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士懋:白虎汤用于杂证的体会

 陈鑫医师 2016-08-02
明医公开课第166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李士懋
编辑/李邦源   校对/姜媛

导读:这周,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李士懋李老的经验学习。
        李士懋(1936~2015),男。国医大师,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大名医。先生治学严谨,大医精诚。集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思辨特点,出版专著八部;发表论文七十六篇;省级科技进步奖七项;研制中药新药五项,均获临床批件。擅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杂症,遍及临床各科。
        2015年10月25日15时,国医大师李士懋逝世,享年80岁。
        白虎汤为治外感热病阳明气分无形热病的主方,临床广为应用,疗效显著,历久不衰。笔者以其治疗内伤重证,亦取得满意疗效。兹举几例如下:

例1:
        窦某,男,21岁。1969年因食蓖麻油炸的油条而中毒,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在4g左右,红细胞2×1012/L。经常衄血,发热,烦躁,自汗,舌淡红苔薄黄,脉洪大而数,身有瘀斑多处,此起彼落。此为阳明热盛,淫于血分,迫血妄行。予白虎汤加白茅根、生地黄,重用生石膏45~60g。继两旬而热不再发,出血止脉敛,血红蛋白增至6g。后石膏减量加阿胶,继用前方,2个月后血红蛋白增至10g以上,持续稳定。

例2:
        张某,男,37岁,针灸医生。患肝硬化10余年,脾大平脐。1964年复发,烦躁不宁,自汗口渴,苔白欠润,脉洪大,诊为阳明气分热盛,予白虎汤原方,四剂汗止烦除,脉亦和缓敛静。

例3:
        张某,男,53岁,哮喘10余年。1972年冬,因感冒哮喘发作,予抗生素、泼尼松、肾上腺素等,症状未能控制。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汗出以头部为甚,烦躁不安,身无热,亦不渴,大便干,脉洪大,苔白微黄。此阳明热盛,蒸迫于肺而作喘。予白虎汤原方,3剂而汗止,喘轻,已能平卧,脉敛,大便亦通。

例4:
        谢某,男,34岁。1984年春来诊。自汗兼盗汗年余,夜间常因盗汗而濡湿大片,白天则自汗,尤其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则汗从腋下如水流,脉洪数而滑,无身热,烦躁,口渴。舌质红苔微黄。诊为阳明气分热盛,迫津外泄而为汗。予白虎汤清其气分热邪,4剂汗止脉缓。

体会:
        白虎汤不仅用于外感热病阳明气分无形热盛者,亦广泛用于内伤杂证而阳明气分热盛者。关于白虎汤的使用指征,俗皆以大热、大汗、大烦躁、脉洪大四症为准。然临床四大症皆备者寡,而不典型者多。因而吴鞠通提出白虎汤四禁,示人以规矩,曰:“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张锡纯则对吴氏之说持有非议,曰:“吴氏谓脉浮弦而细者禁用白虎,此诚不可用矣。至其谓脉沉者、汗不出者、不渴者皆禁用白虎,则非是。”这就把吴氏的四禁打破了三禁,只剩下个脉浮弦而细一禁。

        据笔者管见,提出大汗、脉洪大二症为使用白虎汤的指征。据此,大胆提出白虎两禁:无大汗出者,不可与也;脉不洪大者,不可与也。当否,求正同道。

摘自《相濡医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