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母去世周年祭
母亲离开人世整整三百六十五天了,可是她临走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她百年人生留下的许多许多依然无法忘怀。她走了,已经走到我们永远看不到的地方了,可还时时觉得她仍在身边,关照我们,指点我们做事,教导我们做人……。
今把纪念母亲的几篇文字重发,以表祭情。
一颗跳了一百零三年的心脏
----送母出发
农历七月初一晚十时二十五分,母亲着身边的五个子女,慢慢地合上了双眼,连续跳动了103年的心脏缓缓地稳稳地停止了跳动,心是那么平,气是那么静,像熟睡了一样,安祥自在。
上午大孙女来看她,她还睁开眼,张开嘴,露出幸福满意的微笑,喝了几口营养液。天虽没进食,只是给她喂点水,下午她还排出了体内最后的垢物,让自己干干净净。
给她穿好新衣新鞋戴上新帽,她笔直的躺在那里,脸微微有点偏黄,却依然那么安然慈祥,不给孩子留下一点。
母亲在世一百多年,罹尽人世苦难,却一步没有踏进医院,我们还是拨打了“120”,给她做了心电图等有关检查,给她开出了有权威的“通证”,让她上路的第一步就走的畅通。
给她报了到,交了部分出发盘缠后,巳是日凌晨,兄弟姐妹们谁也没有睡意,都不舍的守在她身边,都想与千辛万苦,生自己,养自已,培育自已的母亲多呆一会,多看一眼。因为谁都明白,再过几时,就出发到新的世界要走到很远很远,永远也摸不着她,看不见她,听不到她,一个新的世界了。你就再亲她,再爱她,再想见她,你再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把她回她真的走了,我们再也没有妈妈了。
早晨,我给她做临行前的最后一次洁面,顺便用洁白湿润的毛巾掀开了她的眼让她最后看曾过一百多年的世界血液停止流动已六七个小时,她的眼珠还是那黑那么亮那么慈祥,仿佛恋恋不舍,却又无悔。
人善天不欺。这几天虽立秋,却一直无雨很热,在她即将上灵车的时候,天上布满了乌云,下起了细雨,一直陪她到新驿。一百五六十里路上风也平,树也静,畅行无碍。一启程老天就欢迎她,保护她顺利通关上路,她一路定会走的很好。
母亲一生要求节俭,不给别人添乱添麻烦的,我们兄弟姐妹一直意见,把母亲的送行仪式搞的尽量简化。除了她的直系嫡亲再通知他人。灵车进村时放起了挽乐,村里人才知她消息。
母亲的百年为人,村里村外都有人知,许许多多人都想来看她最后一眼,送她一程。
大姐的九十一岁的儿子,做过大手术,身体较差,坚持早早让儿子送来,坐在我家大门外等候灵车二姐的七十七岁的儿子驾着三轮摩托赶了过继大哥的八十二岁的儿子也自驾摩托从山里赶来了他们已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亲自来给自己在一起生活慈善的姑姨送行直到下午五时,把他们的姑姨一切结束,才依依。
人一生做几件让人敬佩的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几十年上百年做好事,让人敬佩。母亲的骨灰盒在门外停放不久,就来了一位八十六岁的老人,在母亲灵位前满含老泪,亲自点上一炉香,双膝跪地就拜,高喊三máng)我给您磕头来了,我用力了几次才起来,他现已是村里最长者,眼含泪花边走边说,好人啊,好人啊,,在院子坐定后他又向周围的人历数我母亲父亲的为人事例,几乎都是我没听说不知道的。
母亲一生仁爱不分高下贫贱灵车出,从西到东,许多人出来目送。原来他是我们村一家几代腿的残疾人他比我小十来岁约六十左做些修修补补零活家吃穿常难,对他一家老少从不嫌弃尽管我家也不富裕,母亲有时给他家接济,因此从他父亲那时,就对我母亲很尊敬。他与我家并非近亲,不在送行之列,从村里到墓地,步步爬高,而且山石满地,高低不平,然吃力地驾着摩托,母亲送表达感激之情。
从墓地回来,一进村就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朝我走来,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这样的老人太少了这样的老人太少了。”回到家见村里人送的一捆捆黄纸(纸钱),堆了半院子象座小山。
母亲一生家里地里操劳,没有工资,没领过薪水,上路时人们给她送来这么多金银,是对她一生践行的肯定,也是祈祷她到了来世“左是金,右是银,前后车马连成群”,平安富裕圆满。
