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国太后凄美的跨国之恋

 方远图书馆 2016-08-01

辽国太后凄美的跨国之恋

辽国太后萧绰,小名燕燕,美丽出众,聪慧过人,十六岁为皇后,二十九岁为太后。她开启了辽国的萧太后时代。在她治下的辽国盛极一时,也是她亲自与北宋的皇帝签下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辽国的下自皇后,上至太后,世世代代出自萧家,而后来“萧太后”三个字,几乎成了辽景宗妻子萧绰的专用名词。在民间传说中,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的手中。可历史上从无“杨家将”,也无萧绰阵前杀杨业的史实。历史的真相定格在“澶渊之盟”以前的宋辽对垒之时,一方是如狼似虎的辽军,帅字旗下竟立着一个风姿绰约的萧太后;一方是哀兵必胜的宋军,中军帐里却坐着一个孱弱怕死的宋真宗。当北宋和谈大臣曹利走进辽军阵时,太后萧绰和一个男人并肩而出。这个男人叫韩德让,连皇帝辽圣宗都恭敬地向他行儿女之礼。

萧绰在“澶渊之盟”前夕一亮相,就震惊了天下,这个美丽的女人,意欲江山和爱情兼得。

辽国太后凄美的跨国之恋

公元953年,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寂然去世了。但她的娘家传来了又一个女婴的啼哭,这个小名叫燕燕的女婴,便是后来不仅开创了太后干政之路,而且走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的萧绰。就这样一死一生,两个辽国重量级的女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擦肩而过。

“萧”,是辽国一个显赫的姓氏。自从耶律阿保机娶了萧家的小女儿述律平之后,皇后必须出自萧家,成了辽国政坛的“潜规则”。到萧绰出生时,辽国已传了四位帝王,其父萧思温是燕国公主的驸马,战功赫赫,野心勃勃。显赫的家世注定了萧绰无法过着平平淡淡、游牧草原的生活。有一天,草原上漫天风沙,萧思温故意叫三个女儿去打扫庭院。萧绰最小,可偏偏只有她,把庭院的每个角落扫得一尘不染。萧思温暗暗点头,此女必能为萧家立下大业。这简直就是东汉典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辽国版。

辽国太后凄美的跨国之恋

在萧思温的安排下,萧绰嫁给了皇侄耶律贤。公元969年,这对翁婿陪着皇帝出游打猎,皇帝醉倒帐下,他们一个眼色,两名御厨前来“进膳”,突然拔出尖刀扎向皇帝心脏。随即,耶律贤登基,是为辽景宗,十六岁的萧绰被册立为皇后。萧思温十分高兴,给女儿女婿安排“蜜月出猎”。但他做梦也想不到,就在女婿女儿刚刚出城狩猎之时,这位才登上国丈高位的萧思温,就倒在政敌的利刃之下。

一夜之间,萧绰明白了权力的代价。她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对宫廷生活的恐惧深埋心底,使尽浑身解数,获得皇帝专宠。两年后,她生下长子隆绪,皇后地位终于稳固了。

命运再一次垂青了萧绰。辽景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但是身体太差,繁忙的政务加重了从小就有的心疾。渐渐地连上朝听政也支持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聪慧过人的妻子。萧绰因此以皇后的身份主持朝政,她不仅将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不忘时时向景宗汇报。数年后,辽国经济形势好转,军力日渐强大。朝野上下无不对这位年轻美貌的皇后刮目相看。

病榻上的辽景宗,觉得十分欣慰。他把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给了妻子。他召来史官,“从今以后,凡记录皇后说的话,也可以称‘朕’。”

主政十二年,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了成熟的政治家。公元982年,当辽景宗病逝时,萧绰手握一纸“皇后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十一岁的儿子,在朝中耶律斜珍和韩德让两位股肱重臣的拥戴之下,辽国顺利进入萧太后时代。

在这以后,萧绰开始了对辽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改革,释放奴隶,奖励农耕,厉行廉洁,治理冤狱,推行《唐律》……监狱里号房渐渐清空,农田里的耕牛和牧场上的马匹渐渐多了起来。此时,身为寡妇的萧绰感到身边一个男人的身影在自己眼前日益清晰,这个男人就是韩德让。

