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人卷珠帘?细说珠帘

 木头1018 2016-08-02

从琼瑶大妈的言情剧《一帘幽梦》到于麻麻的穿越剧《宫锁珠帘》,从李清照的千古绝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到霍尊在春晚演唱的歌曲《卷珠帘》,“美人卷珠帘”让人对“珠帘”后面皇城后宫的三千粉黛和扬州路上的十里春风浮想联翩。


 

冕而前旒(liú)



 

用珠子做垂帘,最早是用于帝王的冠冕上。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代表的是一种地位。



“冠冕”也就是“别低头,皇冠会掉”里面所说的“皇冠”。是由“綖”、“旒”、“缨”、 “紞”、“纩”、“紘”等组成。


 


“旒”就是在天子眼前晃来晃去的那个珠帘,标准的学名叫玉藻


珠帘的根数是有讲究的,诸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总共二十四旒)。诸侯九(十八),上大夫七(十四),下大夫五(十)而士大夫只有光板没有珠帘。


 

小时候看电视时候经常看见皇帝上朝时,心里总替皇帝们烦:就不嫌皇冠前面那几串珠子晃来晃去挡着视线吗?

 

所谓“龙颜凤姿”,作为帝王仪态很重要,不能一蹦一跳的走路歪歪斜斜的坐着。那些珠帘就是提醒皇帝要端正身体。



而在《汉书.东方朔列传》里,东方先生指出:这几串晃来晃去的“旒”是大有深意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东方朔这段话意思是: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了,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失去信徒和朋友。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蔽明”和“充耳”这两个词很形象:屏蔽眼睛,塞住耳朵。帝王的眼睛和耳朵为什么要被遮住和堵塞呢?东方先生接着说:

 

做帝王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嘉奖大德之人,对一些人的小过失要忽视和赦免,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完美无瑕。

 

皇冠前面晃来晃去的珠帘,是为了防止帝王的求全责备,要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岂不是昏君?---非也,非也!

 

挂在天子眼前的这个珠帘,恰恰是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中庸之道。即使是天命神授的皇帝,凡事也不可过分较真。


《甄嬛传》里,姑姑崔槿汐和老太监苏培盛“对食”一事被揭发关进慎刑司,皇帝问端妃应该如何处理时,端妃其中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皇上可曾听说过一句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唐代宗的升平公主被驸马郭暧醉打金枝,代宗也不过以此语一笑了之,何况是无伤大雅的宫女内监对食之事?其实皇上若不信,可去每个宫里都查查,保不定都有,难道个个都要杀之而后快么?皇上乃天下之主,职责之重何止是一个家翁,大可端出一点容人之量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皇帝听完后笑了,后来就把二人放了出来。

 

织珠为帘
  

“ 坚自平诸国之后,国内殷实,遂示人以侈,悬珠帘於正殿,以朝群臣。”---《晋书·苻坚载记上》这里“珠帘”来说明宫殿的奢华。比如《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还有汉晋在《拾遗记》里'春秋时,越贡一美人于吴,处以椒华之房,贵细珠为帘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文中将“美人”和“珠帘”这样的绝妙组合详细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那么,这“细珠为帘”究竟是什么珠子串起来的?这么多的珠子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上(汉武帝)起神屋,以白珠为帘,玳瑁压(押)之”。我猜...这里的白珠很有可能是珍珠(因为跟玳瑁一起出现,无厘头)。

 

《十六国春秋》里“城门上建玳瑁楼,纯用金银装饰.悬五色珠帘,白玉钩带……”这里说在城门楼上悬挂珠帘是五色的。同样在《洛阳伽蓝记》中的景宁寺“制饰甚美,绮柱珠帘”,并且“玳瑁楼”上所悬乃是“五色珠帘”;“(南朝宋)戴明宝历朝宠幸,家累千金,大儿骄淫,为五色珠帘,明宝不能禁。”--谢绰《晋拾遗》

 

五色珠帘啊,我的亲!如果说用红绿蓝宝石、墨玉以及珍珠等贵重珍宝来制作珠帘上所需数量巨大的“五色珠”,这得多有钱啊!?

 

这些“五色珠帘”究竟是什么珠呢?或许我们可以从现代的考古发现里找到答案。

 

首先,看古代文献中有关珠帘的记叙:“开明氏造七宝楼,以珍珠结成帘,汉武帝时蜀郡火,烧数千家,楼亦烬,今人往往于沙土上获珍珠。”-《华阳记》;“石笋,在衙西门外,二株双存,云珍珠楼基。昔胡人于此立为大秦寺,门楼十间,皆以珍珠翠碧贯之为帘,后摧毁坠地至今基地每有大雨多拾得珍珠瑟瑟金翠异物。”-赵清献《蜀都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学家在永宁寺西门遗址发掘中“揭去农耕土,即可见其残基”,“另在台基较窄部分南侧地层中,清理出大量如绿豆或米粒般大小的小珠。珠皆有孔,五颜六色,当属串珠类物,发现时业已散乱,混杂在灰土之中”,“分别呈各种红、蓝、黄、绿及黑色,色泽异常鲜艳”;“出土时已散,散乱地混在灰土内,但分布十分集中”-《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

