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范文仲:互联网金融时代,风险不是没有了,而是大幅上升了 银监会国际主任范文仲在此次峰会上发表了演讲,有人说,这可能是此次峰会最精彩的一次演讲。经零壹财经整理,下面摘选了一些精彩观点。(欲看全文,请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
履新陆金所后首次发声,李仁杰都说了什么? 兴业银行原行长、陆金所董事长李仁杰发表了题为“财富管理的认识与实践”的主题演讲。 李仁杰在演讲中阐述了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成就和问题,并就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财富管理的互联网化,以及智能投顾,必然是今后的一个大趋势。 针对近日市场热议的银行理财监管新规意见稿,李仁杰称财富管理并不一定要走向基金化和净值管理,关键是做好销售适当性管理,监管部门对此应该留下创新空间。 李仁杰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应用的逐步深化,金融科技可能会对传统金融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他并称,未来,陆金所平台还将利用技术进步逐步探索智能投顾,真正实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做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 今年3月,李仁杰出任陆金所董事长。在此之前,李仁杰因任职年龄原因正式辞任兴业银行行长,现年61岁,担任兴业银行行长达13年。 国研中心张承惠: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设置软门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回答参会者提问时表示,未来行业协会应该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设置软门槛,对高管或者主要骨干进行从业资格考试。 张承惠在“P2P借贷风险防范”分论坛上表示,目前分业监管的做法可能很快就会遇到问题。分业监管的监管方式可以在短期内看见一些效果,但按照目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三年后就可能会出现现有管理办法不适合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 张承惠认为,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现在已经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在未来我们更多会看到的是这两者的融合,在设计金融监管架构方面也应该有一个统筹的考虑,张承惠表示,在对行业进行监管时要明确三个问题:
对于行业协会,张承惠认为,行业协会在进行自律监管时主要应把握住这四个监管点来控制风险:
井贤栋:一年时间完成“互联网推进器计划”五年计划的近一半 会上,根据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的总结,蚂蚁12年发展、已经服务4.5亿用户,他表示,实践的经验表明未来金融的发展是场景驱动,一旦植根于用户需求,金融和场景紧密结合就能焕发蓬勃生机。 同时,井贤栋强调蚂蚁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技术驱动。 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成为新一代的商业技术设施,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也在发生改变。技术红利将推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如技术使得金融服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风险更小。通过大数据甄别和计量风险,可以使缺乏信贷历史的用户得到金融服务。 去年,蚂蚁金服发布了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目的是希望通过合作,在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实现“互联网+”。井贤栋称,一年之后,这一计划已完成近半,截至目前,蚂蚁已与超过200家银行、超过90家基金公司、超过70家保险公司,近40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印度版支付宝Paytm:2020年目标5亿用户 暂不考虑盈利 7月30日,Paytm创始人Vijay亮相上海新金融峰会,峰会开始之前,其接受记者采访,就业务开展、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作了回答。 2015年初,蚂蚁金服投资了Paytm,并在9月追加投资。根据报道,蚂蚁金服投资后,占股40%。目前,Paytm的用户由之前的2000多万增长至1.35亿。相当于印度每9个人中就有一名Paytm用户。 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并不是两轮投资就让Paytm直接飞跃成为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工具。蚂蚁金服在出资的同时,还提供了技术、人力等各方面支持。其调遣各部门员工常年往返杭州和德里附近的Paytm总部,从系统架构改造、高空体系搭建、数据能力完善等方面提升Paytm的平台能力。 获得蚂蚁金服投资后,Paytm本土团队开始不断开拓各类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场景,一年多后,目前线下的突突车、街头的咖啡馆、奶茶小摊、加油站及线上诸多场景等都能使用Paytm付款,其目标则是为没有信用卡、银行账户的人群通过智能手机,直接进入到电子支付时代。 如同支付宝一样,Paytm已经不仅仅是支付工具,基于对线上场景的需求,Vijay表示,Paytm也会发展电子商务。 Vijay表示,Paytm未来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将用户拓展到5亿,获得牌照后,一系列金融服务会陆续推出,且最终将逐渐走出印度,做成与支付宝一样具有国际化服务特点的支付工具。 目前Paytm尚没有盈利,Vijay称如果想要盈利很快就会盈利,但公司目前的发展重点是用户增长,未来三年内盈利都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浦发银行李麟:消费金融是银行近期的一个风口 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常务理事、上海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在主题为普惠金融2.0的讨论中,从传统银行的角度讲了对普惠金融的理解。 他表示,在整个互联网各类场景中,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银行系消费金融大有作为,消费金融是银行近期的一个风口。 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判断?他表示有四个方面:
