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种方式讲西汉52|废太子刘荣,废皇后薄氏

 青梅煮茶 2016-08-01
原创 2016-07-31 张蠡良 时拾史事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知道说臧儿是傻还是有冒险精神,仅凭大师一句话就将两个女儿送进了宫,大师说一句“两女皆当贵”,臧儿就敢往皇后这个位置上想,也是挺奇葩的。这就好比是现在去找算命的,人家告诉你,“你的孩子以后会很有出息”,一般信这个的最多也就觉得,我孩子将来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但谁会觉得自己孩子以后要当国家主席?有其母必有其女,臧儿将一双女儿当做了未来的赌注,王娡为了富贵舍弃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倘若最后失败,会成为千古笑柄;就算成功了,也还是会让后人所不齿。
山水未来先筑堤,未到河边先脱靴。王娡当然知道,想做一国之母,起码你要先有个儿子,有个儿子之后还要成为太子才成。所以,王娡从怀了刘彘的时候开始,就各种开始想要改变刘启的潜意识了。早在刘彘还未出生,王娡就曾与刘启说:“我梦见了太阳投进了我的怀中。”当时刘启听了大为欣喜,老婆怀了太阳,那我就是太阳的爹,便对王娡说:“这是大贵的征兆啊!”然后这个太阳还未出生,太阳的爷爷就驾崩了,同年太阳的爸爸就登基为帝。王娡明白,有时候不能走太快,以免崴着脚,想要儿子能从诸多皇子中脱颖而出,那首先要儿子十分出众才有机会,所以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王娡都专心于对儿子的教育和培养。
这次刘嫖主动送上门来,是王娡梦寐以求的机会。在双方默认成为盟友后,感情也是日益“深厚”。不但王娡有意,就连两个孩子之间都似乎十分有缘分。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广为人知的《金屋藏娇》。当然,这是野史,出自《汉武故事》,信不信无所谓,看完图一乐呵罢了。
刘嫖与王娡成为盟友后,交流感情自然是少不了。有一次,刘嫖来到未央宫中,抱着小刘彘玩,玩着玩着,刘嫖便问刘彘道:“想不想要个媳妇?”小刘彘一听,媳妇?这是个好东西,自然是想要的呀。然后刘嫖便指了指左右,问刘彘喜欢哪个。结果刘彘年龄不大,但要求却很高,环视了一圈后,表示都不喜欢。接着,刘嫖又指了指自己的女儿(野史中称其为“阿娇”,正史无姓名记载),问刘彘道:“阿娇怎么样啊?”刘彘看着阿娇,眼睛都亮了,心想这小姐姐倒是水灵的很,便笑着说:“如果能娶阿娇当妻子,我就建一个金屋给她住!”刘嫖一听这话,比刘彘笑的还开心。虽说刘彘娶不娶自己女儿不是他一个小毛孩子说的算,可如果两个孩子之间也能两情相悦,便是最好不过了。
从此之后,
刘嫖便成为了刘彘阵营的急先锋,冲在了太子之争的第一线。此时的王娡就很聪明,有些事以自己的身份并不方便出头,可刘嫖不同。自己再被皇帝宠爱,也不过是众多后宫美人的其中之一,而刘嫖却是皇帝的姐姐,不论说什么都没关系。
没过多久,刘嫖就向栗姬打响了第一枪。有一次,刘嫖去见自己的弟弟刘启,便对刘启说:“栗姬和各位夫人聚会的时候,常常让侍从在她们身后吐口水诅咒,施妖邪之法。”这话说的实在是让人猜不出是诬陷还是事实,因为以栗姬善妒的性格和情商,的确干得出这种事来。刘启和栗姬同床共枕了那么久,又怎么会不了解栗姬是多么能吃醋?再加上这事是姐姐告诉自己的,所以也未经核实,便先信了八分。诸如此事,还有很多,史书记载“(刘嫖)日常栗姬短于景帝”。从此景帝便对栗姬多了几分厌恶。
虽说刘嫖天天跟景帝嚼舌头,但景帝还是多少念些旧情的,并没有因此便想废掉太子。本来占尽优势的栗姬,却自掘坟墓,干了一件让人汗颜的事。
有一次,景帝大病,病到景帝都觉得自己要不行了,便将栗姬叫到床边,对她说:“我死之后,你要好好照顾我的儿子们。”景帝这一举动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就是在托孤。在景帝“将死”之际不叫别人,却把栗姬叫过来,我觉得一般人都明白景帝是几个意思。可栗姬却不知道懂还是不懂。
