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宁:《米佳的爱情》

 昵称35445056 2016-08-02

[写在前面]今日回来,有一种脱离的虚无感,整个人在一种很神奇的状态。今天见到了高晓松,这是一种很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不会忘记站起来大喊“高晓松最帅”的冲动,似乎没有经过大脑皮层,成为了一种简单的反射。这个慢慢再说,之前说好要推蒲宁的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多插一句,在回过头去看之前的推送时,因为粗心又校正的不仔细,让文章中还是有一些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想起之前我自诩为“纠错小能手”,在人家的推送下指出错误,现在看来求全责备,落到自己头上才知道个中艰辛,为此致歉,以后注意。

 

在我的贫瘠的知识和想象中,常常能够发现一片又一片浩瀚的星空,都不曾知。而二十世纪俄国文学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风景,以至于现在才发现。论及19世纪,可能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这些名字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但相比一个世纪之后,似乎再人们的理解中却没有达到往日的辉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20世纪,俄国共有6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蒲宁就是其中一位,他在193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理由在于在俄国当时复杂的文学流派中,保持了一种回归传统的态度,被称为“俄国最后一位古典作家”。因而,我决定说说蒲宁。

 

蒲宁(也有译作布宁),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出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作品的主题和创作背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美丽的乡村景色、庄园生活或者是没落的贵族这样类似的题材,我们这儿主要讲的是蒲宁的爱情小说。

 

虽然没有读完蒲宁所有的有关爱情主题的作品,但通过一些资料得知,蒲宁的爱情小说大都没有好结果。简单概括来说,在他大部分描写爱情的作品中,大多是初恋,而其结果常常又是无疾而终。这与蒲宁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是相关的,他认为“爱情与死亡常常是紧密相连的”。《米佳的爱情》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篇,读完蒲宁《米佳的爱情》,我从两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一是从写作技巧的角度;二是从主题的角度上——包括其中所体现的“爱与死”关系,包括对于古典传统与现代西方的冲击等角度理解。这些看法是看罢之后一些个人的体验,可能一些看法并不完全准确,如果有了新的补充或者修正,到时可以再分享交流。

 

《米佳的爱情》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而更注重的是对于人物性格和思想的描写。其中米佳是一个思想颇为保守的男性,而女友卡佳是一个受到新鲜思潮影响,热爱艺术的城市女子。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米佳的爱情故事,他和热爱艺术的卡佳相爱,在恋爱的过程中处于常常处于矛盾纠结的状态,最终遭到爱人的背叛而绝望自杀的故事。乍一听,颇有少年维特的感觉。

 

读《米佳的爱情》时,在它的写作风格上,我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1.       蒲宁的写作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个人特色,尤其体现在“诗”一样的语言上。对于景色的描写非常的细致。景色常常并不单纯只是景色,常与主人公的心情相关联,在米佳的眼里也常常与卡佳相联系。曾经在米佳的自白中出现“景色越是美丽,他越是痛苦地厉害”。


“迟暮时分匀净而暗淡的青蓝色的苍穹,带着一颗一动不动地嵌于其间的玫瑰红的星星,窥探着卧房的楹间;槭树葱翠的树冠和果园中似冬雪般洁白的花海,在这片青蓝色的天空映衬下,就像在画境中一般。”


这些带有鲜明的颜色的词语,关于苍穹和花海的理解,仿佛真的让读者徜徉在画境中一般;


“到处湿漉漉的,哪儿的冰雪都在融化,屋檐全在滴着雪水...到处熙熙攘攘,一派生气。...高高的浮云化作轻盈的乳白色烟霭,消融在湿润的碧空中...然而所有的一切无法与卡佳媲美”。


正如前面所说,许多景色的描写是与卡佳相关联的。当爱情得意时风景也是美丽可爱的,当失意时风景再可爱,反而加剧了米佳的痛苦。


2.       在文本的细读中,尚且不论蒲宁关于爱情小说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写作风格,我认为在《米佳的爱情》前文中已经有了很强的暗示,寓示着结尾的悲剧意味。一、奥赛罗。在米佳和卡佳的对话中,“所以您将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奥赛罗”,卡佳认为米佳的妒忌心太过于重,从这个比喻重似乎已经闻到了之后悲惨命运的味道(奥赛罗性好嫉妒,杀死妻子);二、少年维特。在好朋友普罗塔索夫的形容中,米佳成为了“维特”,也成为文中的一个象征暗示(维特最后是因为找不到感情的出路而绝望自杀);三、《阿斯拉族人》中“我的种族是那一旦堕入情网,就要丧命的阿斯拉族!”一句简单的戏剧中的台词,米佳多次挂在嘴边,从米佳的心境性格等诸多因素来看,我们也能感知到这将是一段无疾而终的初恋。四、回到乡村之后关于父亲死亡的记忆,让他明白,世界上是有死亡的,贵族的死亡,爱情的死亡,通通都一样。米佳对于死亡的理解,常常与他理想中的爱情相联系。


3.       在写作上,蒲宁不注重故事曲折的情节,更为注重的是刻画人物的心理描写,对于米佳一开始从初恋的心情到热恋的激动到分离的痛苦再到别后的挣扎绝望,将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刻画地非常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尤其是对于米佳的恋情的痛苦的挣扎,仿佛让读者也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痛苦。

 

在小说关于主题的理解上,我试图提出一些不同的角度:


1.          我试图从常见的关于蒲宁的理解角度即“爱与死——沉思的基调”中去理解主题。正如蒲宁本人所说“爱情与死亡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在《米佳的爱情》中,爱情在甜蜜妒忌怀疑苦痛的挣扎中消亡。这是爱情和现实的矛盾,卡佳投身艺术抛弃了米佳,米佳不堪忍受爱人的背叛,只有从死亡的幻灭中去解除痛苦。


2.          正如前文所提,蒲宁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古典作家”,我们可能可以从文中体会到他某种关于古典传统的态度。开篇中的普希金雕像、米佳抱怨的“拜占庭、文艺复兴闹得中了邪”,可以知道米佳是一个趋于传统的男人,从卡佳对他的形容中也可以得知,他内心是希望卡佳做一个传统的女人而不是拥有新思想的女性。蒲宁的小说没有去追赶潮流而是去直面了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冲突,并不是采取一种誓死捍卫古典传统的态度,而是在这种对立之中让人们意识到冲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反思。我想,这也是隐藏于其中的含义。


3.          米佳的幸福和不幸似乎都是病态的,他一直追求幻想的是理性化的卡佳。当卡佳在她身边时她为实际的卡佳和理想的卡佳相距太远而痛苦,当离开卡佳回乡村时她为幻想中完美的理想的卡佳而激动。米佳追求的不是情欲肉体的一极,而是灵与肉的统一,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然而我们发现这是不能实现的。因而在与阿莲卡的苟合之后,更加让他懊恼已极。在这种这种精神上的冲突以外,似乎也在寓示着城市和农村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米佳是城市的产物,不可能和他来分享庄园的生活,这也可能是他们思想无法调和、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从单纯的阅读感受来看,我认为我的这种判断没有基于大量的蒲宁作品的阅读,要得到关于蒲宁的更为全面的认知,基于详尽的社会背景和更多文本的阅读可能会有更多的感悟,一点看法,感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