其实,韩德让原是一个汉人,后来成了辽国皇家的奴隶。因为其祖父和父亲两代的功勋,韩家已能出将入相。有一年,他的父亲要去镇守幽州,带着他向辽景宗辞行,自然也就见到了代行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后萧绰。这是韩德让和萧绰第一次见面。他尽管大她十一岁,但依然要恪守君臣之礼。

这一对君臣的跨国之恋是如何开始的?也许是公元979年前线飞来的捷报,让萧绰心中一动。当时,宋太宗赵光义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决意北伐。韩德让代父镇守幽州,以分兵合围之术,取得了高粱河之战的胜利。宋军兵败如山倒,连赵光义也不得不坐上驴车,仓皇遁逃。以至后来韩德让之父不慎犯下死罪时,贵为皇后的萧绰还亲自出面求情。

辽景宗死后,萧绰和韩德让的绯闻甚嚣尘上。一个宫廷侍卫喝醉了酒,大谈特谈“太后绯闻”,但只被萧绰“杖责”了事。萧绰看到自己和韩德让的绯闻不胫而走,便索性任命韩德让为宫廷侍卫总管、南院枢密使,总理朝政,公开承认两人的爱情关系。

当然,能让萧绰如此倾心的男人,绝非等闲之辈。公元985年,韩德让统一辽国的度量衡;公元988年,韩德让敦促萧绰学习宋朝的朝政,开科举、兴儒学;公元990年,韩德让整顿农耕,富农强兵。在他的影响下,北方草原上不再只闻射猎之声,也有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琅琅书吱声。终韩德让一生,从未让萧绰失望过一次。

君臣之间的铁血爱情成就了一个北方边塞之国的盛世,这是萧绰和韩德让这对最佳的跨国组合所始料不及的。这段感情发展到最后,是萧绰顶住了辽国贵族的压力,赐韩德让国姓,改名耶律隆运,户籍由奴隶一跃成为皇族。她的儿子辽圣宗,对韩德让持父子之礼。当韩德让病重时,辽圣宗亲临韩府,端茶送水,喂药问安。

在近年出土的一批辽国金银器上,人们发现了一些铭文,那是萧绰死后,大臣们对她在天之灵的祝福。和她名字连在一起的,则是臣民对病重之时的韩德让的祝祷。

然而,宋辽之间,必有一战。这就是“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萧绰、韩德让和辽圣宗耶律阿隆绪,举家亲征。辽兵马踏黄河,一直逼近北宋都城开封。继位不久的宋真宗赵恒没有父亲赵光义的半分勇猛,惊恐之中打算迁都逃跑。而此时满朝重臣之中,只有寇准坚决要求宋真宗御驾亲征。

胆小如鼠的宋真宗几乎是被寇准“押”到澶州的。然而没有想到,宋真宗的御驾亲征,激励起前线将士奋起反抗的勇气。顷刻之间,宋军士气大振,万箭齐发,射死了萧绰的兄弟、辽国大将萧挞凛。

在阵前督战的萧绰,看着残阳如血、尸横遍野,心里感到万分悲凉。不想此时,辽国后院起火,部落叛乱。萧绰无心恋战,只得答应和谈。

宋辽之间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澶渊之盟”就此签订。幽云十六州维持现状,北宋每年给辽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渊之盟”成了萧太后一生的巅峰。这是她一次外交上的胜利,此后的一百二十年间,宋辽之间再未发生过大的战事。这也是她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宋真宗的一步退让,导致了幽云十六州“合法”地归属辽国。从此,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了北宋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萧绰的脸上,此刻也没有多少胜利的容光,连年征战,收入锐减,部落内乱。“澶渊之盟”仅仅过了五年,一代名后萧绰就长眠于地下。一年零三个月后,韩德让也追随她而去。这对跨国组合双双死后,辽国的臣民仍享受着他们带来的盛世福荫。直到一百多年后,辽国才从北方的版图上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