正常来讲,此时栗姬会做出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出于对景帝多年的夫妻感情,抛开一切的旧怨去满足景帝的心愿;第二种就是,老娘跟你没感情可谈,先假意应允,等到景帝驾崩后,自己手握大权,再像吕后当年那样将诸皇子一一扫除。可是栗姬不是一般人,做出了第三种选择。
在景帝“托孤”之后,栗姬可找着机会出气了。现在快不行了才想起我了?你平时的时候搂着的那群小姑娘呢?于是栗姬便开始各种出言不逊了。
真是让人看着尴尬,栗姬能在后宫之中活这么久,也真是奇迹了。
本来人在生病的时候就容易心情不好,自己如此心意不能被人理解也就算了,还各种威胁自己,难道这事还当真是求着你不成?你不愿意做,多得是人愿意。但当时景帝是真觉得自己要不行了,害怕此时做出什么大的变动会动摇江山,便只能将愤怒憋在心中。
结果没过多久,汉景帝的病居然治好了。这形势就立马不一样了,可以,准备清算吧。从此景帝便开始动了换太子的念头。
废立太子乃国家大事,从大了说,它与国家的未来相连;从小了说,它与众皇亲朝臣的利益相关。废立太子是件很尴尬的事,像废立皇后一样,即是皇帝的家事,又是国家的国事,许多大臣若是过于干涉,一个不好就会为此送命。同样,因为是家事亦是国事,所以皇帝在做决定的时候又免不了征求一下群臣的意见。
当时朝堂之上,最有分量的当然是周亚夫和窦婴二人,其次就是丞相陶青。当汉景帝说到欲要废掉太子之时,三人都是强烈反对的。这其中,周亚夫和窦婴二人的反对是史书明确记载的,而陶青的反对,仅是我个人猜测。至于原因,我们稍后再说。
既然刘启想要废掉太子刘荣,那就自然要在心里先确定一个新的太子。选择国家接班人可不像是选社会主义接班人,谁都能当。首先,国家接班人一定是自己的儿子,有时候也有皇太弟之类的,当然这些不算奇葩,最牛的是金朝还有过皇太叔。
刘启想了想自己这些儿子,大部分儿子都没那个能力做一国之君。二儿子刘德倒是才德兼备,很适合做一国之君,不过有一个原因却直接导致了刘德不会被选为太子,刘德的母亲是栗姬。刘启想要改立太子,九成是因为栗姬,若是废了刘荣换刘德上,那跟没换有什么区别?
接着,刘启又想了想刘非。这个儿子倒是有勇有谋,让他治理吴国故地,治理的也还不错。唯一的一点缺点就是好战,但也还没有被刘启完全排除。不过很可惜的是,刘非最终的失败,是因为刘非没有一个能帮住自己的母亲。
最后,就是胶东王刘彘了。
刘彘这个孩子天资聪颖,而且十分孝顺,这就很难让刘启不喜欢了。虽然刘彘小,但小不是问题,小孩子经过悉心教导,才能成为自己理想的接班人,只要资质好就行。还有一个是,在刘彘出生之前,王娡曾梦日入怀,这就很能影响刘启的决择了,又或者说,王娡当年在刘启潜意识中埋下的地雷,如今终于被刘启踩中了。加上长公主刘嫖的鼎力支持,刘彘终于成为了景帝心中的第一顺位。在刘彘在七岁那年,因为惊人的记忆力、领悟力,汉景帝将其更名为“彻”。
在王娡没有确定皇帝是倾向于自己儿子的时候,绝对不会出手攻击栗姬,这种为别人做嫁衣的事,王娡怎么会去做?可此时的王娡已经明白,如果太子被废,那新太子一定就是刘彻,所以王娡准备出手了。
不过王娡在准备干掉栗姬之前,要先干掉一个和太子之争毫无关系的人——皇后薄氏。
虽然史书上无记载薄氏被废与王娡有关,可令人奇怪的是,皇后薄氏早不废,晚不废,偏偏就在太子被废前不到半年的时间,薄皇后就要被废。如果说汉景帝之前惧怕太皇太后,所以不敢随意废掉薄皇后,可此时距离太皇太后去世已经四年了。四年的时间迟迟不废,却在关键时刻被废,这实在是耐人寻味。
再者,刘荣当了太子好几年了,汉景帝也没有因此就要将薄氏废掉让栗姬上位,那么在这种时刻皇后被废,就很有可能跟王娡有关了,反正现在太子的母亲也不是自己,偷摸摸的将薄太后拉下马,不但为自己的将来扫平道路,更可以让不知情的人将脏水泼向栗姬。
换种方式讲西汉52 | 废太子刘荣,废皇后薄氏美人心计王娡
最让我怀疑薄皇后被废是出自王娡之手的,其实还不是以上这些,而是王娡的下一步棋,皇后之位必须是空缺的。这个下面会说。