 

数量这样巨大的珠子,不得不联想这些玻璃珠、“水晶珠和玛瑙珠”曾经共同串成一幅珠帘,高悬在永宁寺西门“图以云气,画彩仙灵”的二重楼阁前。


 

最终,永宁寺正是在一场“经三月不灭”的大火中烧毁的。“这批珠子不是保存在容器中一起出土的,而是散落于遗址的地层中,与泥土混在一起”,仿佛看见当年的火灾让整座西门成为一片废墟,这些玻璃珠作为建筑物上的装饰,在烟火弥漫时哗啦啦的四散坠落,散混在灰烬之中,并在日后被泥土掩埋。这与《华阳记》、《蜀都故事》中的情节简直是惊人地相一致!这也许能当作永宁寺玻璃珠曾经贵为珠帘的前生的证据。


还有宝鸡弓鱼国西周墓地出土的串饰,也是“五色珠子”:


当时受技术水平所限,料内含有杂质,使得透明的玻璃珠子也总是微含青色。但是当阳光一旦射上珠帘,投映到室内四壁上的便是翡翠般的绿色光影,仿佛置身在碧湖青山之中。

 

然而,最能让人看见“五色珠帘”的美,是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


这是博物馆展示的1990年合浦黄泥岗汉墓出土的串珠,珠子琢成圆柱形,最小的一颗也有花生米大。“当时的文物与考古学家都认为这种浅蓝色相当少见”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说。


 

说好的“五色珠帘”,肯定不止是绿色蓝色那么简单了!来看博物馆的其他文物:

是不是美的让人惊叹呢?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北史》“西戎传”中那一则重要的记载:“大月氏国,都剩盐氏城,在弗敌沙西,去代一万四千五百里。……其王寄多罗勇武,遂兴师越大山,南侵北天竺。自乾陀罗以北五国,尽役属之。太武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国中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这里清楚的讲述了玻璃制造技术在北朝时代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而在北魏太武帝时期,印度传入中国的彩色玻璃的制造技术,使得玻璃在北朝一下失去了原来外来珍宝的尊贵身份。挂在了瓦肆巷陌寻常百姓家。

 

“珠帘”在文学和史记中的忽然走红,在时间上,正与这一波玻璃进口热相吻合。

 

在石虎和苻坚的时代,皇里宫挂一幅珠帘都是奢侈。苻坚的做法就被自己的大臣、尚书郎裴元略狠狠批评了一顿,结果是皇帝不好意思,把珠帘撤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妓女分别之作。当时杜牧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

 

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

 

而扬州路上的十里春风不知吹起过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

 

“珠帘”唐宋时尚

帘作为出门入户的屏障,具有“封闭”与“开放”的双重意象帘卷帘垂的景象里体现了“静谧”、“寂寞”、“奢华”、“温暖”、“欣赏”、“交流”等诗境。

 

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齐擎着耐心儿卷。 ---元.关汉卿《一枝花·赠珠帘秀》

 

与今天常见的珠帘不同,古时的珠帘不是一串串珠络并排长垂的形式,而是以珠串为纬,再另用细丝作经,将上百乃至更多的珠串连编成一面整幅,因此可以如卷席一样高高卷起,并且挂在帘钩上,这也就是曲中会有“则要你手掌儿里齐擎着耐心儿卷”、“金钩光错落”之词的原因。

 

“诗仙”李白写了“美人卷珠帘”宣告了以后几百年的流行风向标,你没有一幅珠帘做背景,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美女!

 


△女王大人武媚娘



△《水浒传》里的李师师


甚至连妖精们,也都纷纷加入“卷珠帘”的行列。



△开药铺的白素贞

 


△牛魔王的婚外情人玉面狐狸

 

温庭筠的“卷衣轻鬓懒,窥镜澹蛾羞。屏掩芙蓉帐,帘褰玳瑁钩”何其香艳,诗词的艳丽自非浪得虚名;

 

岑参的“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漫天风雪中的珠帘带着乡愁却显出无尽的豪气;

 

“家居达人”白居易的“壁宜藜杖倚,门称荻帘垂。窗里风清夜,檐间月好”、“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芦帘前后卷 竹簟当中施”真的可以照样布置一座亭台;

 

“诗圣”杜甫的“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在唏嘘感叹之余也有着闲静清幽之气。

 

到了现在,美人已经不再是“艳妆初试,把珠帘半揭”了,到处可见美人360度的自拍照或更直观的语音视频交流,那些“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岁月,已成为止可在诗词歌曲中追寻的“一帘幽梦”了。

 

作者爆笑煮国:颜好,文好,脾气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