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端访谈】工程公司是煤化工的重要角色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08-01


国家煤化工网QQ群 :254675319


——访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寿建

 

文︱记者  张颖华

 

汪寿建,1982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现任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师,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专家、国家开发银行专家、中国国际咨询公司专家;长期从事化工、煤化工设计、规划、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工程建设管理,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重大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建设;发表国内学术刊物论文70余篇,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和设计手册9部,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如果工程公司提供了好的优秀作品,生产企业将获得不可估量的价值。如果工程公司提供了一部劣质作品,生产企业就将遭受灾难。”在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化学)总工程师汪寿建眼中,工程公司在化工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化学集中了我国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化学工业工程建设领域的主要力量,麾下聚集了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天辰公司)、赛鼎工程有限公司(简称赛鼎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华公司)、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五环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陆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成达公司)等鼎鼎大名的工程公司。在煤化工领域,中国化学的工程几乎覆盖了所有技术路线,业绩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化学年报,2011年至2015年中国化学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022.6亿元、979亿元、820.4亿元、728.71亿元、630.34亿元,其中煤化工行业占比分别为33.43%、17.23%、31.90%、37.15%、25.77%,按此数据计算,“十二五”期间中国化学新签煤化工合同总额达1205亿元。


以上是用文字和数字呈现出的煤化工中的中国化学。而有着30多年工程设计经验、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重大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建设的中国化学总工程师汪寿建,则用语言向记者呈现了一个鲜活的煤化工中的工程公司。

 

不可或缺的社会分工


记者:您从业30多年,应该见证了我国煤化工行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您是否一直参与其中?


汪寿建:是的。从最早期的传统煤化工开始,我就参与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设计和建设,对煤化工行业有着很深的感情。90年代之前,我国每个县都有1个以上的小化肥厂,全国有1300到1400家小化肥厂。当时我正好在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现为五环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就是从这些小型合成氨设计做起,当时的叫法是“1炉3机5000吨”,即1台2.26米固定床间接气化的小气化炉、3台小的L型压缩机,1年生产5000吨合成氨。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扩大规模,从1.5万吨、2.5万吨、4万吨、6万吨等,逐步设计放大到18万吨、24万吨的合成氨规模。这是我国传统煤化工发展的轨迹。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油气资源十分紧张,为了更好的利用煤炭资源,因此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那个时候山东鲁南化肥厂、上海焦化厂、陕西渭河化肥厂、淮南化肥厂就引进了德士古(GE)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其中,规模最大的气化装置产能是生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


在引进湿法气化工艺的同时,对干法气化工艺也在同步研究。有关单位和专家对此展开研究后发现,干法煤气化工艺具备更节能降耗、单炉产能更大等优势,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考察研究后,五环公司等相关单位于1996年开始把壳牌干粉煤气化技术引入中国。第一台壳牌炉在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当时该炉设计日投煤量1000吨(公称能力),每小时产5.5万标方有效合成气、配套年产18万吨合成氨。自此,国内开始了大型先进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到2000年前后,壳牌炉已经引进了20多套(台)。国内基本上形成了湿法气流床、干法气流床大型化洁净煤气化主流工艺发展趋势。


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氢、煤制合成氨和煤制醇醚燃料(原料)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中普遍使用。业内想把煤化工与前面的传统煤化工做一个区分,于是称为现代煤化工,或者叫洁净煤转化。其实这些称谓并不重要,我个人的体会是,其中的关键在于大型洁净煤气化工艺的诞生带来了现代煤化工的飞跃。


记者:那么,您认为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应怎样区分?