很轻松,薄氏就被拉下了皇后的位置,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后。虽然史书也是一笔带过,可这其中却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些人在某些地方,就是有特殊的天赋。比如王娡没人教却能自己明白,所谓的进攻未必就是正面交锋,只要能打败敌人即可。王娡像是木偶戏的操纵者,不论是刘嫖还是刘启,王娡总能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控制他们的行为。王娡知道,皇帝对栗姬的怨恨仍未抹平,自己不需要点火,甚至不需要亲自浇油。
王娡暗中派人让大臣们请求立栗姬为后。可王娡是怎么能让群臣去听从的?很简单,当时太子还未废,皇后又空缺,对于请求立栗姬为后这件事,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讨好皇帝巴结未来皇后的好事。所以朝臣们很轻易的就上了王娡甩出去的钩,可他们又怎么知道,此时的栗姬是皇帝最厌恶之人?
一日朝会之际,大行官便起了个头,表示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如今太子的母亲还没有封号,应当立为皇后。”这一句话就点炸了汉景帝,景帝勃然大怒,对大行官吼道:“这是你应该讲的话吗!”当场下令处死了大行官。
怒火中烧的汉景帝接下来做的事和王娡预想的一样,立即废掉了太子刘荣。当时的汉景帝一心觉得是栗姬勾结朝臣,欲要登上皇后之位,再联想到自己病重时栗姬的态度,更是觉得栗姬想要在自己驾崩后成为第二个吕后。好,子以母贵,母以子贵,那么你儿子也别当太子了,这样你也不用想着做皇后了。
就这样,刘荣没有做错任何事,却就这么被废掉了。刘荣和栗姬当时都是懵逼的,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母子俩啥都没干啊!
汉景帝冲动的行为换来了无数朝臣的反对,先说陶青吧。太子被废之后,陶青也被罢免。那么陶青为何被罢免?史书没有说明。陶青是一个很低调安分的人,平时绝对不会得罪皇帝,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罢免,又是在太子被废之后没多久,那么也只能让人觉得,陶青的免职是跟反对废太子有关了。
接着就是刘荣的老师窦婴了。窦婴身为太子太傅,太子被废,不管是从政治立场还是从面子上讲,都是要反对废太子的。当年你让我教你儿子,现在我把你儿子教的也还算不错,获得了无数朝臣的认可,也没出过什么大错,你现在却莫名其妙的废了太子?我窦婴这张脸往哪搁?当即与皇帝大吵一架。后来又多次与皇帝争辩,希望能为刘荣挽回太子之位,最终无果。窦婴也怒了,索性跑到蓝田隐居去了。
再就是太尉周亚夫了。对于废太子一事,周亚夫本人也是极力反对。如果说窦婴一人反对,那可能太子本身也的确有些问题,可是连平时低调的陶青和为人正直的周亚夫都站出来为太子说话,那说明刘荣这个太子的确做的不错。周亚夫这人的性格写了这么多篇,大家也应该多少了解的,因为太刚直,很容易得罪人。在与皇帝争辩的时候由于言语过激,便开始让皇帝与周亚夫之间有了隔阂。但汉景帝很能忍,周亚夫是汉朝的军事统帅,北境又随时面临着匈奴的威胁,万一突然出了什么事,周亚夫不在可不行。所以尽管景帝和周亚夫之间感情开始破裂,但汉景帝还是为了安抚周亚夫,将其升任为丞相,填补了陶青的空缺。
总之刘启要废太子,就是亲妈来了都拦不住。王娡的目的达到了,事情如同自己所料想的那样,眼看儿子刘彻就要被封为皇太子了,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
上一期:换种方式讲西汉 51 | 三个女人一台戏
关于时拾史事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时拾史事读者群号535858375,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更多文章,长按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