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游伏羲山

 露罪具勇心 2016-08-03

早听说伏羲山这座千古名山的大名,农历辛卯年终于使我夙愿已偿,得以春夏秋冬四上伏羲山,饱览了大山的美景和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归来感触颇多,文海拾笔谨以此文以飧读者。

伏羲山是离郑州最近的一处风景区,位于郑州市西南39公里,横跨新密、登封、巩义、荥阳(过去还有汜水县)五个县市,素有鸡叫听五县的说法。伏羲山的主峰就在新密,海拔1000多米,横6公里,纵10公里,呈东西走向,台地形态,绵延于嵩山东麓,横亘黄河之南,大郑州西翼,总面积60平方公里。山上林木葱茏,鸟语花香,峡幽洞奇,峰峻崖险,平均温度较市区偏低6摄氏度。伏羲山古往今来,兵家必争,史海沉勾,倍受瞩目。就千年古密县的密字造字结构看,暗含头等宝藏,“必”发于“山”上。伏羲山因伏羲而得名,是当年伏羲教民蚕丝、创研八卦的地方,遗迹遍布新密大地。



杏花醉影人


岁月如歌


春到伏羲山


留下永远的春天


繁花似锦



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日子,我驱车前往伏羲山游春。

出郑登高速新密站,沿密荥公路往北走约7公里,过米村镇的石坡口就跨入景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成片的杏花、古庙宇、牲畜交易市场、彩旗飘飘的山寨、一处处漂亮的新民居、一块块梯田中盛开的油菜花。

在石坡口稍停之后,开始往西北方向走上伏羲山的水泥路,弯弯曲曲一路上坡,20分钟就到了风景秀丽的小盆地楼院村。

今年这里热闹非凡,正赶上中国新密伏羲山国际旅游节暨国际杏花节在这里开幕,在开幕式上,使我目睹了百人共颂伏羲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化吹歌的精湛表演、省话剧团进山演出的精彩节目,还观看了中原知名品牌婚庆机构与婚纱摄影机构参与、最具规模最有意境的集体婚礼、50对幸运的新郎新娘、身着样式新颖色彩各异的婚装、在美轮美奂的楼院,在千余名中外游客的祝福与羡慕中,杏林中由杏花铺就的地毯,使他们走向了圣洁的婚礼殿堂。

观罢各种展示和表演,我信步精神抖擞地上到小顶山半山坡,放眼望去,到处是花的海洋,数万株山杏花竞相怒放。山路上赏花游人络绎不绝,山坡上牛羊在哞哞乱叫,天空中飞来迎往的喜鹊在喳喳报喜,杏林中少男少女在追逐跳跃合影留念,杏树下一拨拨摄影人在捕捉美好瞬间,山林交叉间一朵朵盛开的野花在争艳夺丽、村头上一家家迎宾农家院里柴烟燎绕、香气朴鼻,村庄里打牌的、织毛衣的、练身的、聊天儿的与城区无异。

在山半腰里还看到新密城里几家婚纱影楼也开着豪华车上了山,他们拉着一对对新郎新娘,以大山作证、杏花作媒留下永久的结婚照,绕有风趣。

伏羲山十万余株野生杏树,分布密集,规模为国内罕见,杏花盛开时节,漫山遍野似银妆素裹.一片迷人景象.已成为众多摄影家创作采风的基地。从晋代诗人陶渊明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 在这里不知留下多少先人的足迹。在楼园拍杏花时,我问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农:“这里杏花开不了几天就落完了,要来晚了怎么办?”老李笑着告诉我: “不要紧的, 这山上的杏花开放会持续半个多月,五虎沟、楼园朝阳处的花开的早,而赤庄峪在山的风口处较冷些,温度低杏花就开的迟些,再晚十天半月还有啥拍”。

我曾到过上海南汇拍过桃花、广东深圳拍过月季、浙江宁波北仑拍过茶花、贵州黔西金坡拍过杜鹃花,花景道都是很好看,可就是都很单一。我在江西婺源江岭拍过油菜花, 那里的油菜花好看主要一是面积大、二是分布在一层层的梯田上,但我感到也远不及伏羲山的杏花风景,放眼望上看可观杏花,往下看既有层层梯田又有盛开的油菜花,珠联璧合的奇妙美景, 更是耐人寻味无穷。