汪寿建:以产品来区别只是一个方面。根据我所经历的煤化工进程,洁净煤气化也是一个重要区别。传统煤化工的气化技术是比较落后,而现代煤化工1台气化炉产能相当于原来100台炉子的产能。在规模大型化、气化效率、能耗消耗和“三废”排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合成氨吨氨综合能耗从原来的55.68吉焦降到了39.56吉焦。既然所有的煤化工一定要通过气化来转化,那么大型气化与小型气化、洁净气化与非洁净气化、低能耗与高能耗就形成了一个本质的区别。我认为,做到了洁净的、新型的、大型化的、节能降耗和环保的煤气化,就是现代煤化工。一些被认为是传统煤化工的化肥项目,如渭河化肥厂引进的德士古气化工艺经过进一步流程设备工艺参数完善后,能耗、消耗各方面都比原来更优化,同样也可以归纳为现代煤化工的范畴。


记者:工程公司参与煤化工项目的流程是怎样的?


汪寿建:首先要研究并遵循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煤化工规划。在国家提出的煤化工发展方向和准入原则指导下,相关的职能部门、咨询单位会部署具体的煤化工规划。比如在某个地区,具体可以上几个煤化工园区、分别有多大的煤炭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和其他的相关资源,地方政府会配套出台相关政策,环保部门则提出排放控制指标,等等。


其次,接受有投资意愿的企业委托,根据国家的煤化工宏观政策、需求、规划、资源的情况,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煤化工项目前期工作研究,比如编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一些专项研究报告。报告完成后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等进行审核。审核评估重点是研判煤化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项目准入条件;建厂条件如原料、燃料、水资源、电力、道路交通、物流是否符合项目要求;环保部门重点审核“三废”排放处置技术是否先进成熟,“三废”排放量是否真实准确,排放指标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厂所在地的环境容量是否足够满足项目排放量等。


地方政府则会评估可以解决多少就业、产生多少GDP、消耗多少煤炭、消耗多少水、影不影响本地环境、有没有其他妨碍项目建设的情况、上交多少税收等。投资方或项目业主则会评估产品销售市场、投资、产品技术是否先进可靠、与国际同类产品技术相比是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企业能不能赚钱。由于企业并不是全部都自己投资,肯定有一部分找银行贷款,银行金融业也会介入评估,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合规项目、企业资信能力如何、能否还得起贷款,等等。各方都评估通过,然后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核准。


最后工程公司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等批复的情况,开始做基础设计(若有引进技术部分)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中关系到引进技术和引进关键设备部分的内容就需要和相关的专利商和国外设备厂商进行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技术谈判主要内容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催化剂(若有)、控制系统以及技术性能保证;商务谈判主要内容是价格、专利许可费、工艺包或基础设计费、技术服务费和关键设备费用、备件以及调试服务费等。工程公司完成初步设计后也需要相关的部门或业主组织专家进行设计审查,只是审查重点发生了变化。


初步设计审查通过后,按照审批的初步设计方案再进行施工图设计。这时候煤化工项目现场建设就全面铺开,根据设计完成的图纸进行土建厂房基础施工、设备材料电器仪表采购、设备管道电仪安装、设备管道吹扫试压试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化工投料开车。工程公司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质好价廉的设备、适中的项目投资,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满足市场产品需求,实现企业有效盈利,这就是工程公司参与煤化工项目的一个完整过程。


记者:是否所有的煤化工项目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您怎样定位工程公司在其中的作用?


汪寿建:如果某个煤化工项目前面没有工程公司进行设计,企业就能将项目建成投产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某企业可能想要做煤制油项目,业主提出这个想法,尽管也会组织一批人和专家进行专门研究和开展工作拿出一个研究报告,但毕竟不专业,国家也不会受理。这个想法(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具不具备条件去实现,仍需要由有资质的、国家认可的工程公司去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


首先论证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工程技术能不能支撑这个想法实现,技术本身是否具有竞争力;由这些技术构成的关键设备或催化剂能否支撑这些先进技术实现;工程配套部分、控制系统能否支撑这些先进技术实现。


其次是项目技术可行后,项目投资如何?产品经济效益是否可行?这一系列工作都必须由工程公司进行论证,提供给你一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业主才能将该项工作往下进行,因此所有的煤化工项目都会经历上述的过程。


这是一种社会分工,这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节就是由工程公司承担的。所有产品的设计都有相应的工程公司来做,没有其他方式可以代替,但选择哪家工程公司,这是由业主决定的。比如有些大型企业集团自己也想把设计揽下来,为此专门成立一个工程公司,我认为这个也行。只要把设计资质办下来,招聘到足够多的人才,拥有足够多的技术,实现完整的人才、资质和技术配套。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


记者:您能具体介绍一下设计对于工程有多重要吗?


