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觞| 刘倩:一只抢戏的猴子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01

《西游记》讲的是玄奘三藏法师西行求取佛经的故事。历史上的玄奘,生于公元602年,卒于664年,生活在隋末唐初之间。他自贞观三年(629)前往天竺,历时17年才返回长安。从西游故事的祖本《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生平载入过《旧唐书》、《新唐书》的三藏法师,都是当仁不让的唯一男主角。直到几乎一千年后,明代金陵世德堂刊行百回本《西游记》盛行,师徒四人的组合已经固定,悟空、悟能和悟净三个徒儿随驾护行。三藏法师身为西方佛祖第二高徒金蝉子转世,钦定的取经之人,在作者的笔下,地位却受到了一只猴子强有力的挑战。

一句话说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西游记》本来的男主角是唐僧

《西游记》中猴子的形象,至晚在宋朝(一说唐五代)已经出现,并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坊市之间说书人的底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一回正文佚失,第二回劈面就是这只猴子:

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法师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除了“白衣秀才”四字,整本书再未提及猴子的外貌形象,除了“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这一头衔,读者亦再不知晓其身世来历。

现存的西游故事发展链条中另一重要的一环是元末明初杨景贤所著《西游记杂剧》,按照戏曲的通例,孙行者一上场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

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揽海翻江。金鼎国女子我为妻,玉皇殿琼浆咱得饮。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钢筋铁骨,火眼金睛,鍮石屁眼,摆锡鸡巴。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今日作庆仙衣会也。

《西游记》杂剧的故事情节上承《取经诗话》,下启百回本《西游记》小说,是相当明显的。猴子有了正式姓氏,居住在花果山紫云罗洞,自号“通天大圣”。他曾盗仙丹、偷仙桃,并练就了钢筋铁骨、火眼金睛,都能在前后出现的文本中有迹可循。西游故事在宋朝至明初之间的流传发展中,猴子的形象逐渐丰满,经历逐渐丰富,再不是一个无来历无交待的天降神兵。

孙悟空怎么抢了唐僧的戏?

从《取经诗话》到《西游记杂剧》,猴子担当的戏份越来越重,但是放眼整个故事,师傅仍然风头无匹。百回本《西游记》中唐僧地位的直线下降,在于它完全改变了西游故事的布局。所谓开篇名义,在百回本《西游记》之前,诸本都以“唐僧”开场,玄奘的身世并演化成了著名的江流儿故事。世德堂刊行的百回本《西游记》,较之此前的各种西游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将“石猴出世”置于全书之首,洋洋洒洒敷演七回之后,才轮到玄奘出场。在他波澜起伏的前半生中,父母被害、寺院成长、复仇擒凶的惊险经历,却被压缩成为一段仅二十四句的七字韵文。

百回本《西游记》又给孙悟空编就了一个首尾完整的生平履历表。第三回“九幽十类尽除名”,阴间文簿上写明了“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就在此年,悟空上天受封任职,以人间历法计算,第一次历时十数年,第二次一百余年。大闹天宫之后,悟空一个筋斗云没有翻出如来手掌心,可估算出时年四百余岁;再加上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余年;三藏法师遇到悟空时,他已是超过九百岁高龄的老猿了。百回本中唐三藏出长安是贞观十三年九月事,行至五行山下,山下人家听闻“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被压五行山”发生在王莽篡汉之际,即公元六年,再上推孙悟空的出生年月,当是公元前三、四百年之间的战国时期。

关于猴子的年龄,《取经诗话》中有一句话特需留意,“(法师)问猴行者曰:‘汝年几岁?’行者答曰:‘九度见黄河清。’”黄河清而圣人生,无奈黄河终年混浊,可知圣人之罕见。所以行者又说:“我年纪小,历经世代万千,知得法师前生两回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害。”一只猴子活过了万千世代,见了九次黄河清,并知晓三藏法师前世两度取经未果,然后前来自荐襄助。这样类比之下,《西游记杂剧》将三藏法师西去求经的历程扩展为九世而未成,九次丧命恒河沙和尚之口;百回本《西游记》又将猴子年龄设定为九百余岁,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恶猴怎变大圣?

《西游记杂剧》虽然给猴子安排了不少情节,但他恶行累累,妖气逼人,又强占公主为妻,并不讨人喜欢。百回本《西游记》里为了重塑其猴,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第三十九回乌鸡国国王在井里浸了三年元气尽绝,需要人度他一口气,助他复生。唐僧把上前的八戒拦住,指名“还教悟空来”:“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是一口清气。”

只可惜,中国传统小说源头繁芜纷杂的特性,隐藏在细节之中威力巨大,时不时让编订者猝不及防。第二十七回悟空自陈往事:“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第四十二回观音当面揭短:“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

明清时期成书的小说和戏剧,总是带有“世代累积”的特点。从《大唐西域记》到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一只猴子成最终为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是无数说书人、写书人合力的结果。今天我们可以再度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这只猴子?

张晖兄曾经比较过哪吒和悟空的差别。他认为,哪吒由父母生养,只有在削肉剔骨之后才成大道;孙悟空生来无父无母,才是真正自由的、自我的。孙悟空乃天产石猴,由仙石感知天地日月,见风化成,先天便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他的师傅和师兄弟们,上至诸佛列仙,下至妖魔鬼怪,无不出生入死,经过了千锤百炼的世道轮回。

百回本西游记第一回回目叫做“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唯此心猿得大道,才在这个求取真经的故事中,真正实现了照见五色蕴空,度一切苦厄。

——————————我是分割线——————————

没有过去未来的孙悟空

《大圣归来》上映后,票房令人惊异地突破九亿元。中年再读《西游记》,当然不会再为斩妖除魔,快意恩仇而激动。影片中的江流儿手拿齐天大圣玩偶,仿照戏词念道,“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啊就是十万八千里”;大圣回答,“戏文里的话你也信”——我突然想到,孙悟空是没有过去未来三世三生的,把生死文簿一概勾之,他便只有连绵不绝的当下——在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西游故事流变过程之中,西游及其诸多续作、同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主导性方向:将孙悟空的一世视为一个时间轴,一个参照物,故事中的其它所有人物、情景,无论是师傅、是神仙、是妖怪,还是花果山,是天宫,是西天,无不被包容在这一坐标体系中。

电影有意识地接续上了这一脉络。如此一来,无论是《诗话》中的猴行者,还是杂剧中的孙行者,再到百回本中的齐天大圣,乃至大话里的至尊宝,《悟空传》里的悟空,以及归来里的大圣,都是一个故事的生生灭灭、反复咏唱。

(本文转自“名著异读”公众号)

细读经典,关注话题12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