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天,我与死亡擦肩而过

 握不住的沙6hoj 2016-08-01


生存,或死亡,如此宏大的问题,似乎只有哲学家和小孩子才会关心。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在意的并非生与死,而是哪里的自习室有空位、这个月工资发多少、以及网购的商品何时到达。


“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这句话便在此时提醒世人:思想固然伟大,但肉身却如草芥般脆弱不堪,一阵微风、一脚无心的踩踏,也足以使其分崩离析。


正因如此,生命才更加值得被珍视。


今天的文章,我在留言中选择了4位读者,他们有灾难的亲历者,也有病痛的目击人。他们都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接下来要讲述的,就是这些关于苇草的故事。



 
“轰隆”一声巨响,电梯又启动了。急速上升到18层,突然下坠,在某层急停,之后上升几层,再次下坠。


刺耳的声音从密闭的电梯外传来,如野兽嘶吼。


我记得游乐场有类似的项目,上下往复。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没有工作人员检查安全带,也无法抬头看到天空。


我是唯一的乘客,18层楼的自由落体,哪怕只有一次触地,也足以宣告生命的结束。


我用尽全力拍打电梯的铁门,无暇顾及被震得发麻的手掌,拼命喊出“救命”两个字,期待门外有任何回应。


我只听到了电梯钢铁摩擦而成的尖利咆哮。


很快,拍打电梯铁门的双手已经失去了知觉,喉咙里的“救命”也附带了沙哑的腔调。门外照旧一片死寂,过量的肾上腺素使我双腿发软,跌坐在地上,任凭一次又一次的失重来决定我的命运。


就这样过了很久,在高度紧张、闷热与脱水的环境下,我的意识开始模糊,眼前看到一些破碎的、说不出名字的画面。


人在绝望时,是无法用理性或感性来描述的,也许只有神学与宗教才能窥探一二。这得以让我在今后,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五个小时之后,在嘈杂的声音、巨大的轰鸣、分不清是谁的呼喊中,我获救了。


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当我被救出时,在幽暗的电梯外,那束耀眼的光亮。

 出院后,又打了一段时间的吊瓶





“高一”、“暑假”——


这两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慵懒的午后,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以及阳光折射出的肥皂泡般的香气。但对我而言,它还有额外的含义。


这又是一个漫长的假期。在一个看似普通的上午,我和几位同学骑了车,相约去附近的山上探险。


一切都那么平常。我们有说有笑,腿上发力,让车载着自己冲向更高的陡坡。


下坡是最令人兴奋的,微闭双眼,耳边呼啸过风的声音。


前方是一片断崖,我在远处时便瞧见了。离断崖还有几十米时,我打算减速,用力捏了刹车闸。


没有反应。


车继续沿着下坡,不可控地朝着悬崖冲去,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我的状态由气定神闲转变为惊恐万分,血液像沸腾一般灼烧着血管,头脑中的一切思考都停滞下来,只有嘴里在大喊:


“我停不下来了,怎么办?怎么办?”


我只有三秒钟的时间。在离悬崖只剩20米的距离时,我违背了身体的所有本能,将车歪向一边,纵身跃下。


我翻滚着,所有与地面接触过的皮肤均被擦伤,脸上、手臂上、腿上渗出鲜红的血迹。


我勉强站起身,发现自己离悬崖只有一步之遥。我心里清楚:再晚三秒,也许此生见到的最后画面,就是这块荒凉的悬崖了。


回忆起当时,自己还是以一个小孩子的心态去看待,就像做游戏,或者学骑车时不小心摔倒而已。


但越长大越觉得后怕。生命或许真的只是一瞬,因此,坦然处事,不要太计较,虽是老生常谈,却在经历过生死之后,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春天,某个周六,我像往常一样慵懒地宅在家里,吃着草莓,享受难得的周末。


过了段时间,我注意到楼下渐渐嘈杂,脚步声与呼喊声连成一片,随即一个令人揪心的信息传达进耳中:


“起火了!”


我放下手中洗好的草莓,身体的本能促使我冲出门去。但在打开门的瞬间,我立刻被浓烟呛了回来。


楼道里黑烟滚滚,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后来我才知道,起火点在五楼,而我家住在六楼。这意味着想要逃生,我必须穿过火势最凶猛的地区。


慌乱中,我忘记了一切学校、新闻里的消防知识教育,没有寻找湿毛巾,胡乱穿起一件棉服,就屏住呼吸冲了出去。


热浪向我袭来,我从未感受过肌肤被如此灼烧的感觉,也从未听过有什么声音比火焰发出的爆裂更令人心神震颤。


眼前除了一片红光,我看不见任何东西。不知摔倒了多少次,也无暇顾及自己有没有烧伤,求生的本能让我只剩下一个动作:


狂奔。


最后,我终于踉踉跄跄冲过了烟雾最浓密的起火点,来到室外。抬头望向起火点,浓烟继续从五楼冒出。


围观群众照旧指指点点,隔了一条马路,他们感受不到火焰的热度,像在看一场戏剧。而只有我清楚,在离这里不到50米的火场中心,正在上演的,是何等可怖的场面。


但愿从此灾祸与我无缘。

火势扑灭后,五楼被浓烟熏黑的墙壁





去丽江旅游时,我遇见了一位姑娘。我想把她介绍给你。


她温柔善良,性格开朗。拍出的照片无需雕饰,也能散发出天生丽质的气息,让人心生爱怜。




她是长沙人,今年21岁,骨癌三年,如今已是晚期。


时日不多了。


她说:“死亡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重要的是我这一生呀,不枉此行。”


请原谅我对这张照片做了虚化处理


在看惯了世间百态、生离死别后,原本以为已经麻木,我的心却在这位姑娘可掬的笑容面前,再次缩成了一团。


没有什么比将死之人用微笑去面对死亡,更让旁人揪心的了。


我与她只是萍水相逢,不知她如今身在何方。但我知道,在被死神选为牺牲品后,仍能有如此灿烂的笑容的人,一定有着难以名状的强大力量。


此时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她的强大,能延续一秒,再延续一秒。




四个故事,四种对生命的理解。


这只是我收到的300条留言里极小的一部分,许多读者都分享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恕我无法一一列举。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有句耳熟能详的诗,用来诠释生与死再合适不过: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火星救援》里也有一句台词,它道出了支撑主角孤身一人顽强求生的原因,也同样道出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对现实的抗争:


“在某个时刻,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糟糕,那时你会想‘到此为止了’、‘这就是终点了’。现在,要么接受这个事实等待死亡,要么奋起反抗。你要解决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当解决的问题足够多时,你就会活下来。”


命运从不吝啬施予人们不可承受之轻与重,正因如此,生命才会被如此珍视。


生命不需要意义。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祝你健康。




(完)

(觉得不错,记得转发到朋友圈)



萌叔

自由撰稿人
定居在南方的北方汉子

写走心的、有趣的、深刻的文字

我有个目标

要用十年来完成
这是第420
愿你是陪我走到最后的见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