汪寿建:我曾考察过多个压缩厂房,在这些厂房中都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某147万吨甲醇装置联合厂房二层楼面和压缩机基础不在一个平面问题、甲醇装置压缩厂房噪音严重超标问题;某20万吨焦炉气甲醇装置联合厂房设备预留孔问题;某150万吨甲醇装置联合厂房二层混凝土预留多处预留孔高出楼面问题、甲醇装置厂房采用砖墙面与其他采用彩钢板不一致、设计不统一问题;某尿素工程联合压缩厂房设计标准防爆非防爆扩展问题;某60万吨甲醇装置压缩厂房安全出口设计在厂房外问题、压缩厂房内钢结构框架通道偏小问题,等等。这些在设计过程中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其设计内在质量问题往往会酝酿成比较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导致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这方面曾经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


身临其境,感受颇深。设计是工程的灵魂。优秀的设计是确保工程建设成功的基础。一张工艺设计图纸画出来要好看、清楚、清晰,又要好用、安全,肯定要下大功夫,学习了解很多专业。如供配电、厂房建筑和结构,要多大面积、开几个窗、何处开门、管线从哪里进出、装置设备布置在哪个地方、重量是多少……这些设计条件,都要与各个专业协调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会存在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更证明在设计上永无止境,应该尽善尽美,精益求精。比如为便于人员通过时握持,通道扶梯栏杆设计宜采用48毫米外径钢管,尽量避免采用其他直径钢管;由于天车梁钢筋不允许有接头,且预制、吊装难度大、接头灌缝难度大,极易造成安全事故,设计应尽量采用钢梁;天沟处理不宜采用彩板形式,施工时,即使设计了彩钢板,现场也会改成3毫米厚钢板制作水沟,为了防止溢水,水沟设计深度最好大于250毫米……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这些细节意味着,优秀的设计首先要做到本质安全,同时又要给人以美感。

 

建设模式要量体裁衣


记者:煤化工项目一般会采用哪种工程模式?


汪寿建:现代煤化工项目规模大,资金、技术密集,一个项目往往集合了多个工程公司、专利商、设备商,各方可以采用不同的建设模式来合作,不同的建设模式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种常见的建设模式是“业主(指挥部)+设计(E)+采购(P)+施工(C)”模式。业主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和项目管理工作;首先招标设计单位,由设计院(或工程公司)负责全过程的装置设计,专业设计院负责辅助装置设计,设计单位负责完成合同内项目的设计工作;业主负责采购招标,根据设计清单进行全部设备、材料、电仪专业等采购工作,确定采购、设备制造单位,并负责监制、催交、运输、验收等采购管理工作;业主负责施工招标,确定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总承包,协调施工管理和建设以及开车和运营。


如某电力企业首套煤制丙烯项目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以干燥褐煤为原料,年产168万吨甲醇、47万吨聚丙烯。采用壳牌干粉气化工艺,单炉日处理煤量2800吨,甲醇制烯烃采用鲁奇的甲醇制丙烯技术。业主对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主要化工生产装置由某工程公司负责设计,业主负责设备材料采购,负责施工招标进行施工总承包管理和项目开车试运行。项目于2005年开工,2011年打通全流程。项目试车由业主主导组织实施,造价由开始的197亿元,大幅增加,远超初期概算。


