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绘图在我国的实践

 萨满巫师 2016-08-02

考古绘图是根据几何制图学的投影原理,结合考古遗存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属于考古技术的范畴(严文明)。近代考古学源自于西方的古物学,考古绘图作为考古学的一部分自然也是萌发于古物学之中。十八、十九世纪西方的古物爱好者们在全球各地进行大量的探险活动(其中当然也包括一些掠夺和破坏文物的行为),为了科学记录资料,在搜集古物的同时他们也对古物及其环境进行了大量的测绘工作。这些科学的测绘工作应该就是考古绘图的先声(比如对英国巨石阵、埃及金字塔和美州大土丘的测绘工作)。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西方早期考古学和古物研究类报告中可以发现,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考古绘图体系。举例来说,蒙特柳斯(Oscar Augustin Montelius)的《东方及欧洲的古代文化各期》第一册《方法论》(1903)(Die altern Kulturperioden in orient und in europa, stockholm, 1.die method)中便使用平面图与剖面图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墓葬的结构;皮特里(W. Flindes Petrie)通过绘制大量图片来研究古埃及陶器的类型演变[《考古学的研究法及其目的》(1905)(Methods and Aims in Archaeology)];更有甚者,早在十九世纪末皮特·里弗斯(Peter rivers)将军除了绘制精确的遗迹图外,还开始制作遗址和发掘现场的三维模型来记录考古发掘资料。


二十世纪初,随着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西方的考古绘图传统也被我国的考古工作者所接受和继承。我国的考古绘图体系在一代代考古人的努力下逐渐完善起来。


(一)考古绘图理论和方法的译介。1930年的《考古学》和1931年的《考古学通论》是我国出版的最早的两本考古学教材。其主要内容都是翻译自日本考古学泰斗滨田耕作的《通论考古学》(1922)。其中第四章“调查的方法”中的“图写”一节介绍了考古绘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书中认为必须采用摄影、文字说明和绘图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的说明器物的形状、特征和状态;具体操作时需先画草图再上墨线;对于不同的器物要按适当的比例进行缩放,并注意缩放的比例要易于计算;器物要采用半剖法展示其内部的结构等等。这些理论和方法与我们今天的绘图理念基本一致,可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


(二)早期考古绘图的实践(史语所的绘图传统)。民国时期有能力进行科学考古工作的机构无非是地质调查所、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等凤毛麟角的几家,其中尤以史语所考古组的工作最为优秀。从民国时期发表的考古报告来看,当时的遗迹和器物图已经基本达到我们今天考古绘图的标准,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器物图质量很高。虽然早期的考古报告并没有提及绘图作者是谁,但根据石璋如先生的回忆录大致可以认为史语所考古组的工作人员和一些早期的考古技工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殷墟十兄弟”排行老九的潘慤先生便是这些考古绘图工作者中的佼佼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安阳殷墟发掘时曾尝试采用“绘图照相”的方法绘制复杂的遗迹现象图(类似于今天我们熟知的正投影摄像绘图),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先进的做法了。


徐智铭《考古应用绘图》摘页(《文物参考资料》第九期)

徐智铭《考古应用绘图》摘页(《文物参考资料》第九期)

徐智铭《考古应用绘图》摘页(《文物参考资料》第九期)


(三)走向专业化的考古绘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后随即设立绘图室专门负责考古绘图工作。1952年北京大学开设考古学专业,考古测量和考古绘图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智铭、郭义孚二位先生授课。自此考古绘图正式进入大学课堂,成为考古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徐智铭先生1953年在《文物参考资料》第九期发表的《考古应用绘图》是第一篇专门以考古绘图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时国内考古绘图的水平。1958年的《考古学基础》和1982年的《考古工作手册》分别以独立的篇章介绍考古绘图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七、八十年代主要以这两本书的相关章节为教材培养了大量的考古绘图人才。至1993年,由北京大学马鸿藻先生编写完成的专著《考古绘图》刊印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专业的考古绘图教材。从1949年至1993年,这四十多年的时间是我国传统考古绘图的发展成熟期,考古绘图学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性学科。


(四)新时期的考古绘图。九十年代之后,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诸如正交摄影、数字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以及AutoCAD、Adobe illustrator、CorelDraw、Adobe Photoshop、Agisoft PhotoScan等软件很快被引入到考古绘图工作中,这些技术和软件大大的方便了考古绘图工作,它们在准确性、立体效果的表达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绘图方法,而且图像修改、处理起来也更为方便。因此,已经被国内广大的考古绘图工作人员使用,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如此,传统的绘图方法还是具有一些不可取代的作用。比如绘图人对器型的把握、对器物的认知、手绘的概括能力等,特别是对文物艺术性和美感的处理方面传统绘图仍优于数字技术和绘图软件。而且具有传统绘图功底的绘图者在使用数字摄影和电脑制图时往往能做出更好的效果。因此,当下的考古绘图工作人员仍需要进行传统技法(如素描、速写、投影、透视、白描等)的训练。当然,传统方法与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运用并不冲突,新时期的考古绘图正在走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2016年7月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