书均帖体碑骨。创作中,他用笔力道颇深,不就轻巧,结字紧凑,彰显锋芒,偶有机变,中宫宕开,雍容而不萧索。所以,在李义兴先生眼中,宗氏的碑体行书功底深厚,线质结实,腕力遒劲而又毫无刻意雕琢板滞之弊。他认为宗致远真正得到了北碑的精华。将碑之精神真正学到手并化为自己劲健生动、质朴率真、宕逸洒脱之特质。

  宗致远的手卷作品极其精彩,这得益于他在书艺理论和文学上的造诣,展读欣赏之下,字里行间气势奔涌不绝,既通篇壮阔,和谐统一,又能做到一步一景,一段一妙,对比、欹侧、留空、穿插、错落、呼应等表现手法运用自如。

《书法》杂志执行主编胡传海先生在评价宗致远的作品时认为:我们似乎能感觉到王铎的连篇气势、于右任的简约援括、谢无量的随意自然的影子。他的作品向传统和现代两极探索,传统一极他力求章法上的舒朗、静谧,笔画上的厚实苍茫,前者以他的楷书团扇作品为代表;现代一极则表现在他的行草书对线条和块面对比的理解上。他善于采用并笔书写的方式来体现墨色的团块效果,可见他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来加以理解的,而不是所谓前人设定的法度的再现。


        “我钟爱萧散简远的书法风格,这符合我的性格。这种风格有点接近禅境。一种萧散淡然的意境,更能让人慢慢坐下来细细地咀嚼、寻味。禅境是一种空、静、幽的景象,也是平实、质朴、激荡生活的自然实相;是人‘心灵深处而灿烂发挥到哲学与艺术的境界’。”对于书法的热爱,宗致远说:“它就是我的生活。”对书法的临摹、创作既是技法的修炼,也是人格的修炼。

通过挥毫来宣泄创作时激扬的情感和变化的情绪,表现一种自己所认可的唯美的自然景象。
  其实,一个人的创作风格往往缩影着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心境,从宗老师的艺术感悟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待生活洒脱坦然的心境。“在我眼里,每早晨起,一碗豆浆,两根油条,便是幸福,更是生活。那种馍菜汤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人一辈子也没厌烦过,只有用平常心去感受领悟,人才会容易满足。”书法的创作有时候和人过日子有几分相像,书法创作需要素心止水的心理状态,但这并非不需要思想,没有思绪的波澜,创作情绪的变化才会使笔下流出自然变化的轨迹。心既静又动,随缘放笔,如同自然运动之节律。笔随心而动,这笔下的动静皆得禅意。

宗致远先生自然之间流露出的那份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让人为之惊叹,忍不住想要走进他的“创作生活”,去感受书法给人带来的魅力。几十年如一日的临摹、书写、钻研,成就了今日宗老师自成一派的作品风格:轻松随意、真实不造作,自然天成的章法加之匠心独运的布局将每幅作品尽可能完美诠释。

宗致远书法作品欣赏:



联系我们

微信在线:139378621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