从这类常见的工程建设模式角度分析,究其原因在于:一是项目管理存在一定的短板,高端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二是项目设计进度安排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开天窗”;三是项目管理人员基本从各生产行业招聘、抽调而来,团队文化融合协调弱化,经验不足;四是核心工艺技术(鲁奇甲醇制丙烯技术)从中试直接放大到工业示范装置,优化完善工程量大;五是煤质发生变化;六是大型煤化工项目技术种类多,工程量大,设计优化和优势选项多等。


另外两个天然气项目采用了类似建设模式——“业主+总体院+设计(E)+采购(P)+施工(C)”模式,即业主对工程项目负责,选择一家总体设计院负责协调设计。选择若干装置设计院负责装置设计,业主负责设备、材料采购、招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施工建设和安装,业主组织试车运行开车。


总的来说,这种模式要求业主对化工建设程序、化工单元过程熟悉,拥有强大的化工项目建设管理、采购、施工管理和开车团队。完全由业主控制投资和项目建设。最大的弊端是业主难以组织庞大的项目建设管理、采购、施工管理和开车团队。投资控制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精力没有放在生产准备和费用控制上。


记者:您认为业主在选择建设模式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汪寿建:大部分业主是没有能力组织庞大的项目建设管理、采购、施工和开车

团队的,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项目建设模式。


如果业主对所建项目比较熟悉,但没有足够的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选择“项目管理(PMC)+总体院+设计(E)+采购(P)+施工(C)”模式。如神华宁煤煤制丙烯项目,年产甲醇167万吨,聚丙烯50万吨,气化采用GSP干粉气化技术,甲醇制烯烃采用鲁奇甲醇制丙烯技术,可研报告投资130亿元,目前调整为170亿元。2007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打通全厂工艺流程,2011年进入商业化运行。


业主对工程项目负责(类似于项目指挥部),选择一家项目管理公司和总体设计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负责协调设计和项目管理。选择若干装置设计院(东华公司、赛鼎公司、五环公司)负责设计,业主负责设备、材料采购、项目施工招标和项目管理及开车。项目管理公司提供项目管理技术支持,主要职责为协助业主管理设计和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其中包括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控制、重大技术变更和方案的确定等。在项目管理公司的帮助下,业主方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和生产准备等方面。


如果业主对所建项目的技术比较熟悉,又希望按照国际接轨的建设模式进行项目建设,要选择的项目建设模式就是“总体院+若干工程总承包(n*EPC)+设计(E)+采购(P)+施工(C)”模式。如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年产30万吨聚乙烯、30万吨聚丙烯。气化采用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甲醇制烯烃采用大连物化所的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项目建设投资约175亿元。2006年核准,2010年5月建成,2010年10月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2011年1月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运行负荷率接近100%,2011年6月通过发改委经济考核评定,评定其生产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


业主对工程项目部分负责(项目指挥部),主要生产装置由总承包单位负责,选择一家总体设计院(天辰公司)负责总体设计和协调,选择若干装置工程公司进行工程总承包(天辰公司负责气化、公用工程装置总承包;五环公司负责变换、净化装置总承包;成达公司负责甲醇总承包;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甲醇制低碳烯烃、聚烯烃总承包),项目试车工作由业主主导协调组织实施。辅助装置等选择若干专业院负责设计,业主负责设备、材料采购,负责项目施工招标和管理,同时还负责工程总承包单位设备分交部分的采购。


在这种模式中,业主确定工程总承包单位和总体院,在项目完成总体设计后,将主要工艺生产装置分成若干块,对应选择业绩好的设计单位进行基础设计,在确定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方案后,对主要生产装置和技术难度大的装置进行工程总承包。以工程总承包单位为主导,建立覆盖项目详细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业主可以将重点集中在技术路线选择、投资控制、生产准备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根据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生产运营情况,我认为其建设管理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采用了大连化物所煤制烯烃技术;二是引入了大量石化行业的管理制度和建设标准以及项目管理高层人员;三是根据气化路线确定总体院,并由总体院来承担气化装置及公用工程总承包工作;四是在工程总承包招标之前,已进行了关键设备和引进技术的订货工作,并控制住了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五是业主较早接手辅助工程和单体工程的开车准备,培养了生产操作人员的开车经验,为最终整体开车做了准备。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业主对化工装置建设过程不熟悉,又希望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模式进行工程建设时,可以选择“全过程项目管理(EPCM)+总体院+若干工程总承包(n*EPC)+设计(E)+采购(P)+施工(C)”模式。如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控股的新疆新天煤化工有限公司伊犁年产20亿方煤制天然气项目,依托伊犁州伊北矿区煤炭基地,通过园区煤、电、化建设模式,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转换。项目工期约36个月,承包范围内的工程金额约82.87亿元,总承包商是中国化学。项目总投资约160亿元,项目于2015年底建成。


