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又创纪录了,突破历史勇夺最热天气的桂冠,这么热的天,有的小伙伴们就难免会中暑,那看看古中医是怎么处理的。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视人体为小宇宙,而中医学就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类比自然,借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体系,喻升降浮沉的圆运动之宇宙观,来理解人体的运行。 现在正是一年当中地面热最大的大暑节气。地面上阳热盛满,而地下则非常之寒。为什么呢,因为地下的阳气是依赖四季运转,经过秋冬的肃降封藏所储藏的,而大暑节气就是一年当中余粮最少的时候。这样比较特别的时期,在人体养生的方面就需要注意这点。中医讲究的是天人相应,就是说顺应自然的规律,尤其是素体禀赋较差者就更需要注意。因为,人体自身小宇宙比较弱小的话,就容易被自然这个大宇宙所欺侮。 而人体自身小宇宙最讲究一个字“中”,或者说“中气”,就是一种平衡的、可以自我调节的状态,这是一种动态平衡。说这么多就是为了有助于理解暑病的特点。 大气中的暑气,即太阳直射地面的相火(中医术语,与君火相对而言,而君火就好比藏到地下的阳气),应往下降,尚未往下降之气。人身中的暑气,即胆经相火,尚未降入中气以下之气。病者,此火气在地面之上,熏蒸燔灼,伤人肺气,所谓从口鼻而入是也。一伤之后,引起本身相火,熏人肺金,即是本身相火的暑气自病。外来暑气,人人受之,而病者不过百人之一,盖暑病乃自身之病,外来暑病,不过诱因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将暑病分为轻重两证。“轻者,发热,微恶寒,时作时止,头痛,身软,精神倦怠,舌有薄苔,或黄或白,恶见日光。脉象虚,中部取之。”予小方藿香10g,白扁豆40g煎服。泻与呕者加厚朴10g,吴茱萸3g,黄连3g。头痛甚者加黑豆30g。“重者,恶寒,发热,身重疼痛,呼气热而手足逆冷,口开而前板齿燥,小便已,洒洒然毛耸,小有劳身即热,汗出而渴,舌有薄苔。脉象弦细芤迟。”方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生石膏、法半夏、党参、粳米各30g,麦冬、炙甘草各20g煎服。 小编非常喜欢圆运动这本中医书籍,但自身才疏学浅,望达者指教。 更多专业健康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杨润大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