母亲的灵位在家只停留了四个多小时,展现在我眼前的这一切,使我更深知了母亲的为人,更明白了人们喜欢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当怎样做人。做人难,做好人更难,要做个几十年上百年让人怀念的人更是难上难。母亲努力了,攀登了,做到了。母亲的名字叫瑞峰,她用百年的功夫使自己名符其实,登上了做人的瑞峰。
仁者寿善者福。母亲仁而长寿百年,而得福报,在理想的过得更更美好。
母亲的胸怀
人一生,接触最早、最直接,记忆最深、最难忘,印象最多、最清晰的是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琐碎、细致、亲密、贴切、忍耐、奉献永远让人刻骨铭心,即使过了古稀之年,还常常感到母亲对自已的温暖犹在,在自己心中留下最多最丰富的是母亲。
她虽身材瘦矮,一双三寸尖脚,却有坚如盘石的支撑力。
我家祖上没有分家传统,因而人口较多。父亲三十多岁离家参加社会工作后,上有年老的祖父母,和多病在床又无人抚养的伯母,又先后有七个孩子,老的老、小的小,既要伺候老的,照顾病的,又要抚养小的,吃穿艰难,十来口人的生计,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她既要全盘运筹谋划一家一年的生计,又要直接去拼,从春到冬,带着孩子们风里来雨里去,面朝黄土背朝天,耕种耘收,向几亩薄地要粮吃。每天,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夜晚点上煤油灯后还不能上炕。一天精力耗尽,腰酸腿疼,不到一米高的土炕,经常唉哼着才能上去。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再为一家人缝缝补补,备好明天穿的衣裳。母亲总是最晚一个睡下,难能好好地睡个饱觉。
她是中国末代小脚母亲,那双尖尖的,重创的,变形小脚,洗脚时经常要剪下一块块坏死皮肉,多热的天都要用长长裹脚布包扎,各种脚病长年疼痛难忍,折磨着她。她依然艰难地在多灾多难中奔波。人生之路的坎坷靠小脚越过,生活的千斤重负靠小脚支撑,身材弱小的母亲,脸上没有丝毫怨颜,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付出了人世间最大的艰难。
一台运转的机器,还有检修、休息的时候,母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休息日。劳累、病痛、饥饿、辛酸,她用坚强的性格和钢铁的肩膀,为我们家一撑就是几十年。在这个家,她付出的最多
她始终对生活充满自信和乐观,以顽强的毅力应对磨难,跨过种种命运坎坷。
母亲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她不讲迷信。她也曾供过神,烧过香,磕过头,但她从无数的磨难中懂得了自信,她平时从不让我们烧香烧纸祭天拜神,常说:过日子要靠自己。天老爷不能给什么好处,神仙也不会可怜人。
在家里,母亲本来在体力上大大超载负重,可在封建礼教下,她时常还要忍辱而行。她干的最多,好饭热菜却吃的很少。生活的艰难使她患了慢性胃病,时常疼痛难忍,仍要坚持干活。可家中有点好吃的,她总是先有老,后有长,再有孩子,最后轮到自己时,就啥也没有了。爷爷有时脾气不好,一不满意就责骂母亲,尤其瘫痪在炕后,母亲端屎挖尿,还要被指责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伯母虽病重卧床,不能干活,仍以长者自居,对母亲照顾她也不时说三道四,冷言冷语。所有这些母亲从不还嘴,没有争辩,不去诉说,总是忍气吞声,有时加上眼泪把它唵到肚里,仍教育我们要侍侯好爷爷和伯母。
天下家中最难处的是婆媳关系。母亲做媳妇二十几年没有和公婆吵嘴红脸。先后和三个媳妇共同生活已五十多年,也没有吵嘴红脸。生活中免不了碰碰磕磕,媳妇们难免有言差语错,行为不周,有时甚至明显不对,她总是宽心容纳,宛然以承。她那婆婆肚里能撑船的胸襟,也使媳妇们深为敬仰,对她爱戴倍加。