山道弯弯


人祖石


红石林


山坳村庄



炎天暑月,星期天城区无处纳凉,我突发奇想到伏羲山游玩降温。

第一站是凤凰大峡谷,在长约8公里的大峡谷里,潭瀑相连,碧水清流。凤凰湖碧波荡漾、秀水盈盈;五彩池、青月潭、虎刨泉里肥硕的螃蟹、游鱼成群。岸边绿林蔽日,草木葱郁,有的为百年天然盆景,有的傲然屹立在沟石岩逢中。

走在“大禹劈山” 处,使我想起了古人的名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因为山势很陡,所以在山路转折的时候,仿佛眼前的山壁迎面压来,因为山高,所以蒙蒙的云雾好象都在山上牛马前头拥来拥去,没有到过凤凰大峡谷“大禹劈山” 处的游人,是难以体会到这两句诗的妙处。

第二站是红石林,这里的山体全由红色岩石组成,与绿树交结在一起,形成天然水墨。沿着崎岖难辨的小路、穿过茂密的枫树和荆条树丛登至山顶,在山上阵阵清风吹来,好不凉爽,使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七八度。那里形态万千的红石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传说:一大块连结着的“人祖石”,千百年来任凭风吹雨打,它依旧傲然挺立直指苍穹,笑看群山伫立天地。由于形态神奇逼真、惟妙惟肖,在伏羲山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它的隐秘传说。据传远古秦始皇游伏羲山时,到超化寺休息数日后,又起驾从双洎河向西北行进。一日,来到伏羲山下,在森林中劈开一条上山的大道,在人祖石下设坛祭拜人祖石,祈求人根始祖,让宫中嫔妃皆身孕始皇龙子,传始皇霸业,永保始皇江山万代。他们在人祖石前香火烧了三天三夜,随驾的嫔妃跪香跪了三天三夜。说来也很灵验,不到月余时间,嫔妃身有孕事,秦始皇十分高兴,便在人祖石下修了“人祖庙”,并派庙官住持“人祖庙”,长期供奉人祖爷。

伏羲山这座最早的“人祖庙”, 随着岁月的流逝,战乱与朝代更換,不知何年何月“人祖庙”被毁于一旦。后来流传最广的一说是过去谁家欲祈求添丁生子,只要来这里摸一摸这块“人祖石”,便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不过这是胡乱传说罢了。

第三站是贾家寨,我们把车停靠在往田种湾的公路旁,徒步东南行一公里到了山寨的至高点,那山寨里上万株玫瑰花飘香朴鼻,风景怡人。据说是一位开发商栽种,当地一位花农告诉我:玫瑰花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它的用途很广,不仅可以美容养颜、通经活络、软化血管,对于心脑血管、高血压、心脏病及妇科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它还可调和肝脾、理气和胃、这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论述。山上山下十万株玫瑰花竞相开放,看来还不是装点荒山单纯让人观赏,不知道里边还含有那么多的科学讲究呢。

在山寨上,顺着羊肠小道往东走,站立在红石崖边一块块巨大的岩石上,不仅可观赏到从米村上尖山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还可看到新密市中部的全景,而周边的嵩山、五指岭、小顶山、具茨山也都全收眼底。放眼望去,那山川、绿林、碧水、良田、楼房、公路,整齐地排列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好似一幅美丽的巨幅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在山上,一阵阵凉风吹佛,顿感心旷神怡。

多年来我曾到过黄山、游过泰山、攀过华山、去过武当山、踏过武夷山,那山峰之峻、树木之茂、植被之好、栈道之险、峡谷之深、游人之多、庙宇之古、风景之美都给我留有很好印象,而唯独名传千古的伏羲山风光对我印象最深!



镇远炮台


小顶山与祖师庙


魏长城遗址


山峡出平湖


神仙洞森林公园溶洞


抗日根据地遗址


高嘴寨遗迹


伏羲山红叶



金秋时节,晴空万里,秋风送爽,我忙里偷闲再次驾车到伏羲山畅游。

一入尖山公路不远就到了风门口,在那里我观赏了有史料记载的“魏长城遗址”, 战国的魏长城,从荥密交界的香炉山起,经蜡烛山、沙岗、风门口、五岭,南到茶庵村北,长5.8公里,墙基宽2.5米,现存城墙最高处为2.5米,如同曲曲弯弯的长龙横穿许多险要的山口。墙垣为青石砌筑,保存基本完整。按魏为秦所逼,将都城自安邑 (今山西夏县),迁都大梁 (今开封) 后,为了防御西邻秦国入侵,于周显王十三年 (前356年),由黄河北的阳武 (今原阳),经过郑州西郊,南到新密,修了一条长约100余公里长的城。秦统一六国后,这条长城才被放弃。现存的魏长城遗址,是唯一保护在地面的一段。