业主选择一家可靠的工程公司对工程红线内装置负责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由全过程项目管理公司(中国化学)确定总体院(天辰公司)和部分装置工程总承包(赛鼎公司负责气化装置总承包、东华公司负责空分装置总承包、天辰公司负责净化总承包、华陆公司负责甲烷化总承包),辅助装置由专业院负责设计,这样装置设计、设备、材料采购、施工招标和装置开车指导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工作都由全过程项目管理公司监督和管理。业主把主要精力放在辅助装置的设计和设备材料采购以及全厂开车生产准备、控制投资和市场营销方面。

 

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


记者:您认为优秀的工程公司最突出的能力是什么?


汪寿建:纵观全球优秀的工程公司的发展历程,其竞争通常是3个过程:第一个是产品竞争:我做得出,你做不出;第二个是服务竞争:我做得到,你做不到;第三个是品牌竞争:我做得好,你做不好。


品牌竞争的内涵其实是工程公司的工程化技术。而决定这些竞争成败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取核心技术的能力。如果无法获取核心技术而不得已使用落后的技术,一旦体现在产品竞争上,由于先进技术的成本比较低,竞争对手只需要通过压低价格,足可以打垮一个企业,所以说,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的工程化技术,工程公司就没有竞争力。


在获取核心技术后,工程公司还需要具备先进的工程转化技术和多种技术集成能力。如中国化学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工程转化。在清华大学完成的催化剂开发和实验室小试后,中国化学认为这个核心技术值得转化,于是投资1.8亿元在安徽淮化建设了年产3万吨甲醇转化丙烯中试装置,2009年10月9日,流化床甲醇制丙烯试验装置连续、稳定、安全、环保的运行了470个小时后,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化学就此成为了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的拥有者。技术集成能力也不能忽视:苹果公司的很多技术都是外购的,但是苹果公司将这些技术集成,变成了很多有新意的产品,就具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工程公司也一样,将多种核心技术、工程技术集成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工程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种特有的工程经验是没有人可以仿制的。


记者:煤化工污水处理近来事件频发,广受诟病,是否也有工程公司的责任?


汪寿建:你问到痛处了。这可以说是工程公司的一个教训。比如当年引进城市煤气技术时,哈尔滨气化厂等3家企业利用鲁奇炉生产合成气联产城市煤气,一方面并不专门生产甲烷气,另一方面规模也比较小,一个企业有5~6台炉子,产生的废水量很少,没有很大的环境影响。但现在不同了。比如煤制气项目要生产甲烷,炉型和反应机理决定了这种气化工艺的反应温度在900~1100摄氏度的高温下适宜多产甲烷,但在这种条件下副反应也非常多,副产各种苯、酚、杂环芳烃、有毒组分、重金属都溶于水,而且所用蒸汽量比较大,冷凝后产生大量的难处理废水。由于早期认识不足,配套的这种废水处理工艺没有同步跟进,使得煤制天然气项目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我必须说,从工艺的角度,这种煤制天然气工艺开发和引进是成功的,但是在废水处理上存在较大缺陷,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好,得需要一个过程。再比如高浓盐水的处理技术,在工程公司的设计中也存在缺陷,它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追求和谐过程中,煤化工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需要较大的投资去做结晶分盐。技术还是有的,但实现起来难度较大。对工程公司而言,这都是核心工艺技术、产品技术与配套的环保控制技术脱节造成的教训。

 

技术创新是唯一生路


记者:作为煤化工的权威专家,您对煤化工的前途有什么看法?