从民国诞生,她在人世走了百年,不仅经受过无数次天灾,跑过几十年战乱,度过了各种饥饿和穷困,也经历了多次无奈的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她先后洒泪送走了外祖父母、祖父母、和直接照料的伯母。因无钱医治,两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失后因病夭折。特别,文革中五十多岁的父亲在潍坊一人突然离世,那时家中正在翻修夏漏雨冬进风的百年破土屋,我和三姐刚就业,弟弟、妹妹尚未成家,父亲一去尤如天塌,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伤心欲绝的母亲,曾在岳飞桥头仰天放声慟哭。后耒从小与她共同生活几十年的大哥也因病早逝。生活艰难,再雪上加霜,这些都给了母亲极大的打击和痛苦。但她从没有陷入不尽的哀伤之中,也从没有消沉不振,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灾难和不幸面前,母亲凭着坚强的毅力,一次次从极度悲痛中走出来,以更大的信心勇气,去迎接未来的生活,继续支撑着、引导着这个家,健康向前运转。她这颗博大的心,这种勇于挑战人生的精神和刚毅的心理承受力,也使她能得亨百年福寿。
她出生于小山沟,没有读过孔孟的书,却怀有无疆的仁爱之心。
人性中的慈祥、关爱、善良、助人、豁达、包容一切的大度,都在母亲的胸怀中矗立着、排列着。有人说过“天有多高,海有多阔,母亲的胸怀就有多大,可以包容一切,哪怕仇恨。”从母亲百年人生中,我看到了也相信了这是真理。在母亲眼里,人没有贵贱尊卑,无论是显要豪富,还是一贫如洗,都应尊重爱护。
以前,家门口经常有来讨饭的人,大娘妽子没叫完,她就自己或叫我们从家里吃的饭中,拿一点送给他们。有一年寒冬,她一开门,看到一个人倦缩在门口。原来是东山里一个到西边办事的人,因饥饿天寒走不动了,避在门下。母亲立即回家,用地瓜面加上一把白面做了热乎乎的面饹瘩汤,当时这是家中病号才能享受的待迀。让人家吃得饱饱的,暖暖的上了路。她帮人从不讲回报。她经常告诉我们说:人不知什么时候会遇到难事,不要笑话人,能帮别人,总比别人帮自己好,帮别人也是帮自已。这些朴素的言语,一直深深印在我的心中,在我任各种职务的几十年中,影响着我的言行。
她没有上过学,却从未放松和间断过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关爱,并付出巨大的心血
母亲始终注意严格教育孩子每个孩子她都一样对待,一样疼爱。既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多干家务活,帮她承担家庭重担,更注意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当时家境十分困难,兄妹多,大哥是周围村中第一个考上初中的,因家无劳力,供不起,没有入学。我到八岁多,也尚未得入学,因家离学校仅几十米,一有空我就趴在校门口,听里边读书。后来父母实在不忍心,九岁时便让我入了学。三姐虽比我大,一年后才得入学,半路跳了一级,才赶上文革前最后一次高考。在父母的关怀下,后边姐弟四人都考进了大学读书。
母亲教孩子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身示范以行引之。她在每个孩子中都有绝对威信,却从不对孩子乱加训斥。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有时也很生气,但从不动手打骂,从不用脏话指责。有时真生气了,说要打你时,也是掃把举的很高,落的很慢。她批评孩子的声音有时也不小,但除了讲错误事实不夹杂任何脏话和有伤人格的话。讲您错在哪里,何为是,何为非,怎样做才对,让孩子知道应怎样去做。我少年时也曾做过几件明显的错事,母亲从没厉声责怪。在生活中母亲不管遇到什么烦恼,什么委曲,从不把自己的痛苦、忧伤发泄到孩子身上。
母亲对孩子是最无私的,心底是最圣洁的,关怀是没有时间和界限的。总想把世上最美的一切都教会孩子,让每亇孩子都完美成长。她巳近百岁,仍时常关心指点我们,还把每个孩子的安危健康时时放心上。从潍坊到平度看望她,见面没等向她问安,她先把潍坊的大大小小问个遍。她虽知我退休几年,见面后仍问,还那么忙吗?有没有到外边去?血压高不高?睡觉好不好?97岁生日时,孩子们一块为她祝寿,吃饭时,她还是先让孩子们吃,把她认为孩子爱吃的,亲自送到孩子面前。
仁者寿,勤者健,足者乐。
母亲在清朝覆灭和民国诞生声中来到人世,虽是一双三寸尖脚,却有大仁大爱之心虽认字不多,却知理颇深,在人生路上走得端端正正踏踏实实,来不累父母,行不欠世人,老不拖孩子。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母亲名“瑞峰”,她时时事事,挚诚以实符名,完美达到了人生的“瑞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