在风门口,我还仔细观赏了建于咸丰十年(1860年)的古建筑“镇远炮台”。那炮台呈方形,青石质地,铁汁灌缝,高约10米,长、宽各5米,内分两层,层层有炮眼,西墙有炮眼9个,东、南、北三墙各有炮眼10个,建筑精美考究。

从炮台处东上,一条蜿蜒的小路,山白草足以掩住膝盖,爬行500米登上五岭寨,在那方园1500米的古寨里,纯青石垒起的寨墙严严实实、一些过去攻守及防御的设施石基至今保存完好。

再往西走有座高嘴寨,那石砌的园拱寨门、土石结构寨墙、石头房,都呈现在那个地方的至高点上,虽然残破但很完整,现存现存完好的古建筑,足以见证过去山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强大的。

当我游走到山顶空旷的赤庄峪时,那里停有很多游人的车辆,这些游人有的在山顶草原上釆摘野花,有的跑到南边看远景,有的在高山出平湖的岸边戏水,有的跑到堰边去摘酸枣和枸杞、有的则上到红了叶的柿树上摘软红柿吃,有的则跑到20多年前这里曾设过微波站的建筑群里观摩,还有的在悬崖边遙望远山的美景。

从沙古堆公路北行绕弯一公里下山到神仙洞景区,这里由神仙洞、杏花村、桃花园等组成。鬼谷内,溪流潺潺,瀑潭成群,草木茂盛,犹如一个天然的森林氧吧。

景区主要景点是溶洞,长达5000米的神仙洞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之一,洞内曲径通幽,钟乳石造型奇特,因多方面因素现已开发2100米。洞内主要有:惊心石、波纹山、神泉、倒挂金钟、韩湘玉笛、明月高悬、大雪压松、神龟探海、玉树屏风等。洞内曲经通幽,泉水肆溢,钟乳石造型奇特,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可分为7个大厅。最高处达20多米,最宽处约十、七八米,最大的厅可容纳数千人,恰是一个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地下宫殿。溶洞穿越海拔高度为850米的“双乳峰”与“斗龙沟”峡谷相连,长达数公里的天然地下通道更是神仙洞风景名胜区的一道独具魅力的奇观。传说神仙洞是古代仙人广成子的所居之地,轩辕黄帝曾在此拜求修身之道。神仙洞内恒温15°,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洞内景色更是美妙绝伦,令游人叹为观止。

参观溶洞我曾去过广西桂林的芦笛岩、贵州安顺的龙宫、湖北利川的腾龙洞、湖南张家界的九天洞等,而伏羲山神仙洞的大溶洞更具地理、历史文化特色。

伏羲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伏羲山瑰丽的风采,让人神往。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伏羲山拍红叶,跑遍伏羲山,红叶是一处一个样,我感到牛心石的美、赤庄峪的奇、寺沟的多、丁沟的红、钟沟的艳,堪与香山的红叶媲美。一场秋雨一场寒,伏羲山的红叶一夜间就能改变颜色,从郁郁葱葱到红叶满枝头。若是下一场雨,一刮风那红叶便纷纷落地了。踏着脚下轻吟着的红叶,感受着伏羲山革命老区人民的壮歌,60年前皮定均司令员,带领着将士们曾在这里打敌伪、扫妖魔、斗顽匪,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放眼望去,伏羲山红叶风景区就像是巨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近视是一片亮丽而鲜活的生机。金秋,漫山红叶映日,层林尽染,万树姹紫嫣红,争奇形怪状斗艳。斑斓的色彩与蓝天、白云、山川、农家院构成一幅醉人的美丽画卷。刚好应证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名句。

