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疗与缓解率相互佐使 拿化疗后的所谓“缓解率”做治疗成功的挡箭牌是现代医学最卑鄙的手段之一,很多患者就是死这种口实之下。化疗后的患者精神萎糜,说明他身体里的细胞再生能力已遭到极大的杀伤,表面上幼稚白细胞减少了,但过不了多久会重新恢复,甚至比以前更高。因此,吹棒化疗对白血病的缓解率,并非真正想白血病人恢复健康,却是想把更多的白血病人送终;假使,白血病人被化疗弄死后的血液还可以化验,其幼稚白细胞一定是个零,医生们是否会为化疗庆贺?医院医生与卫生局干部都是医学院培养出来的,相互间形成紧密的利益链;从获益的角度来看,他们都不过同样是美国制药公司的推销员而已。如果他们不是积极地专注推销化疗药物,他们会不顾孙先生的悲天悯人、声嘶力竭的呼吁吗?如果他们还有一点良心的话,孙先生的书会在台湾出版的吗? 美国在70年代已经知道“治疗癌症的战争已经失败了”,“那些不治疗者比治疗者生存的希望要大”。就在那个70年代,我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带领我国的治癌专家,到美国学习他们治疗癌症方法,使美国得以把他们的失败的化疗药转到中国卖掉。孙先生的文章如果准许发表,一年要失掉几万个白血病人的生意,这才是上海卫生局不能给予发表的原因。用化疗药物使白血病人的幼稚白细胞降低的所谓的“缓解率”,在美国己先有报导,并非上海新创的“成熟方案”——新瓶装旧酒而已。病人最后均中途夭折无法享尽天年,那是另外一码事,卫生部门就不再研究与报导了,因为,按西医的一贯做法,这与“缓解率”无关。1988年,孙起元先生的《趋向论》问世后,如果上海卫生局能抓住时机社其出版发行,孙先生也不会借陈紬艺医生的支持,在台湾出版发行获他的《白血病人将获》,很多白血病人便不会枉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