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戏曲 不适合孩子?

 圆角望 2016-08-02

◎ 蒋怡 (深圳 公务员)

长久以来,我一直酷爱着传统戏曲尤其是越剧,生活中也时常参与越剧团台前幕后的活动。对于戏曲之美,我有着最深刻的体会与最深沉的热爱!

可是,在儿子小的时候,我却没有让他也去主动接触戏曲、爱上戏曲。我觉得,戏曲与现在的孩子之间,似乎隔着一道很深的鸿沟。

直到去年年初,我所在的深圳市百花越剧团应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之邀,组织、主讲了一次公益越剧艺术讲座——《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

我们不再提流派、唱腔、程式化表演这些对普通观众而言相对晦涩的东西,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听众,越剧美在何处;从听众有共鸣的情感出发,来介绍越剧舞台故事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我们用讲解、展示、表演和互动相结合,拉近大众与越剧的距离,引导大家了解、感受并欣赏越剧之美,受到了现场各个年龄层非戏曲观众的热烈欢迎!

在成功开发了越剧新观众的满足感中,我也开始思考以往:我们在传递推广越剧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越剧离大众很远?

当人人都能欣赏到美的时候,谁还会说:戏曲不适合孩子?

首先,从孩子们正在学习和最为熟悉的文字艺术方面来说,戏词之美,美得无与伦比。当林妹妹念出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戏词的写尽人情,可见一斑。

即便是现代的戏词,也有着大把的惊才绝艳之作。

还是《红楼梦》,还是林妹妹。《葬花》一折,曹公的《葬花辞》本已足够经典,但可惜,七字成句,句句成行的格式并不适合舞台演唱和情绪。这一折,在越剧舞台上,林妹妹的唱词被重新编写:“看风过处,落红阵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欺凌!”

这唱的究竟是花儿,还是黛玉呢?

说完戏词,再说戏曲中传递出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之美。

戏曲那浩如烟海的经典剧目中,有着我们想让孩子们留住的传统文化的根,也就是所谓中华文化精髓的仁义礼孝,忠勇情悌。可说是家国天下,尽在其中:《智取威虎山》——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北地王》——孙儿不愿辱祖先,一死殉国尽忠孝;《满江红》——义师劲旅终必胜,英雄何必泪满襟;《清官册》——有才不在官大小,无才枉受爵禄恩;《陈三两》——廉者不受嗟来食,志士不饮盗泉井;《二泉映月》——莫说壮志难踌,胸中歌千首,都为家乡山水留……

一段段戏文看下来,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就这样深深入心。

当然,还有戏曲展现中独特的舞台艺术之美。古典写意的舞美、音乐,精美的道具、服饰,无不凝结了一代代艺术先辈的心血。

最后别忘了,戏曲的现场演绎之美。

戏曲演出没有录播没有假唱,永远是现场表达情感,现场展示身段功法,现场演唱唱段,现场诠释故事——这种直接的冲击能带动巨大的审美感受。

其实,戏曲中展现的各时代风貌,展现的历史知识,展现的传统文化太多太多。就让孩子们去试着接受美、欣赏美、享受美吧!也许,他们还能在欣赏的同时,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观、审美观、人生观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