拍摄红叶,我曾去过四川理县的米亚罗、北京的香山、河南栾川县的老君山、江苏南京的栖霞山等全国好多地方 ,红叶各有千秋,而唯有伏羲山的红叶独具特色,美不胜收。




寒冬腊月,一场大雪过后,天一直连阴起雾,转眼到了农时的“交九”, 突然来了个晴朗的日子,一大早吃罢饺子,就装备了行装西上伏羲山。

远山的雪景相映和路旁-棵棵树上的冰挂,使我眼花缭乱。到五岭寨下,突然望见云海自东北向东南方向随风涌去,停车顺草丛往寨上攀登,那一拨拨的云雾尽收我的镜中。为了拍到更好的云海,沿山区公路过沙古堆北上约一千米的高处,往西南我拍到了杏林与村庄交汇处的云海,那山、林、村庄、铁塔超高压线路、移动电信传播塔等时隐时现,好似人间仙境。西北方向的落丈山云海更使我叫绝,从山下一股股乳白色的云雾从山峡中间持续飞弛而过,一会儿工夫就环抱了一个小山头。此时此刻,我忽想起清人江鹤享的诗句:“白云倒海忽平铺,三十六峰连吞屠; 风帆烟艇虽不见,点点螺会时有无。”那千奇百怪形壮的云海,在山上好象妩媚婀娜的蝴蝶蝙蝙起舞,十分诱人,让我留连往返。

越过田种湾,继续向伏羲山西北方行进,到了钟沟村便是飞龙峡景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这里有一棵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栎树王,树围6.7米、树高25米、树冠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树根裸露处已趋于石化,被专家戏称为“活化石”。相传宋朝皇帝李世民到密县视访,县官曾领他到伏羲山游玩,当他看到这颗大树时,很是惊讶,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么大的树,便想量量这棵树有多粗,他伸手环抱不住,就解下了身上的玉带,谁知还是不够。宋王很不开心,自言自语道:我身为一国之主,天下都是我的,难道这棵树能例外?老栎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日月精华的沐浴,使它很通人性,闻听此言,就将身子收了一收,宋王的胳膊加上玉带正好把树箍了起来。现在在树身大约一米高的地方,还有一道被箍过的裂痕。宋王见此情景非常高兴,就将这颗树封为栎树王。常言说人高出名、树大招风,后传这棵树是朝廷封过的树王,能治疗贫民百病,一传十、十传百,引来了很多信男信女前往膜拜,直到现在仍然还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从栎树王往下走便是伏羲山大峡谷,又名“飞龙峡”。我们中国人对龙非常崇拜,称水是白龙,山是青龙,称人也叫龙人,只要是窄窄的、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物体,总爱比作龙。而伏羲山大峡谷,仿佛象一条长龙,而整个山峡,宛如一条飞龙,所以这峡就称为飞龙峡。全长5公里的飞龙峡大峡谷蜿蜒曲折,怪石嶙峋。终年流水不断,飞瀑、跌水、深潭、溪流,姿态万千,声如弦乐。谷底巨大的红色砂岩平坦如镜,洁净光滑。在峡谷的两岸,天然石梯镶嵌在挺拔陡峭的岩石之中,人走在上面有种飘然的感觉。

沿峡谷一路尽情的观赏了黄龙潭、黄龙瀑、立龙锅潭、飞龙瀑、青龙瀑、九龙瀑、逍遥瀑等,那处处小景观犹如众仙聚会、群龙戏水。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寒冬的飞龙峡两岸积雪由于沟里风大、日照短的缘故,整个冬天雪都融化不完,随之一些泉水的流淌与浇灌,天长日久整个峡谷成了冰瀑王国。

横观那一处处奇特的冰瀑,有的象玉柱、有的象面团、有的象人物、有的象飞禽、有的象走兽、有的象玉雕、有的似玉壶、有的冰花象一串串晶莹透明的珍珠,千奇百怪,形状无奇不有,十分可爱。我顺着与巩义交界的北边水库边沿开始往上走,长达五公里的峡谷整整走了三个半小时,那一个连一个的冰瀑,真是让人观之惊叹。

冬天观赏冰瀑,我曾去过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的双龙峡、河南焦作的云台山、浙江庆元县的百山祖等,观冰瀑归来我的评价是最美莫过飞龙峡。

一年四季四上伏羲山,美好的景色使我尽收眼底,2000多张精美图片、一万五千字的资料装入囊中,收藏于我家的电脑里。四游伏羲山不仅使我锻炼了身体,还使我观赏了风光、开阔了视野、拍到了美景、学到了知识、结识了朋友、并记录下了很多可贵的史料,所有这些都使我终生难忘。

使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伏羲山,生在尖山长在尖山、为人热忱厚道的伏羲山“活字典”、景区干部慎广建多次给我当向导,百忙中陪伴我采风,使我十分感激。他曾高兴而又自豪地告诉我:“新一届新密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旅游开发建设,准备筹资30个亿开发伏羲山”。 那就太好了!十分赞赏胸怀大志的开明领导,但愿今后的伏羲山能建设得更加美好,真正成为中原旅游的新高地,省会郑州的御花园,全国乃至世界的观光旅游胜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