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坐姿礼仪

 仙人掌a 2016-08-03

古人的坐姿礼仪

2016-08-01 22:35

文/煮酒君

古人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周礼》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也”。在六艺之中,“礼”排第一,是古人最看重的素养。周礼对人们的言行规范出来了大量的礼仪规则,其中也包括坐姿礼仪。

关于人们的坐姿,在古礼上是很有讲究的,决非随便找个地方把屁股放上去就完事儿。古人围绕着坐姿之礼,发生了很多的趣事,在如今看来,仍令人忍俊不禁,不过,要理解这些故事的深意,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些古人的衣着。

古人在衣着方面,与现代有着极大的差别。古时候,人们把上衣称为“衣”,下衣则称为“裳”。别误会,这下衣并非指裤子,它是开裆的,类似于现在的裙子。早期的古人不穿内裤,所以“裳”这种东西在保护人的隐私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一不小心,就会“走光”,非常不雅。

《论语·宪问》中记述“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 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其大致意思,就是说孔子的朋友原壤踞坐以待惹毛了孔子,孔子怒斥其无礼并以拐杖敲击他的小腿。

古人的坐姿礼仪

“踞”坐,即两腿分开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踞坐下来,形似簸箕,也可形象称之为“箕坐”。《史记》中记载荆轲刺秦,事败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其中“箕踞”,就是荆轲对秦王的最后一击,是意志上、礼节上的羞辱。《韩诗外传》记述,“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因为妻子一个人踞坐就要休妻,这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但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礼”的维护者,素性方严,是决不许自己的家人有着违背礼仪的行为的。古人的坐姿礼仪

庄子与孔、孟不同,他是鲲,是大鹏鸟,并不屈服于世俗礼教之下,所以他在妻子死后,惠子前来吊唁之时,“箕踞鼓盆而歌”。

不雅的坐姿讲完了,我们来看看正常点的。我们的祖先,最早的时候是穴居,然后是造浅穴式的房屋。早期生产力有限,房子造得不大,活动空间极小,并没有桌椅、板凳这些生活用品,至于起居,全是在席地而为。为了防止生病和潮湿,人们收集来大量的树叶,有能力一点就用兽皮铺在地上。再后来,人们发明了席子,便将草席铺在地上,所谓“席地而坐”就是这样来的。当年管宁、华歆同席而坐苦读诗书,有显贵的车驾经过门口,华歆便跑出去看热闹,管宁于是与他割席,并道“子非吾友也”。现代汉语也有这样的影子,如“出席”、“主席”等,都是据此引申而来。

古人的坐姿礼仪
古人的坐姿礼仪其实古人的坐姿,我们现在还能够看得到,在朝鲜和日本,还保留着这种坐法:双膝并拢着席,形似跪姿,只是臀部要落在脚跟上。我们可以在商代甲骨文中看到坐在席上的人的形象,不过现代汉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在古代,似上述坐姿非常的普遍,如《高士传》记载着管宁所坐的木榻,五十余年间,将榻上“当膝处皆穿”,又如《左传》中记载吴王为防刺杀,使端菜者“坐行而入”,此处的“坐行”,即是膝行,坐行而入者,行动极为不便,难以突然发难,也就防备了刺杀。

古代的跪姿与坐姿相差也不远,区别在于跪是一定要挺腰拔背,臀部是不能挨着脚跟的。“促膝之狭坐, 交杯觞于咫尺”(语出晋葛洪《抱朴子》),指的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坐姿,连膝盖都挨在了一起。

区别于“促膝”,又有“前席”。这里的“前”,被用做了动词,前席即指交谈的双方或其中一方双膝不自觉的向前移动,以便靠得更近。《史记·商君列传》中有记载秦孝公与商鞅交谈时,“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汉代文帝也有“前席”之说,不过这家伙倒算是不务正业,李商隐为证: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古人的坐姿礼仪我们常说的“正襟危坐”,这个“危坐”,又是个怎样的坐姿呢?其实相对于危坐,还有个安坐,就是当今的跪坐式,虽然看起来仍是比较容易疲劳的坐姿,但相对于危坐,就要轻松得多了。危坐在形式上还是坐姿,但已近于跪姿,臀部离开后路,腰板伸直,上身耸起,是非常容易疲惫的,但仍与跪有着区别。危坐,又叫“长跪”,也叫做“跽”,如范睢以“匹夫之怒”威胁秦王时,秦王“跽而请”服软,表示的是个敬意,而非惧怕。《史记》中记载鸿门宴攀哙提刀带盾冲入营帐,西楚霸王“按剑而跽”,这是他在突发情况之下的本能反应,此时一言不合,便要抽剑砍人了。

双足交叠,盘腿而坐,是为跌坐。跌坐与佛门的坐法相似,但在古中国流行范围不算很广。还有一种,是侍坐,即宾客们因身份的尊卑不同而坐在不同的位次上。而我们现在的坐姿,通常称为胡坐,魏晋时期,椅子等坐具由少数民族传入中原,因此称为胡坐。

这坐姿需秉持礼仪,座次也是如此。在古人花样繁多的坐姿之中,危坐是其中少有的能够显现对对方恭敬的一种,但这也只在其中占了极少的一部分,因为危坐的情况有很多种。而座次,则是专门用来迎合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同,是最直白的尊卑有别。

古人以左为尊,如果要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多半会把左边的位置给让出来,信陵君窃符救赵时,便让出了左边的位置给侯生;“无出其右”,也是一种座次的体现,而至于坐北朝南、坐西向东等尊卑有别的座次关系,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应用,在此不再赘述。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仅就坐姿的礼仪,便有着极多的约束和规定,我们不能说这些规定是对的,但从古人恪行守礼之上,便能学习到古人对事物的坚定和认真。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理性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真正的传承老祖宗们的智慧,才能将它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