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英叔辉煌的僵尸电影!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01

在香港电影上,又有哪些称得上是开天辟地之作?

我觉得第一名的位置让给林正英的僵尸系列。

其一,在系列片上这是绝对成功的,后来的跟风之作亦是不胜枚举;

其二,在中国特色上,完全做到了独树一帜,

原因很简单啊当那个身穿清朝大袍的僵尸面目狰狞地出现在荧幕上时,我们会说:看,这是僵尸片,中国的僵尸片。

林正英这一僵尸系列就如同中西方各自切走了自己的奶油蛋糕,

将僵尸的国籍也分得一清二楚。

僵尸系列之后,也众多系列片也是翘楚,但却无法动摇。

因为很有可能,你们将自己所喜爱的系列片罗列出来后,中国元素会被越冲越淡。

有人在评论林正英的时候说:林正英演得道士很正。(这句话是所有人的心声)

道教,纯正的中国血统。

说林正英在演出角色时是有专门的道士指导教授的,所以在道家符的使用上非常准确。

在1982年的《人吓人》,有钟楚红与公鸡成亲的片段。有人讲是冥婚,但有人说只是丈夫出门在外而以公鸡代婿的手段而已。不过是确有其事的。

在2014年上映的《京城81号》中也有林心如与公鸡成亲的画面。

但两者都是更偏向于冥婚。说到公鸡,似乎历来是僵尸片的重要部分。

此外就是一些传统的用具,八卦罗盘,桃木剑云云。

但有一点要说明是,1985年《僵尸先生》有个其他译名《暂时停止呼吸》

再回到演员身上来。林正英,就从名字而言,便有正气与英气在,是僵尸片的始祖。

演过道长的人很多,有郑则仕,冯淬帆,钟发,陈友等等,

但他们的出演无一不证明这一点:林正英的形象是无法替代的。在林正英逝世后,没有人的能够再出演僵尸道长

即便出演,也只能无奈打上“缅怀”的记号才颇得几分关注。因而,我们有必要在回味、重温林正英的黄金时期。

林正英是武行出身,身手不凡。但事实是,武行出身的人太多了,真的想要出类拔萃很难。

1980年《鬼打鬼》、两年后出的《人吓人》、《人吓鬼》。终于,在1985年出演了《僵尸先生》里英姿飒爽的九叔一角。而一师二徒也几乎成为了之后多部片子的标准搭配。

当然僵尸系列并不能单纯倚靠演员,还看塑造。

导演并没有一意孤行将九叔塑造成一个大善大真之人,他令他悭吝令他故作姿态令他顽固,却又令他正义令他体恤令他严守底线,这些特性放在其他人地方都不合适,于郑则仕不够正派,于钟发太过严肃。

反而有些早期正派的香港恐怖片,在海报上过分强调了恐惧,但实际的观影体验却远远低于观众预期,让人失落。

在1985年后,僵尸系列开始容光焕发。故事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林正英也不再一味穿着道士服,《灵界风云》中当起西域喇嘛,《驱魔警察》里做了一回阿Sir,《天地玄门》里还玩儿了一把穿越。所对付的人也各异,《灵幻先生》里无恶不作的马贼,《鬼打鬼之黄金道士》里的洋鬼子。此中还有佛法,巫蛊之术,传教士修女等等。这一系列在这一段时期似乎所向披靡,包罗万象。

僵尸片的另一巅峰不在林正英,而在一部《僵尸叔叔》。

而两个人又分为道家、佛法的传承人,在片头的佛道之争,再到佛道并济巧灭僵尸,使得香港两种信仰文化得到了认同与归一。

一师二徒上升到了二师二徒,阵容扩大,小打小闹的事故也在不断升级,更让此片笑料十足。

两个同时卖丑卖囧,更加亲民。

元华的僵尸也是一个很出彩的地方。

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僵尸,但是加上一个娘娘腔的形容词,却也令原本冷血无情的僵尸增色不少。

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徒弟,李丽珍也有不少出丑的场面,也算是小小的荧幕牺牲了吧。而钱嘉乐延续一贯男徒弟的身手敏捷,也算可圈可点。

整部电影的风格很独特,场景很少,远离市集,开篇用漫画的形式就能简单勾勒故事的主要发生地

这都跟往期的风格有些不同,但是都是新鲜成功的尝试。当然,这也是我心里唯一一部可以没有林正英而得到我完全认可的僵尸片。

好吧,最后,一个最真的缅怀始于《七日重生》!

《七日重生》有两种结尾。一是梦,二是真。

但它也不再是那个年代的类型片。无论是紫色的符咒,还是更加精巧的罗盘,更灵活的僵尸,都有不一样的风味。

梅姨的与人为善,梅姨的为夫而恶,九叔的续命为恶,九叔的忏悔为善……

他们聚集在一个阳光暗淡的高楼大厦,重复着每一天,生是为了死,生活是为了更好地死。

他们之于社会的地位,是不痛不痒,正如香港僵尸片在今日的地位,可有可无。

陈友不能指望着林正英这个师兄来替天行道了,如今午马离去。

看来再也看不到陈友和午马的相互捉弄了,楼南光也不能遇事就躲在林正英背后了,

钟发也不能再正义凛然的消灭僵尸了,而钱小豪也再不是那个与许冠英四处惹祸得让林正英擦屁股的徒弟了。他们都老了,对付僵尸也开始力不从心了。

当然,清水崇的妙笔更是让这种衰败雪上加霜。

双胞胎女鬼的怨气凛冽且直取人性命,权叔的僵尸更是残忍而毫无人性的,而四位从街道中匆匆而过的阴兵更使得这首《鬼新娘》令人胆寒。

他们已然没有了消灭僵尸的最好的精力,所以他们为使命搏命。

所以这次牺牲才壮烈的远甚于前。

如果麦浚龙的这部《七日重生》是香港新僵尸片的源头,当然我完全认同这个看法,正是本着这种破而后立的胆识,那些旧时代的人物应当跟着那个最好的年代远去以及封存。

他们,会是那个年代最好的句点。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好。他们不应该成为一而再再而三炒冷饭的牺牲品。如果结尾是死亡,那么至少,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僵尸片也并没有消亡。

但是,说到此,我又想打翻我的定论。全片的定义是一个悲剧。那么,有什么悲,能够比得过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呢?

如今的僵尸电影只能算是上个世纪的苟延残喘。

但与之相比的西方僵尸却仍然在影坛里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

许多次的僵尸题材片,或者是打打擦边球,或者是打着传统片的名义来复制完全舶来品的内核。

僵尸片真的消亡了吗?林正英在1982年的《人吓人》演一个老态龙钟的道士,在1992年《金装鬼打鬼(甩皮鬼)》的时候再次扮演了一个老态龙钟的道士。

僵尸片走过10年,从兴盛到衰亡,林正英都是用这一个扮相,这样的首尾呼应,僵尸片是真的消亡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