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碎片化学习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北野鸟 2016-08-02


一、调查缘起

二、调查过程

问卷发布后,我即在微信朋友圈和多个微信群里转发,并呼吁网友们填写与转发。截止7月31日18.59分,共收到700分有效答卷。我发现问卷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统计与分析工具。

三、答题分析

答卷来源分析:

这张图说明所有的问卷都是通过手机提交的。在手机普及的今天,这似乎没有什么奇怪的,况且我们的问卷也主要经由手机传播的。700份问卷来自678个独立IP,我不知道还有22份答卷是怎么得来的?难度意味着有一部手机填写两次以上的可能性?我特意查阅了所有的IP地址,未发现重复填写的现象。

从来源时段来看,28日发布单天是一个填写高峰,可能主要来自我转发的问卷的直接填写;接着29日降低;30日我呼吁大家帮忙转发后,填写问卷达到第二个高峰,而且大大超过第一个小高峰,可能主要来自网友帮忙转发的成果。

从来源地区看,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和自治区都有填写,包括新疆和西藏,香港和台湾;甚至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的IP. 其中广东排第一,可能与我自己在广东,在广东的熟人较多有关;其后依次是上海、北京、浙江等地。

第1题:您的年龄?

第2题:您的职业?

本次问卷调查我特意选择调查的母群体以教育及相关行业为主,因为我认为真正关心这一问题的只有这个群体的人们,其他行业的人群不大关心。这个问题有人在《开放教育研究》专家群咨询过统计学专家,回答是可以的。

第3题:您对碎片化学习是否了解?

大部分人只对碎片化学习有一些了解,这是符合预期的;还有14%的人对这个问题完全不了解。交叉分析显示:完全不了解的以无业人士最多,其次是教育之外的其他行业人士,再次是部分大学生和中学生。

第4题:有人说“碎片化学习是网络时代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您赞成这样的说法吗?

赞成的占绝大多数,选择不赞成的有8%左右。交叉分析显示:不赞成的主要来自中小学生。

第5题:您平时有没有感受到碎片化信息的困扰?

交叉分析显示:经常感受碎片化困扰的最多的是无业人士,其次是研究生和大学教师,再次是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教师。

第6题:有人说“网络学习好像学到了很多,但又零零散散的,不系统,好像什么也没学会”,您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交叉分析显示:最不认同的是无业人士,远高于其他行业。

第7题:您平时最常用什么工具上网?

交叉分析显示:最经常选择手机上网的是无业人士(100%)和大学生(88%),中学生最常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高达57%,远超其他设备。这个调查跟我的直觉一致,手机是最常用的移动终端设备,pad和笔记本电脑已经退居最后。

第8题:您平时上网的时间是

交叉分析显示:中小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最多在1-2小时时间段(43%),但选择5小时以上的也有14%左右,这有点触目惊心;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最多在3-4小时时间段(45%);上网时间最长的是其他与教育相关行业。

第9题:您平时学习主要通过哪种途径?

交叉分析显示:中小学生大部分是通过看纸质书学习的(57%),以网络学习为主的只有14%左右,其他29%是两者并重;大学生、研究生、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的比例依次上升,但选择两者并重的比例均在45-46%左右;最常通过网络学习的是无业人士和其他与教育相关行业。

第10题:您认为碎片化学习有无价值?

交叉分析显示:大部分行业都肯定碎片化学习有价值,认为毫无价值的主要是中小学生,也只占14%左右比例。

第11题:您认为要避免碎片化带来的问题,应该

交叉分析显示,选择尽量少上网多读书的主要是无业人士和其他行业;认为没什么好办法的以中小学生居多。

第12题:您听说过下列学习理论吗?

交叉分析分析显示:知道新建构主义最多的是研究生(71%),其次是大学教师(60%),再次是中小学老师(59%)、其他教育相关行业(58%)、中小学生居然也有43%的人听说过新建构主义,由于中小学生样本数较小,这个比例不一定可靠。大学生知道新建构主义的只有24%左右,知道关联主义的有33%。

来自: 王竹立的博客

特别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