汪寿建:只有一条生路——技术创新。我提出以下几个技术创新路径:


一是统筹优化煤炭清洁转化产品链升级技术。加强现代煤化工技术、产品、工艺领域的耦合集成,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煤炭清洁转化产品链技术,促进煤化工升级产品链深度发展。


二是完善清洁能源产品多联产升级技术。以煤制清洁油品为突破口,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提供标准油品,为炼厂成品油升级提供优质的调和技术;以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技术为突破口,进行低阶煤油、气、电、煤、化多联产,提升煤炭转化利用总体效率;以煤制气为突破口,解决富煤地区的能源长距离外送,为目标消费市场削减分散燃煤、发展冷热电三联供和清洁燃料运输工具提供洁净能源保障。


三是推进超大型洁净煤气化升级技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进行工业示范开发和放大研究;研究开发适合灰熔点高、中强粘结性煤种的气化技术;推进各类加压气化技术进一步升级、集成、耦合及装备大型化。


四是优化节能降耗超大型气体净化技术。针对不同的气化技术、原料气差异和目标产品的特征,优化选择最佳的气体净化技术集成合成气净化方案,提升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活性和使用寿命;开发脱硫及硫回收以及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分离技术,通过变压吸附、膜分离、低温精馏等工艺的组合满足不同产品、不同规模、不同组分的气体分离升级技术。


五是开发超大型低压等温高位回收反应热甲醇合成技术。采用低压甲醇合成技术是发展趋势,以中低压甲醇合成为目标,节能降耗为目的,选择等温型反应器,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运行。以反应热副产蒸汽,高位能回收方式使合成甲醇综合能耗有效降低;采用新型催化剂高活性、低温耐硫,床层温度易控发展趋势,力求催化剂床层温度分布有效控制,满足各种操作条件变化;研发液相法甲醇合成新工艺趋势,进一步开发气-液-固滴流床、浆态床和流化床甲醇合成工艺,更好进行等温反应是甲醇发展方向。


六是耦合优化工艺产品行业领域集成技术。整体煤气化要与煤化工、联合循环发电以及大型超超临界发电等进行耦合;不同煤气化技术与污染物控制技术方面的集成,包括高效除尘、硫回收、脱硝技术,酚氨回收、废水制浆、活性炭吸附等污水处理技术;焦化、低温热解与不同煤气化技术之间的组合应用技术以及污染物控制技术方面要有重大突破和集成。


七是突破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热解技术,提升集成煤焦油精制重整产品链技术。低温热解得到的焦油产品深加工与高温焦油不一样,煤焦油加工向精细化工、燃料、医药等方面延伸和精加工向燃料油方面发展。利用煤焦油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的方法来生产满足环保要求的石脑油、柴油产品是煤炭资源更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


八是加大对“三废”排放污染控制,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煤化工项目在环保节能减排控制技术方面要加大力度,完善污染物排放低的升级工艺,在污染控制技术开发(如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置方案、结晶盐利用与处置方案)方面要勇于承担环保示范任务;加强对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的研究,使之尽快成为解决煤化工产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重要配套技术;废渣全部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废水制水煤浆、空气冷却等节水型技术,要实现环保控制关键技术和装备制造国产化。


记者:现在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不应再发展煤化工,您同意吗?


汪寿建:我不同意。对煤化工绝不应一棒子打死。现在,煤化工遇到的困难已引起了全国的重视,且相关的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研发企业、生产企业和工程公司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通过煤化工核心技术创新,现代煤化工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在此,我呼吁相关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总结和指导,对煤化工行业予以鼓励和支持。

记者:谢谢您的介绍!

来源:《中国煤化工》杂志2016年7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