他表示,从上述四个方面来说,银行系是首,他笑称,今年年底可以关注银行报表,可能都非常好。 黄益平: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以发展的三个逻辑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介绍该中心开发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指数的同时,阐述了其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真实的创新,还是就是一种泡沫?在黄益平看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逻辑,主要是三个方面: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金融科技本身解决不了银行转型问题,主要看怎么应用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就银行转型问题及金融科技在银行转型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刘晓春表达了一个很好比喻:
怎么应用金融科技?刘晓春认为有几个方面:
谢平:银监会在鼓励银行做互联网金融,P2P们要小心了 著名金融学者、中国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发表了他对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最新观点。 谢平总结了我国普惠金融的主要模式,并表示普惠金融当下是一种市场失灵的制度,其发展需要补贴,而互联网公司和大型银行可以通过内部交叉补贴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来补贴市场失灵。 值得注意的是,谢平称,目前银监会开始鼓励商业银行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这一趋势应当引起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关注。 谢平透露,银监会最近意识到,因为其负责监管P2P,所以现在鼓励商业银行做互联网金融,包括很多很小的商业银行,这个倒确实是对传统的P2P,包括很多对P2P服务的中介公司确实应该注意的新趋势。 “现在各个行都开始了,而且互联网金融人才一听说大机构要了,他们确实往大银行流了。”谢平说。 杨凯生:新名词新概念还会出现,互金发展要认清本质 原工行行长、现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杨凯生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发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控制好试错成本。 他指出,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就是防控其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表现。出现问题后就应该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杨凯生认为对于主观恶意诈骗跑路等行为需要司法惩处。 但其中也有一些人,最初没有主观恶意,只是思想方法出现了偏差,把对金融规律的漠视看成是金融创新,把忽悠鼓吹当成营销宣传。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污名化,出现的新概念是Fintech。 但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区别和关系在哪里?实质有没有区别? 不能咬文嚼字说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金融科技的基础是科技。没有必要也没有实质意义。 他称,大可不必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改名换姓,同时,如果是金融业务,就要按照现行规则接受监管。 杨凯生认为,伴随发展,新名词新概念还会出现,如何认清事物本质才是控制试错成本的关键。 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金融科技解决了普惠金融覆盖率和触达问题,但也要注意它的局限性 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发表观点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解决了普惠金融的触达率和覆盖率问题,也使得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据其观点,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几个方面:
李东荣:警惕一次金融欺诈摧毁一个农村家庭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目前普惠金融面临非常有利的国内外政策环境。就在上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通过了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当前发展普惠金融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李东荣说。 李东荣指出,目前,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已经从贫困人群扩大到小微企业以及农民、贫困人群等在内各阶层;普惠金融的服务机构,已经从单一的小额信贷机构,扩大到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元化主体;普惠金融的服务内容,已经从扶贫融资逐渐发展为涵盖支付、储蓄、保险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李东荣表示,当前要警惕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打着普惠金融旗号,通过虚假收益产品骗老百姓的钱的行为。尤其在农村,老百姓的钱财尤为不易,一个欺诈会摧毁一个家庭。 他并称,要警惕普惠金融风险与技术风险的叠加效应与扩散效应,严格落实金融信息行业相关安全要求。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发展科技金融的八大建议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此次会上发表了其对科技金融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提出了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八大建议:
声明 | 零壹财经微信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