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会遇到无厘头的审稿意见,也许是因为“转让审稿”

 solomon214 2016-08-02


“转让审稿”和工程承包


如今各行各业都缺少真才实学的人才,所谓人才一方面指具有一定资质的合法的人才,也包括一些暂时没有取得资质的但实际能力达标的人才。

“正式工”VS. “临时工,合同工”;

“大牌博导,官员博导 ”VS. '小老板,二老板';

“正规建筑,装潢公司”VS. “农民工兄弟杂牌组合”


上次去开会和一哥们聊起,说他博士老板是大人物,出于好奇就问论文怎么署名,论文大老板是否看。该哥们说其科研过程都是二老板全权负责,大老板也不在论文中署名。

我们投稿到国内期刊,有时候会遇到无厘头的审稿意见,根据我多方位的了解。很多时候这些稿件的审稿任务是博导接受任务,然后扔给自己学生来审。而年轻的学生审稿一般都非常苛刻,对本领域了解的比较少的情况下会提出无厘头的甚至基本概念的质疑。这种情况下,编辑部如果不加评估的把审稿意见发给作者,必然引起作者的反驳和申诉,编辑部为了不得罪这些审稿人往往不理会作者的申诉,或者受理了申诉然后维持原判。

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审稿人对国内的审稿要求不想拒绝的原因在于不想得罪编辑部,万一自己课题组啥时候也要发个文章应急呢。拿到审稿任务后又不能按时积极认真完成任务,编辑部一再催促下胡乱写个意见就提交了。如此的话,导致作者对国内期刊更加不信任。也有了所谓的被国内期刊据稿而发在国外的SCI期刊的事例了。

年轻的博士生有个成长过程,如果博导们自己不愿意审稿,可以把自己课题组的出色的博士生推荐给编辑部,让编辑部直接送达稿件到这些出色的博士生,他们审稿必然自己负责。当然,国内多数期刊对审稿人的身份有内在的要求,博导教授优先呗。

实际上,应该给年轻的博士生和活跃的青年研究人员审稿的机会,这些人精力充足,思维相对活跃,审稿也相对及时。很多情况下编辑部难以找到这些年轻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联系方式(大老板一般做通讯作者,年轻研究人员的电子邮件很少出现在已经发表的论文里面),作为年轻人,如果愿意在这个方面做出贡献,可以积极的向期刊编辑部自荐为审稿人,这也是展示也是锻炼。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80-992708.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